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营业收入特别好。由于公司的产品的售价格低,公司的销售量大增,所以该公司的进货量也大幅提升,所以其进货成本更低,久而久之就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可见,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那些经营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公司,也就是选择那些安全边际大的公司,否则,如果投资对象的经营成本过高,一旦遇到行业不景气或市场竞争激烈,就可能会给你的投资造成灾难性后果。
正确估测股票的实际价值
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诲,芒格和我让我们的可流通股票通过它们公司的经营成果——而不是它们每天的,甚至是每年的市场价格——来告诉我们投资是否成功。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用股价加以肯定。
——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准备投资某只股票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准确地对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进行一番测算,以便相对正确地知道你的买入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这样你也才能知道投资这只股票是否值得。也就是说,投资股票的前提之一是充分估测即将投资的股票的实际价值。
1988年,巴菲特第一次投资可口可乐股票。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他说,理由有三点:一是它的股东盈余额是市场平均值的15倍;二是它的现金流是市场平均值的12倍;三是它的市场溢价高达30%~50%。虽然它的净盈余报酬率只有6、6%,但是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有足够强大的商誉作保证,完全可以抵消其低净盈余报酬率偏低的不足,所以巴菲特宁愿用高于账面价值4倍的代价投资这只股票。
巴菲特的测算依据是,1988年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净现金流量)为8、28亿美元,而当年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是92亿美元,公司市场价值为148亿美元。从1981年到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年平均增长率为17、8%。如果预测1988年后的10年内,该公司的股东盈余年平均增长率为15%(这个比率比前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低,风险应该是很小的),那么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就会在1988年的8、28亿美元基础上增长到33、49亿美元。又假如从10年后的1999年开始,股东盈余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5%(这是最保守的预测),与之相比,30年期的美国政府公债券的利率是9%。而这9%的利率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所以从来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的巴菲特认为可以把这9%作为贴现率来进行折算,那么可口可乐公司1988年的实际价值应该在483、77亿美元左右,而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却只有151亿美元。这说明,该公司的股价还远远低于内在价值。
既然是预测,上述预测数据随时都是可以变更的。假如1988年后的10年内,该公司的股东盈余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2%,并且之后可口可乐公司的年平均增长率仍然下降到只有5%,以9%的贴现率折算,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实际价值也有381、63亿美元。
根据这番测算后得出的数据,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是完全值得投资的,于是在1988年6月开始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大量购买该股票。截止1989年5月份,伯克希尔公司共投资10、23亿美元,买入9340万股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到1989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于可口可乐股票的的资本比例,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全部普通股投资组合的35%。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资。就在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之后的5年里,可口可乐股票年平均上涨幅度高达18%。虽然这使得他无法继续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该股票,但他已经从这次投资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可见,对巴菲特来说,所谓的股价高低是仅仅是相对于公司实际价值而言的,而不是股价在历史上曾经达到什么价位。如果投资者能以比实际价值更低的价格买入股票,那么这种投资就是一种理性的同时也是安全的、没有风险的投资行为。
巴菲特始终认为,股市中的交易价格和企业内在价值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就可口可乐公司而言,它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企业现金流的预估值以适当的贴现率折算出来的现值。
所以,要预测股票实际价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该公司未来能取得多少股东盈余,通过一个适当的贴现率(通常是长期国债年利率),倒算出目前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股价相比较,而不是错误地以所投资股票的价格来衡量其价值。
赚多少先看赔多少
投资之前就要做深入地计算工作,这是一个安全边际的预测问题。先看可赔多少,再算可赚多少。我多次向我的企业搞管强调,永远要做价格合理的生意。
——巴菲特
对于在投资中如何计算赢利的问题,巴菲特曾经对别人说过:“投资之前就要做深入地计算工作,这是一个安全边际的预测问题。先看可赔多少,再算可赚多少。我多次向我的企业管理层强调,永远要做价格合理的生意。”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在投资中取得辉煌的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精通于计算,他在大学时期的计算能力曾经让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惊叹。
一般来说,要想做好投资就必须要密切关注那些股票的价值与价格相对被低估的幅度,因为市场上的股票只有在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会产生安全边际。虽然采用这种做法有时候也会带来一定的亏损,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方式还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大的利润的,而这些利润与它所造成的亏损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安全边际就是投资成功的基石,围绕它来计算不同的投资风险于投资而言大有裨益。
所以在投资之前,巴菲特通常都要详细计算投资是否合理,能否获得利润,如果能够获利那么到底能够获得多少利润。他知道,很多时候当投资正在进行之中的时候,它实际的样子很可能并不是人们所看到的现象,而是会经历更多的波折,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项合理的投资。
巴菲特说,贪婪和恐慌在投资市场上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会随时在投资者心中爆发,并不断地重复出现。虽然没有人能弄明白它们发生的时间和所起的作用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时股票的价格会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而这也正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好时机。巴菲特认为,只有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慌,你的投资才能是成功的投资。也就是说,投资者只要能够把握安全边际就不会在市场上受到太大的打击,投资者的损失也就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了。但是,很多投资者面对股市不断上涨的情况会蠢蠢欲动,而当它不断下跌时又会感到十分恐惧,他们完全忘记了巴菲特的安全边际理论,也忘了巴菲特关于市场贪婪和恐慌的经典理论。
