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5707100000052

第52章 商场金点子(19)

拿破仑希尔曾对此列举一封信,一封最好的婉拒信。

这封最好的婉拒信是亚洲出版社的编辑写给一位雄心壮志的作家:

我们满怀欣喜地拜读丁你的大作。但是,如果我们出版你的书,我们就再也没有办法出版任何水准较低的书了。而且,我们很难想象在未来的千百年内,我们会再看到足可媲美的书。致上我们至深的歉意,我们不得不退还你非比寻常的大作,而且请你千万千万宽恕我们的肤浅与胆怯。

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对你的主管说不,该怎么说呢?你必须非常小心,记住一个好的经理希望知道你什么时候不能完成他要求你做的事情。一个有效的技巧是表达你对于必须搁置他们的要求事项感到忧虑,你应该以轻重缓急的方式来措辞,利用下面的说法:“我正在写一份我们讨论过的报告,我也很想去参加那个会议,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

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暗示跟你谈话的人你有多少时间,有些人一点也不怕说:“我要走了,再见。”然后就走掉或是起身离开。

浪费你时间的人,就是偷走你财富的人

善用时间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要是有人在浪费你的时间,那绝对是在谋害你的生命,偷走你的财富。

索尼公司的大老板盛田昭夫不仅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名出色的科研人才。他对电器很内行,而且很有一套抓科研的办法,在摸清市场行情之后,他组织人马抢先研制出了一台家用录像机。他本以为这台录像机可以给他带来滚滚财源,却没有想一下栽在老谋深算的松下幸之助手下。

盛田昭夫研制出家用录像机之后,很想找到一个伙伴联手,使他的录像机能够一下子进入所有的家用电器商店。这样一来,其他厂家也就只好按他开拓的路子走,他自然也就能控制局势大发其财了。盛田昭夫选中了赫赫有名的松下电器公司,派人把录像机搬到松下总部,并要求面见松下幸之助本人。

其时,松下是世界上头号家用电器生产厂家,他们已经看出录像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产品,因此也投入了许多心血加以研制,却没想到索尼抢先了一步。这让松下及其部下感到伤心和失望。当索尼公司将产品送上门并邀请合作时,老谋深算的松下心生一计,决定采取补救措施。他一方面声称有事,避而不见盛田昭夫,只让他等候回音,另一方面又督促手下人赶快加紧攻关。

盛田昭夫左等右等没有答复,开始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了。他在最后一次求见不得的情况下,果断地向外界公布了录像机研制成功的消息。这一消息果然引起了外界的轰动。但令人遗憾的是,松下集团也几乎同时公布了与索尼不同型号的录像机研制成功的信息,并凭着自己的强大销售力量,大量地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在竞争中领先了一步。

松下就是利用浪费索尼公司的时间,而把索尼公司打了个措手不及,使其在市场处处被动,而大获其利的。

在法国有一家化工厂正准备批量生产自己研究开发的新洗涤剂时,却意外地发现,美国的同类产品已经问世,并在紧锣密鼓地打入国际市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家法国化工厂在研制新型洗涤剂时,美国人就已经得知了这一信息。他们决定施展空空妙手,将这种洗涤剂的生产技术据为己有。他们在巴黎的报刊上登出一则醒目的广告:“本公司为在欧洲开设分公司,欲招聘8名高级化工专家,月薪50万美元,应聘从速。

”于是,法国许多化工专家都为这则诱人的广告所打动,纷纷前往美国公司办事处报名。

这些美国人一查名单,发现其中竟有8人参加过法国化工厂新洗涤剂的研制工作。他们欣喜若狂,赶紧通知包括这8人在内的15人前来参加复试。这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和知识,博得招聘者的青睐与赏识,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情报和盘托出。尤其是在面试中,美国人从他们每个人的口中掏出了一部分新型洗涤剂的制造方法。他们将这些得来的资料收集在一起,送给有关专家加以归纳分析,便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新洗涤剂的配方和生产流程。那些经过了面试的应聘者,也没有心思认真努力地工作,天天盼望着美国人寄来一纸录用文书。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美国人早已偷偷地溜回了国,正用他们提供的资料,还利用他们这种观望等待的时间,而紧锣密鼓地组织新洗涤剂的生产。

善良的法国人就是这样被美国人将他们的技术偷走,将他们的时间和财商一道偷走的。

不值得做的,你就别做

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必每件事都去做,这样只会浪费你无数的时间与精力。

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做。

编剧家尼尔西蒙决定是否将一个构想发展为剧本前会问自己:“假如我要写这个剧本,在每一页都尽量保持故事的原则性,而且能将剧本和其中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话,这个剧本会有多好呢?”答案有时候是:“还不错,会是一个好剧本,但不值得花费一两年的生命。”如果是这样,西蒙就不会写。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一直要到他们的生涯走了一大段路以后,才开始问这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年轻时并不了解计划一旦开始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也不了解我们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

时间专家尤金葛里斯曼的早期生涯确实也是如此:就在他当上一所大型大学院校的系主任之后,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机构邀请尤金葛里斯曼在他们的年度会议上发表论文。他以为这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事,于是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准备,但发表会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出席会议就是参与这个计划的那些人,总共4个。经过这次教训,当天他便下定决心绝不再轻易答应任何事情。不久之后,同一个机构又请他将当时发表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刊登在他们没有人看的期刊上,他拒绝了。

学校中有许多老师年复一年这样地发表论文、写论文,也规规矩矩地将这些活动列在他们的履历表上。有人认为,这些人至少做了点事情,总比什么都没做好。拿破仑希尔认为,比什么都不做还糟。当他们以为他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做,还比什么都没做更惨。

下面有4个很好的理由说明了绝对不要做不值得做的事:

