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15707900000018

第18章 自信的孩子才能最优秀(4)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曾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位西方教育学家就是这样来教育他的两个读小学的儿子的。每隔一周,他就会在周三晚上带孩子们外出吃饭。不是要说教,而是近距离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机会来诉说正在面临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这位教育学家说:“如果你的孩子有绘画天赋,而数学不甚理想,你可以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但绝对不要忘记他的强项,而且一定要在强项上多花些工夫。在美术方面要积极鼓励他,陪他一起去美术馆,或者为他报名参加一个美术班,这都会对他大有益处。”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在其强项上花更多时间,而不要终日沉溺于那些不足之处。

对于孩子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和家庭。只要为他们营造出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孩子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父母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渡过去。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首先帮助孩子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强化孩子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所克服的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一段时间,10岁的小娟总在家里说,某某同学的英语真厉害,我比他差很多。而且表现出焦急的样子。此时,父亲就和她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小娟的长处就在于几门功课都比较均衡,没有瘸腿。家长认为这是取得优秀成绩的最好条件,因为高考不是哪一门功课的单打独斗。当然,小娟的短处是强项不太强。因此,父母要求她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补己之短,但不能老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的短处。父母总在鼓励女儿相信自己的实力,更要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老给自己一种不利的暗示。小娟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当小娟碰到难解的题,有时也哭鼻子。这个时候,父母就给她讲“难”和“易”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有“难”和“易”两个方面,这是矛盾的内在性所决定的。父亲对女儿讲:“不是总有人说,考试中,遇到难题,首先是不要被吓倒,因为你觉得难,别人也肯定觉得难;你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任何难题都是由相对容易的题组成的。只有你冷静下来,找到了突破点,‘难’不就变成了‘易’吗?而容易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人太轻松了,就会出错的。”进入六年级后,小娟明显忙碌起来,作业多,习题多,有时起早摸黑,做也做不完。此时,父母要求女儿做到劳逸结合,因为家人更心疼她的身体。小娟考进重点初中时才13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以后的路还长得很。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学习成绩再优秀也是没用的。在此前提下,父母要求女儿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合理地安排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不要为做题而做题。并要求她从初一开始,学会把厚书读薄,学习的时间也要逐渐缩短。古人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这样才能让时间和效率有机地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18岁那年,小娟轻松地考入了北京大学。

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充满自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稳定情绪,激发自信心

家长首先必须走出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孩子学业优劣的误区。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分数是孤零零的数字,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的高低。教导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单科成绩比不上其他同学,就认为自己笨,因此心烦意躁。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紧,只要不断找原因,总结经验,再加把劲儿,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客观分析,对症下药。家长要引导孩子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对自己有了正确认识后,自信心就大大增强了。孩子不会再为一两个偏低的单科分数而扼杀了对成功的渴望,并能在失败中正确找到自己失利的原因所在,才能设法迎头赶上。

2.制定目标,分段实施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奋斗目标,分阶段实施,但分数并不是实现目标的标准,第一阶段目标实现后再树立新目标,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孩子要求的度,要求过严,目标过高,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3.教会孩子自我调节

注意教孩子掌握自我控制的心理训练方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灰心丧气,妄自菲薄,成绩优异时,不要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客观地看待分数的高低,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分数的高低并不能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相信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从而形成了自我矫正的内驱力,进而很快转化为自我提高的行为,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让孩子说“我能做到”

一个孩子有了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就自然会产生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条件,每当孩子相信“我能做到的”,自然会千万百计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直至成功。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全方位考虑,在干任何一件事或上每节课中,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自信心的培养点。把要达成的技能目标转化为自信心培养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同时又是自信心增强的过程,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使孩子产生自信的愉悦心境。

把一个任务所要达成的技能目标定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目标,因为当某一任务的目标确定后,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万难,实施目标的达成,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当家长运用最恰当的方法,最经济的途径,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滋生自信动机,展开自信想象翅膀,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乐于去思考,勇于去获取,其思考和获取的过程,就是自信心培养过程,这种技能目标实际上就是自信心的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

