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15731600000006

第6章 达·芬奇(6)

她是永远不老了,因为她在如花年龄时就故去了。这幅画,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由一个庸俗的贵族妇女,重返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默默地爱上了达·芬奇。但她又不敢表达,心灵承受着封建社会的重压。她不到30岁的时候,竟为爱情忧郁而逝。

往事如烟,多少美好的日子使达·芬奇回忆。他回忆起初识蒙娜丽莎的日子;回忆起给她作画的日子;回忆起在音乐家弹奏的乐曲中,两人自然地谈话,她开心地微笑着,她的笑容那么神秘。

多少年来,就是这美丽的微笑,把他那颗高傲的心征服;多少次,他来到画室,依恋地望着这温柔的容颜。

是的,他唤醒了一个沉睡的灵魂,唤起她去过另一种激动人心的生活,可是,这又无法实现,害得她痛苦寻觅,最终忧郁而逝。而达·芬奇也终生未娶,也许是因为他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微笑了。

他的学生麦尔兹看见,有一晚老师夜不成眠,举着灯,走进画室,走到肖像前,他跟了进去。

麦尔兹看出他的老师常常会回忆那段日子。怀念画中的那个人。

路易治还曾参观他的实验室。达·芬奇告诉他自己曾日日夜夜待在这儿,为了做一个试验。

路易治看见在一幅“飞弹”平面图下,注有达·芬奇的小字,记录着他的心得。

路易治还看到:第1只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的仪器、各种各样的唧筒、聚光灯镜头、潜水帽、飞弹、第1个救生圈、第1个降落个伞、第一个暗箱……

这所有的一切只能说明法国失去了一个列奥那多·达·芬奇这样一个人,然而,这个人却要抛下这所有的一切,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10.临终遗嘱

就在路易冶走后,达·芬奇的病每日愈重,甚至到了不能走动的地步,他只能坐着或躺在床上了。

他想起昔日的科学笔记:

“健康老人常常死于给养供应不上,这是由于酒精越来越多地涌入了他的血管;使血管壁直到毛细血管的内壁完全阻塞引起的,由此看来,老年人怕冷……人的这层血管膜,也正如酸橙的厚皮,皮越厚,越成熟,皮越薄……”

他两眼呆呆地望着前方。

1519年4月2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麦尔兹起床后就去见老师。他看见老师正处于亢奋之中,他一定是彻夜未眠。他还在读自己的笔记:

“我清楚地知道,因为我没读过多少书,一些骄傲的人便以为,他们有权力指责我……我可以这样回答他们说:‘你们是一些用别人的劳动打扮自己的人;你们不想承认我有我个人的权利……’他们不知道,我从实验中吸取的东西要多得多,我把实验当作我的导师,在一切场合我都要援引它的结果。”

看见麦尔兹进来,达·芬奇亲切地示意他坐下。告诉他自己要立遗嘱。

公证人布罗先生来到达·芬奇床前,达·芬奇神情庄重地口述遗嘱,公证人记下:

“我把我的灵魂托付给全能的上帝……托付给圣洁的玛丽亚;托付给庇护者圣米哈依尔;托付给所有的保护天使和天堂里所有的主人!”

“留给弗朗西斯科·麦尔兹我目前全部的藏书、艺术和研究草图。”

“巴蒂斯坦、维拉尼斯,给他们我米兰城外花园的一半,萨拉依诺得另一半。”

“马文林娜将得到我部分的衣服和钱。余下的衣物、养老金,让我的学生们分配。”

他还规定了出殡时蜡烛多少,要做全套的宗教仪式,甚至还规定了受雇参加出殡的人的报酬。

将一切交待完,他有些累了,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病危,宫廷医生守在他病榻旁。还有他的学生们。在闪烁的烛光中,达·芬奇慢慢停止了呼吸。享年67岁。

瓦萨里说,这位天才奇才,最后躺在法王弗朗西斯一世臂弯中溢然长逝。然而,那时,法王显然是在别的地方;当法王听到这一消息时,他双手遮住了脸。他知道他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这是他一生中认识的最优秀的一个。

在一片痛哭声中,达·芬奇的学生和朋友们为他安排葬礼。

麦尔兹双手捧着老师的自画像泣不成声,画中的达·芬奇,波浪起伏的长发,修长而漂亮的胡须,高高的开阔的前额覆盖着深深的皱纹,浓浓的双眉垂在眼睛上面,双眼闪着智慧的光芒,双唇闭着,带着略带忧伤的微笑。

葬礼后,麦尔兹决定回到米兰,站在昂布瓦斯圣弗罗里亨大圣堂修道院里老师的墓前,他来向老师告别:“老师,您的死,我实在无法表达我的痛苦,同时我将永远活在悲伤中,人们也将因你的逝世而悲哀,因为大自然无法再创造出像您这样的人,愿万能的上帝让您的灵魂安息吧!”

达·芬奇曾写道:“一日操劳,睡得安逸;一生尽责,死亦无憾!”

