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素以凶狠闻名的毒蛇,獴竟成了它的冤家对头。几年前,南斯拉夫旅游胜地--姆列特岛,因为毒蛇猖獗,游客不敢前往,结果请来了6只獴就刹住了毒蛇的威风,解决了蛇害,旅游业又兴旺了。
獴,也叫獴哥,外表有点像灵猫,但它的牙齿比灵猫的长而尖。它的身体细长,四肢短小,尾长,头小,吻尖,这样看来又有点像黄鼠狼。但獴的体毛粗硬,尾毛更是长而蓬松,这又是它的特色。这些特征都是它敢于斗毒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獴白天睡觉,黄昏出动,行动敏捷,十分机警。它遇到毒蛇敢于死拼,毫不畏惧。请看獴与眼镜蛇恶斗的精彩记录。
獴遇上眼镜蛇时,开始,獴全身毛竖起来并在眼镜蛇周围转动着。眼镜蛇勃然发怒,竖起前半身,膨扁起颈部,发出“呼呼”
之声,向獴进攻,想把獴咬住。灵活的獴并没有被凶猛的眼镜蛇所吓跑,它以巧妙的合作,避开眼镜蛇的正面进攻。经过几个回合,眼镜蛇咬不到獴,锐气大减,并且累得直喘气。而獴却精力十足,还是不断地逗弄服镜蛇,趁眼镜蛇精疲力尽时,摸到眼镜蛇的身后,突然冲向眼镜蛇,出其不意地用它的锋利牙齿一口咬住眼镜蛇的脖子,死命不放,直把眼镜蛇咬死为止。然后坐下来美滋滋地吃蛇肉了。
在搏斗中有时獴也会因失手而被眼镜蛇咬中,可是大多数总是化险为夷。原来,眼镜蛇咬中的往往是一撮粗硬的毛而已,纵使被它咬了一口,也不用怕,因为獴体内有着眼镜蛇蛇毒的解毒物质,能除去蛇毒,獴安然无恙。但是,如果进入的蛇毒太多,超过了獴的抗毒能力之后,这就有致命的危险了。
与毒蛇搏斗似乎是獴的天性。据试验,自幼人工饲养的獴,尽管从来未见过毒蛇,但只要一见到毒蛇,甚至是一条塑料制成的假蛇,它都会猛扑过去咬住毒蛇。獴可说是毒蛇的天敌。
獴有很多种,我国有两种獴。一种叫红颊獴,由于它眼圈、两颊及腮部毛均呈棕红色而得名。它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常栖于热带山林的灌木从中,多在下层近水溪的耕地附近掘洞穴居,在洞中生儿育女。其性凶猛,时而拱背竖毛,喷鼻或发出“叽叽”叫声,以示威胁或自卫。由于捕食毒蛇和老鼠,有益于人类。毛皮可以制裘。另一种叫食蟹獴,比红颊檬体形大得多,因为喜吃水中的蟹类,故称食蟹獴。分析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等地。喜欢在沟谷及溪边丛林里活动,所吃食物与红颊獴相似,但更喜吃水里的蟹、蛙、泥鳅。有的地方又叫它“泥鳅獴”。由于它的视力较差,人容易接近它,又有“盲獴”的别称。食蟹獴除吃毒蛇外,它的毛皮拔去毛针后商品称“獴皮”,制成皮裘经久耐穿。毛针常用来制毛刷和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