家长应该从孩子精神状态根本转变方面着手,积极与老师取得联系,采取家庭与学校双方合作,充分理解孩子,热情鼓励孩子,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接受成功的信念,积极心态、坚强意志、自炫精神的培养,在设置目标,诱发动机、展开想象,形成愉悦的培养模式下,一步一步消除自卑,走向自信。

在做事和做作业以前,让孩子强迫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完成这些作业”。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的方法,就会排除各种困难,直至成功。

不敢当众发言,是缺乏自信的怯场表现。鼓励孩子当众发言练习,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尽量争取当众发言,畅谈自己的见解,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容易发言。否则,每放弃一次发言机会,就会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惧感会越来越强、自信心会愈来愈弱。

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孩子以表现“特长”的机会。如做纸飞机、骑自行车。亦可设置一系列不同水平的荣誉奖。使孩子能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

根据孩子不同特点和能力,把起点放在他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之比较容易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以小步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之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多做肯定性评价,即孩子取得成绩或做了好事,父母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表扬。这就相当于孩子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承认,精神上就会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进而再次受到激励,产生更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从而激发再创辉煌的勇气。否定性评价就是孩子违反了纪律或学习成绩欠佳等,父母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给予否定或批评指正,引导他比较自然地反思、悔过、奋起直追,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时机的奖励,但对他的失败或者滞后,决不能求全责备,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帮助、注意保护他原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下一步赶超计划。

谦虚并不总使人进步,有时也使人落后;而骄傲未必都使人落后,有时也促使人进步。太谦虚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自信心。父母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度自炫,不管是哪一类学生,都有其自炫之处,使之不断提高促进自我、增强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

孩子成绩下降,如果家长采取训斥或棍棒式教育,极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进而丧失自信心。孩子稚嫩的心长期受打击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家长鼓励性的话语比讽刺、挖苦更有实效。它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灰心、不气馁,跌倒了再爬起来,振作精神,奋发向上。

家长还应经常去找老师交流,不断获得孩子在校的反馈信息,积极配合老师,对症下药,以便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正确方法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鼓励孩子坚持做作业,按时交作业。教育孩子碰到难题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也能虚心请教同学或师长、直到搞懂为止。

让孩子成为自信的人

我们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实力和长处,做他们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信心,磨炼意志。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日记。这位学习在日记里写道:“下次再有辩论赛我一定要参加。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辩论会,在会上,辩手们精彩的言辞获得了阵阵喝彩。说实在的,我确信我的水平绝不比他们差。平时,同学们之间也进行非正式的辩论,我总能以灵活的应变和广博的知识取得胜利。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学校第一次举行辩论会,语文老师让我参加,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水平怎样,怕给班级抹黑推脱掉了。辩论会上,我发现别人的水平也就那么样,我如果参加肯定会比他们表现得更好。第二次举行辩论会,我正感冒,本来想参加的我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了。这次比赛同学们都鼓励我参加,可是当时我想:这毕竟是初中,与小学不一样啊!以前我在班上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现在呢?只是中间偏下的水平。既然学习上强中更有强中手,在辩论上也应该是如此。思前想后,就没有报名。谁知道这些参加辩论的人也不过如此。下次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一定要参加,绝对不能再为自己找理由。戴维斯说过:如果你认为能够,你就能够;如果你认为不能够,你就不能够。无论如何,我下次一定要参加。一定要!”

从这个孩子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下次再举行辩论会,他可能会参加,但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逃避。因为这不是参加不参加辩论会的问题,而是这个孩子有没有自信的问题。他3次不参加辩论会,有3种原因,但在这3种原因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够自信。

自信,又可以说是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态度。自信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海伦·凯勒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的人,会勇敢地打破自我束缚,果断地投入行动,敢于承担责任,最后取得成功。与自信相对的心理品质之一是自卑,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出于自卑心理在活动中畏缩,害怕出丑;在该表述自己意见时却迷信权威,只会鹦鹉学舌;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一遇失败就丧失了尝试的勇气。自卑者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觉得成功离自己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