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常识
15700100000009

第9章 陆军装备(2)

化学雷严格说来是一种化学武器,主要是靠化学毒剂杀伤敌人。化学雷又雷壳、毒剂、炸药、引信等部分组成。爆炸时,借助炸药的能量,将毒剂抛洒出去,造成地面和空中染毒。化学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爆式,由装药持久型毒剂通过触发操纵引爆,在地面或地下爆炸,造成地面染毒;另一种是空爆式,即化学跳雷,它采用电点火引燃抛射药,将雷体中的毒剂弹抛掷空中爆炸,洒出毒剂。

化学雷具备炸点均匀、毒剂扩散快、有效杀伤力强等优点,而且不会落到目标区以外。

核地雷——恐怖“小魔王”

核地雷具有一个核爆炸装置,以及一个包括导电线、发火装置、包装防护装置、判读器等在内的成套组合件。使用过程分为设置和引爆两个阶段,根据战术需要,可设在地面、地下或水下。在水下设置时,要先确定设置最假深度。设置后还要派专人警戒,确保核地雷的安全。引爆时一般采用定时引信、有线电操纵杆和无线电遥控引信。为确保万无一失,还要设置紧急情况下的备用操纵点。

整个设置和操纵工作超不过30分钟,一些核地雷可单兵携带,使用灵活,威力大,是名副其实的小魔王。

智能雷——追魂索命鬼

智能雷可自动识别和摧毁目标,也叫自寻的地雷。它又特殊的探测器、微处理器、雷壳、雷体和引信等组成。当探测器探测到目标后,立即将信号传给微处理器,又微处理器计算出目标运动速度,并实施跟踪。当目标达到它的攻击范围时,立即扑上去,追魂索命!

智能雷的主动攻击性,突破了地雷以前只作为一种防御武器的界限,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雷的命中精度、智能化程度必将大大提高。

中子弹打坦克为什么只伤人而不毁车

中子弹又叫做强辐射弹,实际上是一种产生核聚变的小型氢弹。中子弹与氢弹的不同点在于: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具有摧毁周围物体的中击波要比氢弹小,而且放出的污染物质也较少,其“聚变”的能量,约有80%是以高速中子流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得名“中子弹”。

这种高速中子在局部地区可形成密集的中子雨,它和透视用X射线一样,具有很强的穿透人体、坦克装甲等物体的能力。由于中子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的细胞和神经,严重时能立即使人死亡。因此,当中子弹在坦克群上空爆炸后,其产生的冲击波不足以使坦克车体受到破坏,而强有力的中子流则能穿透很厚的坦克装甲,杀伤里面的乘员。这也就是中子弹杀伤作用的特点——只伤人而不毁车。

为什么坦克火炮在颠簸中还能打得准

坦克虽然具有高超的越野性能,但是,车体在行驶中也是非常颠簸的。这样一来,坦克上的火炮要想击中目标,就好比跑马射箭,实在是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坦克都装有火炮双向稳定器,可保证坦克车体在颠簸中仍能准确地打击目标。

火炮双向稳定器由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能在运动中将火炮和机枪自动稳定在原来给定的方向角和高低角上,以保证火炮不受车体震动和转向的影响。当计算机给定火炮射击高低角后,高低向稳定器就将炮管稳定在给定位置上。然而坦克在运动中会随地形的起伏发生颠簸震动,炮管也会随车体上仰下俯,高低角发生变化。此时高低向稳定器中的陀螺传感器立刻感受到了炮管高低角发生了变化。于是将感受到的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通过执行机构对火炮加上修正力,使之迅速恢复到原定位置。此时传感器便没有信号输出,修正力也随之消失,炮管不再转动。如果车体在避开障碍物时发生转向,则方向稳定器也会把感受器感受到的变化量变成电信号输出放大,通过执行机构给炮管加上方向修正力。这样,尽管车体可能是尾朝前,头朝后,但炮管始终指向目标方向,从而提高了坦克在运动中的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

坦克的原地转向功能

履带是坦克的2只大“脚”,其重量约占坦克全重的1/5,一辆中型主战坦克的履带竟重8~10吨左右。乍看起来,坦克的双“脚”显得十分笨重,然而一旦行动起来,如同人一样能够自由地向左、向右、向后灵活转动。

坦克的转向是通过专门的转向机构来完成的。这种转向机构可以使两侧的履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在车体上便会产生一个转变力矩。哪一侧履带运动速度慢,车体就向哪一侧偏转。如果在作战中需要原地掉头时,它根本不需要一个常规的转变半径,只要把一侧的履带完全制动,使其运动速度为零,靠另一侧履带所产生的动力,就可以带动坦克原地转向掉头。当需要快速掉头时,只要同时驱动两侧的履带,使其中的一条向前运动,另一条向后运动,顷刻之间便完成了以自己车体立轴为中心的原地转向。其灵活的程度犹如旋转的大陀螺,可任意摆布。

由此可见,坦克原地转向这一独特的性能,为其迅速机动,适时捕捉、攻击目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坦克原地转向性能的优劣,已成为衡量坦克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何在地面作战中识别敌我

空中敌我识别比较简单,只要飞机接收到己方雷达的询问信号,机载应答机便会自行回答,以防误伤。而地面作战,由于地形、地物、战场硝烟以及观察能力的限制,敌我识别的问题就复杂多了。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前后发生过28起误伤事件。那么,地面作战中该如何识别敌我呢?

