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06

第6章 地形地貌

纳家户村地处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银川平原中部,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自然植被较好。

一、地质、地貌

地质纳家户村乃至永宁县位于中朝准台地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银川地堑中部,具有近台过渡性质,处于华北大板块西缘与中亚细亚大板块衔接处,同时又处在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鄂尔多斯台凹、阿拉善台隆三大构造单元之间。地质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历史上经过三次大的沉浮,以海洋生态为主。直至二世纪早期,才由海陆交替变为以陆相为主,结束了海洋的历史。

属贺兰山褶皱带鄂尔多斯断台间之同拗陷区,亦即银川地垫,此拗陷区系古老陕北盆地之一。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即喜马拉雅运动期,由于贺兰山、牛首山剧烈上升的影响,使鄂尔多斯地台缓缓上升,银川平原处于上升之间,成为相对下陷区域。纳家户也就处于平原沉降的转折端。

地貌属银川平原。

二、土壤

土壤以灌淤土为主,是从草甸土、灰钙土、湖土、淤积土等土壤基础上人工加工演化而来的。分布于老灌区及部分河滩地上,其地质均匀,多为中壤或轻壤,土壤结构好,熟化程度高,多为块状或粒状,疏松多孔隙,层次不明显,有机质及速效养分较高。灌淤土在境内面积4600亩,占可利用面积的95%,是全村可利用面积最好的土类,它包括普通灌淤土、草甸灌淤土、盐化草甸灌淤土、潜育灌淤土。灌淤剖面棕褐色,通常由耕作层、沉积黏化层和无机层组成。剖面中分有黄河土和湖土体,心底土层较黏重,并有明显的胶膜定积,土壤原地偏黏,蓄水保土性较好,肥力较高,但由于褐土地下水埋藏深,分布极不平衡,较普遍地易遭受干旱威胁,地处部位较高地方,水土流失严重。

淡灰钙土土壤瘠薄,多为沙壤,有机质很低,土体干燥,有明显的碳酸钙聚积层,地下水位很深,植物覆盖率小。共有三个亚类:普通淡灰钙土、草甸淡灰钙土、淡灰钙土。大部分为荒地,分布于洪积扇、老阶地。

浅色草甸土母质多为黄河冲击物或淤积物,含沙量大,地下水位高,心底土由于氧化还原的交替过程,形成明显的锈纹锈斑。表层有一定的腐殖质,含有机质高低不一,熟化土层不足30厘米。如能加以人工改造,可转化为灌淤草甸土、灌淤土。共有五个亚类:普通浅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灌淤草甸土、盐化灌淤草甸土和耕种草甸土。

灌淤土是从草甸土、湖土等土壤基础上人工加工演化而来的。其质地均匀,多为中壤或轻壤。结构好,多为块状或粒状,疏松多孔隙。层次不明显,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较高,熟化程度很高。有五个亚类:普通灌淤土、草甸灌淤土、盐化草甸灌淤土、淹育灌淤土、潜育灌淤土。

盐土为盐化过程强烈、表土大量积盐(含盐量大于1%)、表层可见盐结晶的土壤,仅能生长耐盐植物。分布于低洼地、湖泊、沼泽周围和浸渍严重的渠道两侧。分普通盐土和沼泽盐土两个亚类。普通盐土易于改造,可科学地排灌,降低盐分。

湖土湖土又称为沼泽土,受长期水渍,还原性强。由于水生植物多,腐殖质、有机质均较多。分青土、缁泥土、草炭土三个亚类。可转化为草甸土和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