在水稻成熟的季节,麻雀就成群结队飞到金黄色的稻田里,站在沉甸甸的谷穗上啄食谷粒。它们不但吃谷子,还把熟透了的谷粒抖撒在地上,白白糟蹋了粮食。当人们收了稻谷之后,它们又经常光临晒场,在仓库周围偷吃谷粒,成千上万的麻雀损耗的粮食数目,算起来也是惊人的。田野里的小麦、豆麦,菜地里的种子、嫩芽,也是它们的食料,麻雀还会到果园中,啄食梨、桃、李、番石榴等果子,以及果树的嫩芽、花蕾。可见麻雀对农作物的损害是不小的。
可是,麻雀到了繁殖的季节,就换了食谱,从吃素变成了吃荤,专门捕食昆虫了。这时气候温暖潮湿,昆虫繁生,花花绿绿的田野,成了昆虫活动的世界,小小的麻雀活动在那里,大量捕捉夜蛾、蚱蜢、菜青虫、螟虫、黄条菜蚤等各种各样的昆虫。据统计,一只麻雀每天能捕食三四十条害虫,这些小虫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非常适合麻雀幼弱子女吃食,这又是麻雀对于人类所造的福。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都把麻雀列为害鸟,50年代,我国也曾大张旗鼓地捕捉麻雀,企图把麻雀斩尽杀绝,这是由于对麻雀的功过认识不足。现在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应该把麻雀作为益鸟加以保护。
你别看麻雀个体小,它那一套在田里寻找谷子和捕食害虫的本领是非常厉害的,那又粗又短呈圆锥形的嘴,是啄食的锐利武器。麻雀的毛色不美丽,与焦黄的水稻颜色非常相似,背上那些黑色斑点,恰似阳光被树叶挡住投射到田中的影子一样,使人眼花缭乱,难于发现它们。
麻雀的两翼相当短小,不能远飞,持续飞行时间不超过4分钟,飞行速度每秒钟8~10米,高度也不外乎10~20米。
麻雀是夜盲鸟,夜幕降临后,它什么也看不见,因此,在天黑之前,它们就销声匿迹了。麻雀的繁殖力强,一对麻雀在一年间可以繁殖十几到三十几只,难怪它们的足迹遍天下!
麻雀对自己的巢很不讲究,随便在墙隙中、屋檐下选择地基,衔些杂草、羽毛铺上后就算完事。若和燕子筑巢相比,真有天地之别。
据传在公元1860年以前,美国没有麻雀,当时波士顿地区毛虫猖獗,使庄稼连年欠收,酿成灾荒。当地人们从欧洲引进麻雀对付毛虫,从此毛虫得到了控制,才使当地人民丰衣足食。因此,波士顿人为纪念麻雀的功绩,特立了麻雀纪念碑,以之作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