目前的做法有2种。一种是坦克或装甲车辆上安装倒V字型氧化镍条带,并涂有鲜艳的黄色标识,白天很容易识别。到了夜间,由于氧化镍条带不导热,相对车体而言,温度较低,与车体有明显的温差,己方只要使用热成像夜视器材,便可清晰地看到倒V字型标识,以此区分敌我。另一个方法是在车体上装有红外信标灯。由于这种灯可发射红外线,佩戴红外夜视眼镜的士兵,在几千米外便可看清,不会误伤。

海湾战争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敌我识别方案,它是利用激光器发射编码激光束,询问对方。如果是友军,则会发射编码射频信号或打开红外信标灯回答,从而有效地区分了敌我,防止误伤。

防弹衣为什么能防弹

在近距离内被子弹击中身体要害部位,必死无疑。可是穿上防弹衣,在50米之内被击中数枪却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种防弹衣是采用了陶瓷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的。这些防弹材料做成每块15平方厘米大小,分别安插在衣服前胸和后背特别缝制的许多紧密相连的小口袋里。当子弹击中防弹衣时,陶瓷片顶住了子弹的撞击。原因是在子弹撞击的一瞬间,玻璃钢片便有效地将撞击力传遍防弹衣,从而使集中在一点的巨大冲击力得以分散,避免陶瓷片破碎,避弹效果很好。如果遭到连续射击,陶瓷片虽有可能破碎,然而由于陶瓷片和玻璃钢片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即使破裂也不会掉下来,仍有一定避弹作用。事后,只要把破裂的防弹材料从小口袋里取出,换上新片,防弹衣仍可继续使用。目前,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装备了这种防弹能力极强的防弹衣。

另外,还有一种用凯夫拉纤维制作的防弹衣,能有效地防止弹片杀伤身体。这种材料有很好的柔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强度比钢丝60%。当弹片击中时,它能迅速地把弹片的冲击力传遍防弹衣,使弹片还没来得及穿透衣服,力量就消耗光了,从而避免了皮肤被损伤。

为什么步枪口径越来越小

早期的燧发枪(步枪原型)口径平均137毫米,到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军用步枪口径已减小到11毫米。1942年,德国StG44突击步枪首先使用762毫米步枪弹。随后,苏联的AK47,美国的M14,比利时的FNFAL等均采用762毫米步枪弹。

6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以后,东南亚的丛林地形使得M14步枪和北约弹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美军越来越感到没有必要如“大头打苍蝇”那样使用大威力的北约弹和如此笨重的步枪。美军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需超过400米,用高射速、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弹头,可提高杀伤效果,而且经济性更好。同时,采用多发弹头组成“齐射”方式,即一次发射多发小口径弹头,其命中的可能性比发射一发大威力枪弹高得多,抵消了实战中的瞄准误差,还能使士兵携带更多的弹药。因此,美军于60年代中期换上了556毫米的M16小口径步枪。到80年代,北约的绝大多数国家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步枪的第二次换装。苏联也于1974年发展了545毫米的AK47小口径突击步枪。

无声手枪为什么无声

无声手枪的准确称谓应该是微声手枪。由于这种手枪采取了消音装置,在室内射击时,室外听不见声音,反之也是一样,故俗称无声手枪。

无声手枪的奥秘在它的枪管上,枪管外面装有一个附加的消声套筒。各种无声手枪的消声套筒结构并不相同,但消音作用是一样的。最常见的是在消声套筒前半部装有卷紧的消音丝网。当子弹射出后,枪口喷出的高压气体不直接在空气中膨胀,而是进入消音丝网,大部分能量被消音丝网吸收消耗,所剩气体喷出套筒时,压力和速度都很低,发出的声音就很微弱了。有的是将消声筒前端用橡皮密封,子弹从枪口射出,穿过橡皮,橡皮很快收缩,阻止气体外溢,从而起到消声作用。还有的在消声筒出口装上类似照相机快门一样的机械装置,靠火药气体自动开启,子弹射出后迅速关闭,剩余气体不能随之流出,这样也可以使子弹不发出大的声响。

消声套筒除了前端有的消音装置外,套在枪管上的后半部还开有一些微型排气孔,可导出枪膛内的一部分气体,以减少枪口处的气体压力。再加上无声手枪使用速燃火药,燃烧速度快、过程短,于是在射击时基本上听不到声音。

为什么人踏压防坦克地雷也会爆炸

防坦克地雷是阻挡敌军坦克通行的障碍物。它只有受到1715牛顿以上的压力时才会爆炸,但为什么人员踏压后也会发生爆炸呢?

