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的投资观察法,与普通的升跌模式区别很大,可以说更胜于普通的升跌模式。由此投资者不要迷信旧有的模式与理论,而要学会寻找适合的投资方法,从而逐渐拥有过人的投资观察力。
成功源于充足的自由时间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索罗斯
在股票市场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在电脑前每时每刻地盯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其他投资者,随时准备跟风上,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投资的好时机,就是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股票,只好把自己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投资活动交给他人来打理。但事与愿违,他们这样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的结果却是收效甚微,甚至严重的得不偿失。
在索罗斯看来,市场是不易把握的,因为它动荡不定,经常处于混乱无序之中,还很容易受到市场参与者的观偏见和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反映出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现象。投资者如果既不具备影响股市变化的能力,又没有充足的自由时间自己分析市场、做出决策,就很容易导致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而不能把握住市场给出的时机获得利润,甚至在股市危机中被深度套牢。
所以索罗斯认为,要想获得投资的成功,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因为投资者需要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对市场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认真的分析,同时也要认真阅读所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相关新闻等相关资料,必要的时候还要实地调查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顺利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索罗斯在每一次成功投资之前,他都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仓促地盲目行动。
索罗斯知道,市场常常会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假象,这些假象往往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或诱惑,以至于投资者最终做出了错误的投资策略而损失惨重。所以只有那些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的投资者才可能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识别这种假象,以避免被市场所左右。此外,那些所谓的股票分析家对市场做出分析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往往是可笑的,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所投资公司的真实情况,更何况这些建议和意见也往往是公开的,很容易许多投资者所采用,最终成为庄家操纵市场的工具。基于以上两点,索罗斯每次要决定重大投资之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自己进行分析决策。当别人在股市中抢进抢出的时候,索罗斯却积极活跃在云集了世界各国高层人士的俱乐部里,在这里,索罗斯获得许多投资者不可能知道的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这让他得以更准确地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运动轨迹和节奏,从而抓住深藏其中的投资时机。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些信息完全可以从股市分析家的分析里得到,所以自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去做调查。但索罗斯从来都不认可这些分析家的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他认为听从这些分析家的意见除了浪费时间并使自己误入歧途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大的好处。
因此,索罗斯告诫投资者说,要想成功投资,就必须保证充足的自由时间,以便你冷静分析、独立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把握大局,勿纠缠于细节
量子基金会的结果的确不同于一般,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操纵装置。我们将基金会定位于把握更大的潮流与趋势上,我们称之为宏观收入。
——索罗斯
在索罗斯看来,所谓的市场原理主义不过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人们追求狭隘的私利。私利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好手段,但索罗斯认为这是“一种危险而且错误的意识形态”。因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资源的最优分配常常并不能仅仅通过市场的均衡来确定,所以,要想充分运用市场市场,就不能迷信市场。
此外,索罗斯还认为,市场活动是一个过程,它既有兴盛的阶段,又有衰败的阶段。而且作为一个过程来说,市场活动常常是不均衡的,当你参与个别股票的炒作的时候,市场好像是一场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的游戏一样,你只要遵守游戏规则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大势。但是如果你在混乱的市场中不是操作个别股,而是随机应变,随时都准备追逐任何一个上涨的股票,这时,市场就成了赌场,而你就象赌徒一样很难会有胜算的机会,即便是有,你所获得的收益最终也会以某种形式再次返还个市场。所以索罗斯常常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是着眼于大局,专找各国宏观经济不均衡的地方,并通过此大发其财。他不喜欢均衡的市场,他认为均衡的市场没有大钱可以赚,所以缺乏吸引力。
虽然索罗斯也是市场中人,但他的成熟的投资理念让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市场、跳出市场,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不受市场的限制,并市场保持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最终把握住市场的客观发展方向,而不是被市场的一些细微变化所左右。他常常能够站在一个更广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投资,不为自己应占多少份额、应得多少分红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所困扰,而是始终把握好大局,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对投资成败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上,并弄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一切使他冲破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限制,在投资市场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990年10月,德国结束了40几年的东西分治局面,东西两德合二为一。继德国统一之后,在1992年2月7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经济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在许多人看来,德国的统一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预示着欧洲的繁荣和大发展,一个“大欧洲”的概念即将形成。就在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在为欧洲市场美好的投资前景激动不已时,索罗斯经过冷静地分析认为,新德国由于原东德的拖累,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将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国内的经济问题上,而无暇帮助其他国家渡过困难时期,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货币联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果然,索罗斯的分析被时间证明是非常正确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许多欧洲国家便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从容地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英国,当时经济长期不景气,正处于极度困难时期。英国要想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虽然英国首相梅杰多次强调英镑不会贬值,英国将竭尽全力维持英镑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索罗斯认为梅杰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缺少了德国的帮助,英镑近期必定下跌,他已经暗暗做好了进攻之前的准备。
1992年9月15日,时机成熟,索罗斯迅速出手,联合一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虽然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全力阻止英镑下跌,但这并不能阻挡英镑的跌势。仅仅一天时间,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就跌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艰难地挣扎在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到了9月16日,英国政府的英镑保护行动彻底失败,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尽管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一度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这一天,英国弥漫着绝望的气氛,英国人形象地把这一天叫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的中坚力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最大的赢家。欧洲各大杂志争相刊登索罗斯的照片,《经济学家》杂志更是将他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在这一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此净赚了6、5亿美元,从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行榜的榜首。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索罗斯所关注的大事,是那些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
政治方面的信息。比如,国家的大政方针出现了哪些调整,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原来的政策是否要废止,政府若干年要换一届,政府换届后的政策有没有什么新花样,这些花样是否会给经济或投资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以及什么样的影响等。这些都是索罗斯关注的问题。
经济方面的信息。比如,国家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包括消费和需求取向的变化,政府对消费品采取的调控措施,国家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引导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对国内或跨国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影响。
军事方面的信息。比如,发生的重大军事行动会给相关国家带来哪些改变。中东战争带来的石油危机引起了美国能源的紧缺,从而导致了美国对国内资源开发的重视;叙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的失利,带来的美国国防部对电子技术生产的重视等。
除了国家层面上的大事之外,对于公司层面的大事,比如经济风潮引起的某些公司的突变,公司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经营形势、经营业绩、制度制订、最新举措等,索罗斯也非常关心。为了准确掌握正确的情报,他还采取了许多获取准确信息的有效措施,因为变动常常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心理。
正是由于索罗斯能够抛弃那些琐碎的东西,舍小取大,将精力集中在公司的工作效率、经营形势、经营业绩等影响全局的大事方面,所以他能够把形势看得更深、更透,每时每刻都能把握住主动权,不随波逐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在投资市场上赢得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