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15711000000009

第9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糊涂”法则二(8)

孟子曾说:天要把重大使命落到某人身上,必须先要苦恼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乏他的身子,而且使他的一次次行动全都不能如意,以此来锤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毅力,提高他的能耐。

对于每一个人的平常人生呢?其实,每一个人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是高贵,还是低贱,不管以什么方式处世,他都必须承担起他在人生旅途中遭遇的一切:风静浪止的顺境、春风得意的坦途、爱情的甜蜜、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

风风雨雨、浪急礁险、灾难患害等等,不管是喜还是忧,是幸福,还是痛苦,他都得承受,无可逃避。只有以自然心态对之,像风一样自由,就能坦然处之,荣辱不惊。

人有不同的精神境界,这是不同的精神家园。在精神生活中,每个人都住在自身境界的家园中,是好是坏,是舒服不舒服,他都必须有这么一个家园。按照自然建立一个自然而然的精神家园,叫你的灵魂自由自在些吧!

3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花栽植在盆中便显得缺少生机,鸟被关进笼中便失去天然情趣。这些都不如山间的野花那样自然,不能像天空的野鸟一样自由飞翔,由于它们自由生存在大自然中,让人看起来就显得更加赏心悦目。人为的东西怎么比不上自然之美呢?

河神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北海神打一个比喻说:“牛马生下来就有四只脚,这就叫自然。用辔头套在头上,用缰绳穿过牛鼻孔,在马脚底钉上铁蹄,这就叫人为。不要用人为的做法去毁灭自然,不要用矫揉造作去毁掉天性。不要由于贫困去求名声,谨慎地守护着自然之道,这就叫回归到了本来的天性。”

现代文明使人样样推崇人为,样样都用人工代替天然:我们人为地杀死这些动物,又哺育出另一类动物,把湖泊改为农田,将森林砍成光山秃岭,把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掉,这一切我们已经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就是自己也不肯接受自然的安排,譬如老天已给每人造了一张脸,很多人却偏偏要替自己另造一张——美容院里不知制造出多少人间的悲喜剧。

落实到人类自身,“自然”就是指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思想,所以“自然”又同虚伪相对。在老庄那里,“真”与“自然”是一个意思——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同样也是真的。

自然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老子在为人处世上一样强调自然无为,不管干什么要按自然的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去扰乱它;同样,自然无为也是他的审美标准,一切违者自然的肯定就是丑恶的。

由老子的“企者不立”想到了俗话所讲的“打肿脸充胖子”。这个成语一般是讽刺那些讲虚荣得实祸、很要面子活受罪的社会现象。考其本意,打肿脸的人必定瘦得像猴子,皱皮包瘦骨,打肿以后为的是使自己红润丰满,它的目的与踮起脚尖使自己长高相同,都是为了使自己漂亮一点。它的后果也许比踮起脚尖更惨。踮起脚尖最多就是倒在地上,打肿脸说不定发炎化脓,甚至会伤筋动骨,成了俗话所说的把眼红治成了眼瞎,把跛子治成了瘫子。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好看而踮起脚来充高个子,或者打肿脸来充胖子的事情当然罕见,可是为了美弄得丑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再说人的生死。人贵有一生,贵在自然。人固有一死,死在自然。

老子以自然无为为美,根本表现就在于自身人格的高尚同自由。因此,在他看来外形的美并不能保证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外形的丑同样也不妨碍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的美。

老子生活的时代,美的东西与善的东西常常是分裂的,就是在今天美的与善的也不一定完全统一。《老子》第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用我们如今的话来说就是:真实可信的话不美,而那些漂亮话又不真实可信;有道德的人不善长辞令,能言善辩的人又没有道德。

不少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的人,实际上是一些丑恶不堪的流氓强盗。老子说:

“农田到处一片荒芜,全国四方的百姓都在闹饥荒,可有些人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宝石,吃够了美味佳肴,搜刮了无数的精美珍宝,这些人就叫强盗了,很无耻呀!”

八、君子雅量宽容为怀

荀子曾说过:“君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这里所得就是宽容为怀的道理。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至上的美德。在处世中不会唯我独尊,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说法、见解、言论等行为方式的理解同尊重,就算自己处于强者的地位,也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尊重别人的自由选择,给别人以自由思想和生存的权利。宽容和忍让有共通之处,可是宽容比忍让更有理性精神和人道主义因素。