1、不值得做的事不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就像将没人听过或读过的论文列在履历表上一样,你只是对白费力气沾沾自喜罢了。

2、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时间与精力。

因为用在一项活动上的资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动上,不值得做的事所用的每一项资源都可以被用在其他有用的事情上。

3、不值得做的事会赋予自己生命。

社会学家韦伯说,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许多机构、刊物或活动根本就不该存在,其仍能持续存在的原因只是大家已经习惯,有了认同感,如果让他们消失的话,会有罪恶感。”

4、不值得做的事会生生不息。

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之后,就需要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监督,最后,还需要小组委员会、管理人员、手册、指导原则,甚至每年开设训练营学习如何将不值得做的事做得更好。有一天,某个富人过世后,还会留下一笔钱捐赠给大学教授,来做这个不值得做的事,其前景无限光明而且令人惊讶。

你也许毫无选择余地,因为你既无权也无势,但是只要你有选择的机会,运用尼尔西蒙的试纸测验,问问自己:“如果我将这个构想的潜能发展到极限,是不是真的值得呢?”

答案如果是“不”的话,千万别去做。

把握机遇金点子

机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旦有人把握住它,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胜利就会向你微笑;而一旦你错过了它,失败也许就会成为你的朋友。抓住机遇不仅仅是凭感觉,更重要的是对各种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只有这样,预见的机遇才会成为现实。

面对机会的来临,人们常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有人会单纯地接受;有人保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人则顽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迥异有趣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在起初未必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它的雄厚潜力,在起初之际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便决定了成功和失败的分野。

抓住机遇,就抓住了财富的咽喉。机遇与财缘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二者可以在一定的规则下互相转换。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改变命运的机遇,把握机遇,就能一举成名,叱咤风云;而无法抓住机遇、漠视机遇的人,只能平淡地了此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分歧点是否能把握机遇并将它抓牢在手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分辨机遇、征服机遇、视机遇为奴仆,你就能以有限的资金与人力把握无限的机遇与财缘!

机遇只敲一次门

当一个机会出现时,或许你还没有作好准备,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尽可能的补足准备不足的地方,但前提是一定要占有机会;而另外一种人则是认为机会在等着自己。然而,正如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所说一样:有的事情,你错过了一回,就错过了一辈子。或许这样的机会在你的一生之中只有一次,而你错过了这一次,即便以后你作好了种种准备,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机会之所以难于把握,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当机会来临之时,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无疑是最致命的毛病,没有一点果断的风格,即便是机会接跟而致,也会被自己一一丧失殆尽。

也许你听过这个笑话:

“昨天晚上,机会来敲我的门,当我赶忙关闭报警器,打开保险锁,拉开防盗门,它已经走了。”

这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活得过于仔细,你就可能错失良机。

培根说过:“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

所以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会只敲一次门。

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人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人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你乘着这道流水,也许就在岸边悠哉游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向与流水片面决定。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呆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的新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美国旦维尔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把握机遇的人。其实,甘布士的经验之说也极其简单,用他的话说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你也要抓住。”

但有不少聪明人对此万分之一的机遇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种机遇太渺茫,实现的可能性太小。

约翰甘布士的看法却不同。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好是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买到。

甘布士妻子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火车票?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完。不过,若是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来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但车站还反复强调了一句,说是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甘布士依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其坐车的信心就跟买好了车票一样。

妻子问:“甘布士,你要是到了车站等不到票呢!”

甘布士说: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到外面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赶到了火车站,等了许久,仍然没有发现退票的人,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但甘布士并不着急,而是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直到距开车的时间只有5分钟,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突然生病,她只好将票退了留下来照顾女儿。甘布士终于守到了一张去纽约的火车票。

甘布士到了纽约,他在一家旅店住下,并洗过澡,便坐下来给妻子打电话,说:“亲爱的美莎,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我很高兴,因为我相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存在,所以我成功了。”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当机立断,方可匡救一篑

拿破仑希尔认为,抓住机会即见缝插针,匡救一篑。

“见缝插针”的实质就是抓住时机,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把“缝”看作是一种机遇的话,“见缝”则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然后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实施自己的宏伟蓝图。在商业领域里“见缝插针”一直是许多精明人的信奉的生意经。

“匡救一篑”的意思是,探求别人功亏之因,寻求“一篑”,深入开掘,锲而不舍,进而获得九仞之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九仞高的山,就差那么一筐土而不能完成,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企业家在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人力或物力上的种种原因,而这“一篑”之亏,往往又会给智者带来一篑之计,就是匡正和挽救他人的失误,而获得创造性机会的谋略。

阿曼德哈默就是利用“见缝插针”与“匡救一篑”的谋略,从而取得了创造性的机遇与财缘。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来到莫斯科。他在苏联长途跋涉,到各地考察,发现这个国家土地如此辽阔,资源也很丰富,令他觉得奇怪的是人们却遭受饥饿。他想,为什么不用矿产品到出产粮食的国家去换取粮食呢?他带着这个问题去求见列宁。列宁接见了他,并使他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哈默成为美国第一个在苏联取得矿山开采权的人,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也由此开始。

哈默还通过他后来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美国30多个公司同苏联做生意。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这里的铅笔卖26美分一支,价钱这么贵,原因是缺货,这都是德国进口来的。而这种铅笔,在美国只值3美分。于是,他买了一支铅笔,直接去找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你的政府已经制订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能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学什么文化呢?我想在这里开设制铅笔的工厂,执照需要政府批准。”克拉辛答应了他的要求。

除了招募技术人员,哈默又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很快就在莫斯科办起铅笔厂。到1926年,哈默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出口到土耳其、英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获得100万美元以上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