美国一位著名的投资人曾经说:“要想在市场中赚取到最大的利益,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可被市场吓倒。”他认为要想做好投资,投资者就要像巴菲特那样做出具有很好的确定性的投资策略,而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高度的安全边际,也就是别人感觉到恐慌的时候。
事实也确实如此,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固然是因为他能非常准确地找到那些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股票和有着长期竞争力、发展前景都十分好、投资价值很高、适合长期投资的公司,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精于安全演算。一般而言,巴菲特即使是看中了某个公司,他也不会匆匆忙忙地把自己的资金砸进去,他会认真地收集资料,然后对自己要投资的公司进行精确的安全边际的演算,以便降低受风险冲击的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的成功。
其实,股票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其中的风险性也不是投资者能够准确预测的,就连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不例外。但与普通投资者不同的是,巴菲特能够在股市中找到合适的目标,然后等待一个最好的进场机会出现,这使他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并且赢得更大的利益。
投资就像是一场战争,投资者对安全边际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者取得的效果。而从某种程度来看,无论投资形式怎样变化,投资者都要对投资进行合理计算,以便始终坚持合情合理的投资方式。
同时,因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使投资者的预测会变得非常艰难,而且很多时候投资者的预测都会出现误差,所以巴菲特多次告诫投资者不要企图预测市场。这样一来,应对股市中危机的方法就只有把握安全边际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在安全边际的帮助下,即使是人们对企业的评估出现了一定的误差,投资资本仍能保证安全。如果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出现误差,安全边际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大的回报。因此在进行每一项投资之前,巴菲特都要进行风险的评估,就是详细计算出能够承担的亏损大小以及获利的多少。而且,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这种计算还要经常跟进。
伯克希尔在收购吉列公司的那一段时间,巴菲特一直十分激动。那时候,他晚上都无法入睡,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剃须刀的海洋。为了对每个地方的赔赚做到心中有数,他反复计算吉列公司在欧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地区各个市场上剃须刀销售的情况,甚至常常要计算吉列公司在海外32个分公司的不同营业额。巴菲特说:“我喜欢投资,所以我喜欢计算。每项投资我都会首先计算自己能够承受多少的损失,又能够赚取多少的利润。”
巴菲特在回忆中还多次说,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LCO)的投资花费是他的运算最复杂的一次,因为在投资之后不久,巴菲特就遭遇了巨额的亏损。巴菲特第一次投资的4500万美元的资金就如同石头扔进了大海一般,甚至水花也没有见到。当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的价格竟然跌到了每股2美元。那段时间里,巴菲特总是不断接到公司继续亏损的报告,以至于他多次就是否还要继续拯救这个公司而反复质问自己。庆幸的是,投资的精确计算帮助了他。通过周密的运算,他得出了GELCO还有继续投资的价值。因此,他多次毫不犹豫地向GELCO注入资本,先后投资达到1亿多美元。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终于扭转过来,转向赢利。
回忆起这段投资经历,巴菲特说,在投资GELCOD的过程中,他的亏损曾经高达6000万美元以上,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曾有好的转机,伯克希尔公司很多人也对这份投资感到恐惧。但面对巨额的亏损时巴菲特却算出了未来的赢利率。巴菲特认为,这些都是合理的价格,想挣大钱就需要下大注,就像想钓大鱼就要下大的诱饵一样。后来,他反复对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人员讲,投资市场不是纯粹的取巧市场,也不是靠拿一点小本就能够套取大额资本的。世界上,如果有没有任何风险就会获利的事情,恐怕只有继承财产了。巴菲特曾经形象地说:“这就像低头捡拾一捆钞票,说不定背后的风险更大!”因此,他敢于冒巨大风险相继几次大额投入。
总之,在投资中要保证本金的安全,并获得好的回报,首先就要计算可能的损失,然后计算要得到的收益,并始终以合理价格作为投资选择,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保障投资的成功。
不碰自己不懂的股票
我不懂这些股票,也不了解这些股票。我不会买我不了解的股票。
——巴菲特
一提到巴菲特,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令人眼红心热的稳健收益。近50年来,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投资公司平均每年都有极高的收益。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有很多投资经验和投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投资原则是: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在巴菲特经营合伙公司时,经常有客户打电话给巴菲特,提醒他要关注某些股票。巴菲特对这些人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我不懂这些股票,也不了解这些股票。我不会买我不了解的股票。”
巴菲特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对于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绝对不下注,而是坚决地把自己的投资目标限制在自身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迪斯尼、麦当劳、富国银行等企业的股票,每一个都是家喻户晓、闻名全球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
巴菲特对于传媒业的大手笔投资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不做自己不懂的股票的原则。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时候,就做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当他真正熟悉了该行业和该公司后才开进行投资。1973年,巴菲特向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1060万美元,到1977年他的投资又增加到3倍,到1993年,巴菲特该公司的投资已达到4、4亿美元。而华盛顿邮报公司给贝克希尔公司的回报则更高。这证明巴菲特认为“一份强势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经济力量之一”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当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份的时候,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15、7%,只略高于斯坦普工业指数的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但至1978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就增加了一倍,是当时斯坦普工业指数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的两倍,比一般报社高出约50%。以后10年间,华盛顿邮报公司一直维持着它的领先地位。到1988年,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更达到了36、3%。在1975年至1991年期间,华盛顿邮报公司赚取的现金,比转投资于本业所需资金大出许多,面临将盈余还给股东还是运用到新的投资机会的选择时,巴菲特倾向回馈给股东,其做法是大量购入邮报公司的股票,以每股60美元的价格,购入了43%的股份。1990年,该公司将每年给股东的股息由1、84美元增加到了4美元,增加了117%。这样,不管是卖出该股或继续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都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统计资料表明,从1973年到1992年的时间中,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拨给股东2、99亿美元,然后保留14、56亿美元,转投资于公司本身。其市值也从当年的8000万美元,上涨到27、1亿美元,市值上升了26、3亿美元。期间为股东保留的每1美元盈余,经转投资后其市值增值为168美元。
与此相似的还有巴菲特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