自欧洲人本主义思想建立起来以后,崇尚自由同个性解放形成一种风气,后被各国宪法承认。从表面看,这好像是对的,但西方式的自由造成了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唯我主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分讲求自由使人养成了自私狭隘的性情。在自由之上存在国家意志和社会意志。容忍好像是压制了个性的发挥,但在另一方面却使社会群体更能趋于和谐。如果你崇尚自由不容你,我也崇尚自由不容你,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牵制反倒没有了自由。假如想拥有充分自由,那每个社会成员须采取两种人生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该有谦逊礼让的美德,不唯我;在心理方面,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阔达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意见相反的人。这样,每个人都享有社会空间内最大限度的自由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严冬的一个地洞里,住着一群刺猬,它们因怕冷而挤在一块,又因太靠近而相互刺痛了对方,又稍稍远离,最后都调整,以最低限度的刺痛,来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温暖,酣然入睡,共同渡过一个严冬,迎接灿烂的春天。

当然,容忍也不是无限制的容忍。比如对于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必须给予限制翦除,不能宽容。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会造就一种和谐的气氛,对于每个人而言,无疑会有更好更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更完美健全的心灵与感情。宽容是一个人完善人格的体现。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和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近几年有几本台湾南怀谨先生谈禅的书卖得很快。这实在是与现代城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太紧张的原因,人们想多少寻求一些解脱,从而对禅有了兴趣。

其实,禅并非在书中可得真谛,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要先学习一种豁达、开放包容的胸襟,而后才逐渐超越,找到心灵真正的庇护所,才能达到了明见心性。禅——要超越形象、体用、凡圣、主客、是非、知见、言语、时空,及至于生死。

有一则禅公案。

两位小沙弥吵架,互相不服对方,于是找师父公断是非。第一位向师父诉说自己的道理,师父听后说:“你对!”他听了高兴地出去了。第二位接着向师父表达自己的意见。师父听完后说:“你也对!”他听后也高兴地出去了。

这时随奉的侍者感到奇怪,就问师父:“你说这个也对,那个也对,到底哪个是错的?”师父对侍者道:“你也对!”

这则公案是说有是非对错便会有分别对待,也就容易沦入执着里去。而禅心有一个广大包容的特质,超然物外的态度,怎能不排斥说“错”字呢!

吕蒙正初入朝廷时,有个朝官对他说:“这小子也能参知朝事吗?”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就侧身走了过去。可是朝中的同事替他深感不平,要追查那个官员的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他们:“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我也许会记恨终身而不能忘记了,还不如不知道更好。”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的宽宏大量。是啊,在官场中不能一切太明白了,要能够糊涂,假如知道了其姓名,并在潜意识中将他作为敌人而耿耿于怀,这岂不是为自己多招了一个敌人!

唐朝人娄师德性格稳重,非常有度量。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辅助宰相,你如今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恩宠太多了。

这正是别人所嫉妒的,你准备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害呢?”

弟弟跪着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就算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决不使你为我担心。”

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的恼怒,你把其擦去,那岂不是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而增加他的恼怒。不要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了,应当笑着接受它。”

这可以说是宽以待人的极致了。别人向你脸上吐唾沫,既然吐了你把它擦掉,仍然有不满的表示。如果你不擦掉唾沫,大约那人不会再吐第二次。宽以待人,不仅可以消灾弭祸,也能远避羞侮。如果我不作错什么事,没有愧对别人,人家侮辱我,那与我没有关系,假如我做错了而受侮辱,那是自取其辱,就更应当宽容别人了。

当然,这类劝教仅从待人宽容的意义上讲是对的,但用于阶级斗争中去错了。因而,看问题应当辩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西谚曰: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1王者的宽容

在政治上宽容体现仁政,当政者应当宽容为怀,也可以说宽容在政治上既是处世的法则,又是施政的手腕。

和糰当道时,没人敢对他说不字。等嘉庆皇帝既位后,直隶布政使吴熊光原来在军机处供职,一天皇帝召他入朝觐见,便问他:“别人都说和糰有二心,是真的吗?”吴熊光答道:“凡是心怀不规的人必定要收买人心。至于和糰,却是满汉两族官员中差不多没有人依附他,因此,就算心怀不规,又有谁愿意跟随他呢?”皇帝又问:“那么,有没有必要快点惩治他呢?”熊光回答:“假如不尽快惩治他,一些天真无识的人就会观望巴结他,那样就会引起其他的事情。快些地揭发他的罪过,这是尽国家的义务;尽快结束这件事情,又是君主的仁爱行动。

”皇帝于是诛杀和糰之后,告诉诸位大臣:“凡是和糰举荐的人和那些经常出入和糰家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希望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在这一件事上,嘉庆皇帝做得很好,在株连作为法律惩罚手段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和糰向来就没多少人依附,而就算有也是些不成气候的小人,于国家社稷没有影响,采取这种宽容措施,可以将和糰原先的一群化掉,又不致大事杀罚,体现了皇帝的仁义风范,对其捞取民心是有好处的。