他不是那时最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画家、雕刻家、思想家,但却是统一了这些知识的人,并且在每一知识领域里,他都可以与最杰出者一争短长。

在米兰的医院里一定有人比达·芬奇更了解解剖学,因为在他来米兰之前,这里的最著名的工程设施已完成,无论拉斐尔或提香的流传下来的好画也比达·芬奇的更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米开朗琪罗是伟大的雕刻家,而马基雅维里和圭恰迪尼是思想上极为深奥的人物。

但在马的解剖学的研究方面,达·芬奇则有可能是最好的。洛多维科及凯撒·布乔亚二人,在整个意大利中挑选他作为他们的工程师;拉斐尔、提香和米开朗琪罗等人的绘画,无一幅可与《最后的晚餐》相提并论,在色彩方面,其细微差异之精妙,或是在描绘感情、思索、默想等方面的精妙,无人能敌。那时没有一尊雕像能有他的斯福查那样高的评价,没有一幅素描能凌驾于《圣母、基督、圣安娜》,而且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没有比他的自然法更高超的了。

达·芬奇并非是文艺复兴之人,因为他太温和、太内向、太文雅。而不能刻画出一个在语言和行动上均极为猛烈而强有力的时代。

他也不是一个十足完美的人,因为他不具有政治家及行政人员的性格,但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整个历史上最充实的人。

当我们注意到他的时候,我们惊叹于人类在这么早的时代便已有所创造,也因此恢复了对人类必将成功的信念。

11.文化瑰宝《蒙娜丽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先后已有200多部研究这帧名画的专著问世。仅西班牙、英国、法国就有上兆名学者弹精竭虑,年复一年地探讨《蒙娜丽莎》的神秘之笑。

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个世纪以来,曾像谜一样引起人们猜测:有的把它说成是“谜一般的微笑”、“神秘的微笑”,有的把它说成是“妖惑的微笑”、“邪气的微笑”。

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呢?她为什么发笑?是乐师的努力使她高兴?或是笑一个画了一千多天还没画完的艺术家那份不匆忙的勤勉?或者那不只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女人,所有的女人,对男人说:

“可怜热情的爱人!一股自然的力量持续不断地用你们对我们肉体的渴求来燃烧你们的神经,用一个对我们的魅力加以相当不可理喻的理想化来软化你们的头脑,使你高背抒情诗,但却用成就来抵消你们的快乐,而所有的一切可能使你们被掷入为人父的状态!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但是我们都一样被诱惑了,我们女人比你们为你们的迷恋付出更重的代价。现在,可爱的傻瓜!我们所要的只是快乐,而当我们被爱时,生活得到了补偿。”

或者蒙娜丽莎带有的微笑只是对达·芬奇的微笑,笑他内向的性格几乎没有勇气去轻轻触摸一下女人的心。

无论怎么说,正是她的微笑——在双眼中一道初生的闪光,她在双唇上的一种愉快、抑制而微微上扬的曲线,使她幸运地流传了好多世纪。

这幅被世人视为奥秘、神奇的画卷现被法国国立美术博物馆收藏,悬挂在卢浮宫的一间正方形大厅内。它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者1990年达400万人次,1991年增至634万人次。

《蒙娜丽莎》原幅为0.77×0.53米。它和它的创作者经历不凡,饱尝了酸甜苦辣。

公元1515年至1544年,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率领法国封建主越过阿尔卑斯山,对比邻的意大利进行了劫掠性远征。弗郎西斯一世曾4次派人高价向达·芬奇购买《蒙娜丽莎》,但均遭婉言拒绝。

1518年,念念不忘《蒙娜丽莎》的弗朗西斯一世第5次派出心腹去达·芬奇寓居地——法国圣克卢,软硬兼施,出价3万枚金币,向病榻中的绘画大师收购此画。但达·芬奇不忍心与自己的得意之作分离,他移身下床,向买画人说明不卖的缘由,跪求宽恕。这才免遭杀身之祸。随后,达·芬奇便隐姓埋名,拖着病体飘泊流离,次年便与世长辞了。

6年后,几经辗转的《蒙娜丽莎》终于返回故乡。被意大利米兰市博物馆收藏。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又成了此画的主人。这位国王将它悬挂于“家训堂”,并令女儿整天模仿画面上的笑容。

拿破仑则将《蒙娜丽莎》挂在卧室之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面对画中人竟然伫立一天半日,迷得忘却一切。

法国已故总统戴高乐——遇有棘手问题或心情不宁时,便驱车前往卢浮宫赏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他从《蒙娜丽莎》展厅走出来时,原先的烦恼早已荡然无存,显得满面春风。

1969年6月末,出任法国总统的乔治·蓬皮杜也是个《蒙娜丽莎》迷,他说:“我常常无法克制对《蒙娜丽莎》的心驰神往之情;就像家兔迷上了蟒蛇一样。”

从19世纪以来,《蒙娜丽莎》已经收到全球各个角落寄来的“求爱信”7200多封。

《蒙娜丽莎》每半年就要去科研部门“检查身体”,启程时,30辆警车左右押队,200名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前呼后拥,一派凛凛威风。

平时的《蒙娜丽莎》展厅,昼夜戒备森严。然而歹徒并未因此罢休,仅1967年至1991年就连续发生4起盗窃,但均未得逞。

全世界已有假《蒙娜丽莎》200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又是一件珍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法国人将197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的失踪视为国难。法国成立数以百计的侦缉小组,连续作战1年多,在法国和安道尔交界处的迪莫特镇找到了这幅被法兰西人看成偶像的画。为此,法国城乡的各种商品削价40%,以示祝贺。

深居简出的《蒙娜丽莎》曾4次涉及异邦,出尽风头,荣耀无比。

1951年4月,它在西班牙受到了国家元首或政府首领级别的隆重礼遇,西班牙国家元首佛朗哥亲临机场捧画,20万马德里市民化妆成堂·吉柯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195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6架专机和300名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到伦敦。法国也礼尚往来,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抚摸此画3次,但规定首相的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

1963年9月,此画在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4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此画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1993年,《蒙娜丽莎》周游欧共体的一些成员国。为了确保途中安全,法国已经设计制造了一只别具一格的贮藏箱,它既能防火、防水、防砍、防毒,又能抗重压、能呼吸、能自动报警。

同时商界的经济人士也将目光投向了《蒙娜丽莎》,他们想利用它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于是,它便被贴在商品的包装上,远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