大家知道,人在静止状态时,双脚对地面的总压力等于他的重量。但当他在运动时,双脚对地面的冲击力就会大大超过其自身重量。例如,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如果采取跃进姿势,在01秒的时间内自03米的高度着地时的冲击力约有1700牛顿,加上他的自身重力就约有2386牛顿(体重70千克)。如果战士刚好踏压在防坦克地雷的雷盖上,那么雷盖上所受到的瞬间压力就达到了约2386牛顿。在这么大的压力的作用下,防坦克地雷发生爆炸是很自然的。

另外,战场上的情况极为复杂,如防坦克地雷遭受炮弹或炸药包等爆炸的影响,机械性能也会发生变化,灵敏度也会提高,因此人员直接通过防坦克地雷场是十分危险的。在过去的训练演习中,因人员误踏防坦克地雷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并不鲜见。

地雷为什么能打飞机

地雷一般是对付地面目标的。然而,随着陆军航空兵的出现和武装直升机投入地面作战,地雷的应用范围便从地面扩大到了空中。一种能够自行机动的飞行地雷,已成为武器库中的“新兵”。

自行机动的飞行地雷是在反坦克机动地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能够识别直升机声音的声响传感系统和能自动跟踪寻的光电传感系统(光电寻的系统),雷体上装有小型火箭发动机。当飞机将这种地雷空投到预定的作战地域后,地雷的探测传感器便开始工作。一旦敌方的武装直升机飞临雷场上空,旋翼产生的噪音便会被声响传感器接收。在判别无误之后,启动雷体上火箭发动机,雷体即刻飞向十几米至100米左右的空中。雷体上的光电寻的系统会迎着直升机的方向自动跟踪目标。并在飞行过程中,由控制系统不断修正光电寻的系统的误差,引导地雷跟踪目标并引爆雷体,将直升机击毁。

由于这种飞行地雷可以攻击飞行高度为15~100米,速度为260千米/小时以下的飞行目标,因而能有效地打击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

便于单兵携带的无壳子弹

你们如有机会参观新型武器展览时,定会在琳琅满目的枪支弹药中发现,有一种子弹赤身裸体没有弹壳,这就是新制造出的无壳弹。

无壳弹是把能够燃烧的一种粘合剂和发射药粘合在一起,按照专用发射枪的口径压成一个牢固的圆柱体。前端嵌有子弹头,后端装上底火,便制成了不用弹壳的子弹。由于这种特殊子弹没有弹壳,所以底火的工作形式也有所不同。除了用传统的击针发火外,还可以采用电引燃型底火、气引燃型底火,利用击发时产生的电弧和高温,引燃药柱,迅速膨胀的高压敢体将子弹头推出枪膛。

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无壳弹的研究,是因为这种子弹最大优点是重量轻,单兵携带量可大幅度增加。100发无壳弹,大约只相当于20发常规子弹的重量。这无形中提高了单兵的持续作战能力。同时,由于无壳弹射击时省掉了抽壳的过程,枪支的结构也可以作相应的简化,一次装弹完毕,完全封闭机匣,防止沙尘微粒进入弹膛,有利于延长枪支的使用寿命。此外,无壳弹的生产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金属,简化一些生产程序,可称得上使用和制造两方便。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无壳弹能在现在基础上,对燃烧、防水、抗高温等性能方面作进一步提高,有朝一日会完全取代有壳弹。

既长“眼”又长了“嘴”的侦察炮弹

炮弹能打坦克、摧毁防御工事、杀伤有生力量。最新式的侦察炮弹既长“眼睛”,还长了“嘴”,当上了“侦察兵”。

尽管现代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但在现代战场上,还需要派出侦察兵到敌前沿阵地或敌后进行目视侦察。为了解决目视侦察危险性大的问题,一些国家研制了一种能在多种情况下取代侦察兵进行目视侦察的炮弹,这就是电视侦察炮弹。

电视侦察炮弹里面装有微型电视摄像机和无线电发射机。当火炮把它发射到需要侦察的地域上空时,弹舱外壳打开,抛出电视摄摄像机及无线电发射机。而后,降落伞在空气的阻力下张开,载着侦察设备缓缓下降。电视摄像机在下降过程中连续对地面进行侦察录像,同时把拍摄的图像不间断地通过无线电发射机传输给己方地面接收站,地面站里的军事人员就可以通过荧光屏清晰看到敌方部署情况。

此外,由于录像带可以反复播放,所以特别有利于通过录像侦察的每个细节分析,全面掌握敌作战企图,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