刘邦本是个市井无赖,可作为一个拥有野心的无赖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其实在这里把宽容的品质加给他,那是太恭维他了。但他的无赖气中有听劝的一面,凡是有利于己的他就采纳。这反倒促成了他那些宽厚待人的儒雅之举,使他浪得虚名。

其一,季布原是个侠客,说话算话,从不食言,在当地十分有名望。投军后在霸王项羽手下做了大将。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带兵追杀汉王刘邦,替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待刘邦统一天下,项羽自刎于乌江,季布忍辱偷生,还想做一番事业。后来刘邦下令悬赏捉拿季布。他被朋友作为奴隶卖给鲁地侠客朱家。朱家十分重义气,他心里明白卖给他的奴隶是季布,但他只当作不知道,并让他负责庄稼活儿,从不亏待他。过了些日子朱家到洛阳去拜见滕公夏侯婴,夏侯婴明白朱家是鲁地顶有名的豪强,不敢得罪他,就殷勤地同他喝酒谈天,两人做了好朋友。有一天,朱家问夏侯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罪,皇上要捉拿他?”夏侯婴说:“季布跟随项羽时,曾三番五次追击过皇上,皇上恨透了他,一定要抓住他剁成肉酱才能解恨。”朱家就问道:“季布是怎样一个人?”夏侯婴讲:“季布是个好人。”朱家心里有底了,便说:“季布是项羽的臣下,臣替君效力,那是他分内之事,项家将士那么多杀得完吗?现在皇上刚得了天下,就要杀尽项羽的将士,不愿放过一个人,这让天下人看了会觉得皇上没有一点气量,容不得人。再说,季布这么有才能的人,皇上不利用他,反而逼着他去帮助敌国,这对皇上安定天下不利,你何不劝劝皇上?”夏侯婴觉得很有道理,就去向刘邦求情,免了季布的罪,拜为郎中,为汉朝效力。

其二,刘邦登基以后,首先将功劳最高、与他最亲近的好多人封了侯,其余的暂时未封。这些人日夜争功,不免牢骚满腹。

一天,刘邦见诸将聚在一起议论。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呢!”刘邦说,“如今天下太平,他们为什么谋反?”张良说:“陛下由平民起兵,依靠这些人打天下。如今您当了皇帝,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一些平日亲近的人,而所诛杀的都是您所痛恨的人。

今天军吏计算成功,有功劳的人还有许多,恐怕拿整个天下也不够封赏。他们怕不但得不到封赏,而且还会因陛下追究从前的过失而遭不测,所以在商议造反。”

刘邦十分担心,忙问:“这该怎么办?”张良想了想,问道:“陛下平时最憎恨的,又为大家所共知的人是谁?”刘邦说:“我最憎恨的是雍齿。当初我起兵时,打下丰乡,派他驻守,他却投靠了项羽,多次使我为难。后来他又前来投奔我,由于当时正需要人就把他收下,我早想杀掉他,但他立了不少战功,也不便杀他。我对他的憎恨,是众所周知的事。”其实刘邦最恨的不仅是这些,最令他难堪又难以启齿的是雍齿曾与吕后私通,叫他当了绿头乌龟。张良听后说:“那就请陛下封他为侯。群臣看到连雍齿都获得封典,自然都全安心了。”

不久,刘邦又诏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摆下酒席,宴请文臣武将。同时又催促丞相、御史赶快给将领们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那些有牢骚的将领看到这种情景都放下心了,从此人心安定。这件事上,刘邦表现了宽则得众的仁者风范。他的手下许多都不是正人君子,而正是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帮他打了天下。

2教子宽容

“人自识字患难始”,这就是说明人生不易。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和不如意之事。人非圣贤,怎么能无过呢?宋代词人陆游曾写到:“放论得意事,一笑亦有限”,人不如意的事多啊!正由于这个原因,他教育后代要达观。宽容,说“不如意事何穷己,且放团栾一笑休”。人生不称心的事是很多的,还是以合家团圆的一笑来自慰吧,这告诫了后代要有一种达观为怀的人生观。

宽容由己达人。想自己在世不易,就能体谅他人之难。所以明代大夫吴麟徵在《家训要言》中曾告诫子孙要“器量须大,心境须宽”。所以,宽容、达观其实是一种人生观,是一个待人处事之法,没有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是很难达到的。

清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彭启丰在乾隆年间官至兵部尚书。一次他在老家苏州居住时,邻家的一个剃头铺子为了招揽生意,悄悄假借他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店铺内。彭启丰的儿子一次偶尔看到这副假对联,立即把剃头匠大骂一顿,并立逼着剃头匠把对联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