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常识
15700100000008

第8章 陆军装备(1)

未来陆战的四大特征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未来陆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四大特征。

一、未来陆战将在“透明”状态下展开,隐蔽大规模兵力机动和战略部署的企图更加困难。随着信息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强国已经形成以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各种雷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综合探测监视体系,陆战场的一切部署、设施和活动都可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可以预想,未来的陆战场将变得更加“透明”,部队作战行动保持隐蔽和突然更加不易。

二、未来陆战战场上,“非接触”作战样式将给传统的“近战歼敌”战法带来巨大冲击。古往今来,近距离交战历来是陆战的基本模式。而在高技术环境中,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交战模式将受到远程打击兵器的强劲挑战。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告诉我们,陆战场攻防双方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实施非接触作战已不是天方夜谭。最近,美军还明确提出了“脱离接触”、“间接攻击”的防区外打击敌人理论。俄军也认为“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未来陆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显著增强,能否拥有制信息权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过去,陆战场作战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本方式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交战双方谁拥有大量的军队,谁就拥有战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已成为连接作战和保障力量的纽带和桥梁。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夺取战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谁有更好的战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谁就能拥有战场的主动权。

四、未来陆战的作战空间将大大扩展,对军队进行全方位的战场控制和全时空的战场机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现代陆战场的作战空间正在迅速扩展。这主要表现在陆军远距离打击能力大大提高,战场纵深不断扩大;以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突击力量不断加入陆军行列,陆军的作战空间逐步向三维方向发展;随着陆军远距离机动能力和空中机动能力的增强,使得垂直包围、迂回穿插等战法的运用更为频繁。战场空间的这些变化,使传统的大兵团“逐次推进”、“阵地攻防”的作战方式面临着“过时”的可能。

“非对称”战争的利器:温压弹

近来一种专门用来摧毁藏匿在洞穴或深埋在地下目标的新型炸弹——温压弹,在美军倡导的“非对称”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各国军事专家关注的焦点。

“非对称”战争催生新式炸弹

近几年,美军越来越强调“非对称”战争理念,而美军的对手则越来越多地通过深藏在地下工事的办法来对抗美军的狂轰滥炸。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国防部提出了要研制一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地下洞穴加固。

掩体工事的新型武器

美军要求该种新式武器能够钻透地道上方较薄的岩层或穿过外部裸露的洞穴入口,让炸弹的战斗部深入地下工事内部后爆炸。进而使炸弹有可能摧毁整个地下工事系统,最大限度地杀伤其人员,并完全破坏藏匿在地下的武器装备。

美国海军水面研究中心接到设计任务后,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这种新型炸弹。新型炸弹利用空气炸药产生温压效应的原理,故取名为温压弹。美国空军验证了该炸弹的安全性,并为其设计生产了改进型引信。2001年12月,温压弹在美国的内华达实验场进行了全尺寸地下测试,成功地摧毁了地下目标。

比燃料空气弹更胜一筹

提起对付地下目标,人们会想起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频繁使用的燃料空气弹。其实温压弹就是在燃料空气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可以说是燃料空气弹的高级发展型。所以,温压弹和燃料空气弹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通过药剂和空气混合生成能够爆炸的云雾;爆炸时都形成强冲击波,对人员、工事、装备可造成严重杀伤;都能将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掉,造成爆点区暂时缺氧。

在杀伤效能方面,温压弹相对燃料空气弹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它采用含有氧化剂的固体药剂,当固体药剂呈颗粒状在空气中散开后,形成的爆炸杀伤力比燃料空气弹更强。在有限的空间里,温压弹可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气流冲击波,对藏匿地下的设备和系统可造成严重的损毁。同时它还能将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迅速耗尽,从而导致爆炸区内的人员因缺氧窒息而死。

“非对称”作战小试身手

为保证温压弹发挥最大的作用,美军为它选择了900公斤钻地弹作为弹体,安装上新型传爆管引信,并采用先进的激光制导或是全球定位系统制导。美军在温压弹通过测试后,迅速生产了十枚该种炸弹,并马上投入了实战。据称,温压弹首次被用于实战,并基本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

据悉,打击并摧毁地下洞穴目标,正在成为美军在战争中保持“非对称”优势和保证“零伤亡”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美军将进一步改进温压弹,并计划发展温压弹摧毁地下核、生、化武器系统和战剂及其支持与储存设施的能力。

坦克的亲密伴侣——其他装甲车辆

从坦克刚刚问世不久起,人们就在实战中认识到,虽然坦克在地面作战中“唱主角”,但它不能孤立存在。这是由于战场的广域性、流动性和复杂性,光让坦克单枪匹马地横冲直撞,不仅很难完成战斗任务,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坦克必须有其他装甲车辆、步兵、炮兵以及航空兵的密切协同作战,才能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战绩。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各国根据战争的需要,在不断发展坦克的同时,也一直重视其他装甲车辆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各种型式、各种用途的现代装甲车辆。这些车辆无论从火力、防护、机动和实用性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坦克的亲密伴侣。

严格地讲,装甲车辆是一个包括坦克在内的大家族,它分战斗车辆和保障车辆两大类。战斗车辆包括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和装甲指挥车等;保障车辆包括坦克抢救车、坦克架桥车、坦克修理工程车、坦克救护车和扫雷坦克等。但由于坦克在装甲车辆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地面战斗中是“唱主角”的,而且其发展对其他装甲车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单独作了简要介绍。

在坦克问世之前,已经有一些装甲车辆出现,但它们只不过是现代装甲车辆的雏形,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才发展成品种较多和战术技术性能很高的装甲车辆。如在19世纪末,曾有一段轮式战斗车辆盛行的时期,最先出现的是机动火力车,也叫机动机枪火力车。它是在小型轮式车辆上装上机枪而成,有的还有简单的防护。到了20世纪初,一些国家研制成功轮式装甲战车,如英国人西姆斯1902年研制的西姆斯战车,是世界上第一种用钢板装甲覆盖车体的重型装甲车。1903~1905年,奥地利戴姆勒公司制成一种有炮塔的装甲车,其球形炮塔上装1挺机枪。但以上两种战车因技术性能欠佳均未能投入战场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托车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侦察和奔袭。一战初期的运动战,引起各国对装甲汽车的重视,促进了装甲战斗车辆的快速发展,轮式战斗车辆曾盛行一时。1914年8月,比利时“米纳瓦”装甲车首次参战,9月,法国的“雷诺”装甲车装备骑兵部队作战。当时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还组建了装甲部队,一些装甲车辆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那时的装甲车辆越野性能差,火力不足,面对纵横交错的堑壕和猛烈的火力点,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这也就为坦克的诞生创造了契机。因此可以说,早期的装甲车辆为坦克的出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年代,为解决卡车运送步兵时越野能力差和无装甲防护的问题,出现了半履带式装甲车。所谓半履带式装甲车,就是车辆前部像汽车,后部像拖拉机或装甲车,起推进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后部的履带。最早的这种轮-履合一的半履带式装甲车,是法国于1923年制成的“希特罗恩·凯戈莱斯”M23装甲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德国也先后研制出一批半履带式装甲车。二战中,这种装甲车曾风靡一时,比如美国从1932~1940年,先后制成T-1、T-8、T-14半履带式装甲车,后来,T-14被定型为M2半履带式汽车,主要作为侦察车和牵引车使用,T-8被定型为M3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二战期间,仅美国就发展了50多种半履带式装甲车辆,主要有M2、M3、M5和M9等系列,总生产量达4万多辆,这些车在二战中被广泛应用。后又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美制半履带式装甲车辆,以色列甚至一直使用到第四次中东战争。不过这种车辆的缺点很快就在实战中暴露出来,它的越野机动性能不如全履带车辆,公路行驶性能又不如轮式车辆,因而有时就像块“鸡肋”,所以它很快失宠,现在已经没有国家再使用这种装甲车辆了。全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则迅速发展起来。在除坦克之外的所有的装甲作战车辆中,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斗车又是最主要的成员。装甲输送车是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具有较好的机动能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用于运送物资器材等,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大类。但在多次实战中,装甲输送车逐渐表现出了战斗能力较差的缺点。它在伴随坦克发起冲击起至步兵下车投入战斗这段时间内,基本上没有什么火力可言,无法对坦克形成支援。因此,各国的设计师们以装甲输送车为基础,给它们加装了一个轻炮塔,上装一门小口径速射炮和机枪,形成了步兵战车。这是一种供步兵机动作战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遂行任务。在现代的战场上,装甲输送车以战场上输送步兵为主,而步兵战车除供步兵机动外,还具有乘车作战能力。步兵战车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都要比装甲输送车强得多。步兵战车也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大类。

五颜六色的军服色彩中有科学

说到军服,人们很容易想到绿色。可你知道吗?如今世界各国的军服,有着多种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的选择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古代的军服大多华丽美观,又多以红色为主色调。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红色可以使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精神振奋,是最具有攻击性的色彩。因此,古代以它作为军服的主要色调,激发战士旺盛的斗志。同时红色也有掩饰受伤流血的实用功能。所以,很长一个时期里,红色一直作为各国军服的首选颜色。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常规武器的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射程越来越远,华丽的军服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1898年,英国为掠夺非洲南部的矿产资源,派兵与当地的布尔人进行了为期3年的战争。布尔人身着黄绿色军服,武器上也涂有绿色,潜伏在绿色的热带林海中,十分隐蔽。而英国人的红色军服在林海中却十分刺眼。尽管英国人比布尔人多5倍,交战的结果却常常是英军失败。血的教训使英军认识到军服色彩的重要性,便把军服一律改成暗绿色。以后,欧洲各国军队争相仿效。一战后绿色的军服已相当普及。目前,世界上军服的颜色多达800多种,其中比例最大的仍是绿色。有深绿、草绿、浅绿、黄绿等。

绿色军服在作战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大自然是多色彩的。为了更多地取得与大自然的和谐,军事科学家设计出了多色彩的迷彩服。它的特点是破坏了人和武器的统一性,将其分裂成若干部分,以和背景混在一起,达到高度的隐蔽性。越战中,美军设计出5种颜色的“迷彩服”,沙土色占379%,褐土色占149%,黑土色占214%,黄绿色占133%,深绿色占125%,很适合越南的作战环境。目前,国外正在研制一种自动变色的军服,这种军服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

坦克炮身管只“活”5秒钟

坦克炮和坦克炮弹,是坦克威力之所在。坦克炮的身管,是坦克炮上的主要部件,硕壮、修长,显得十分威风,也给人以坚固无比的感觉。可是,如果有人说坦克炮身管的寿命只有区区的5秒钟,你一定感到十分惊讶,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其实没错!坦克炮身管的寿命真的还不到5秒钟。让我们还是先从坦克炮的特点谈起。

坦克炮的特点是:身管长、膛压高、初速大、弹道平、后坐短、打得准、烧蚀重、寿命短。这是由坦克炮的强化程度高和炮塔内部空间有限决定的。身管长,是为了使弹丸获得极高的初速,使火药燃烧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据测试,火药燃烧时坦克炮的最大膛压达到5000~6000个大气压,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弹丸初速高达1800米/秒!而一般榴弹炮的弹丸初速也就是500~700米/秒。尽管坦克炮的身管采用强度极高的特种镍铬合金钢,炮膛内表面又经过精细加工和镀铬处理,但是,由于坦克炮的强化程度极高,几千度的高温火药燃气对炮膛内表面的冲刷和烧蚀十分严重。所以,一般情况下,坦克炮的寿命也就是700~1000发的样子,而普通榴弹炮的寿命可以达到5000~10000发。

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来“算细账”了。一般坦克炮的身管长度为5米多,弹丸在炮膛中从0加速到1800米/秒的平均速度约1000米/秒左右。算下来,弹丸通过炮膛的时间约为5毫秒。这样,即使按打1000发炮弹计算,也就只有区区的5秒钟。也就是说,炮弹的弹丸通过炮管5秒钟后,炮管就报废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各怀绝技的地雷兄弟

诡雷——骗你来挨炸

诡雷由雷壳、炸药、引信三部分组成,关键是在“诡”字上做文章。根据敌人的好恶,可将诡雷制作成外型精美的小物件诱敌去取,或用丑化的东西激怒敌人,暗设地雷,也可设置反排诡雷,使敌人一排即炸,此外还可设置假雷。

化学雷——无毒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