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15748700000079

第79章 谦虚者的高度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美国前总统柯立芝的两则著名的逸事。

首先是关于柯立芝那举世闻名的谦逊品质,其次却是恰好和他那谦逊的美德形成一对矛盾的性格。

第一则轶事说的是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美国历史学会曾授予柯立芝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

从佛蒙特州的村庄到白宫,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都以这种真诚的谦逊而闻名于世。

第二则轶事则说的是柯立芝的另一面。

当他竞选麻省议员连任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忽然无意中听到了省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赶到诺坦普顿的车站去。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上了大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

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地出任麻省议会议长,从而迈开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这位以谦逊著称的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出击,当仁不让地拿走了他应得的东西。

在这两则逸事中,我们看到了柯立芝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一方面是真诚的谦逊,另一方面却是主动为自己抓住升迁时机的才干。

实际上,柯立芝正是靠着这样的资本跨过许多关键“门槛”的。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以谦逊著称的人——“石城”杰克逊。

他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的一员猛将,和另一位李将军一同被今天的人们推崇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人。

托马斯·杰克逊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谦逊”。在西点军校,他就以谦卑著称。

在墨西哥战争中,总司令斯科特将军曾对他的英勇善战给予了公开的盛情称赞,但杰克逊后来从未提及此事,甚至在他的至亲好友跟前都只字不提。

直到他弥留之际,他还是坚持认为“石城”这一美誉不应当仅仅属于他个人,而应归他所率领的整个部队共同享有。

但是,就在墨西哥战争刚刚开始爆发时,在杰克逊写给他姐姐的信中,满纸都是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

而在当时,他只不过是拥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副官的虚衔而已。信中,他还冷静地分析了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位勇敢而谦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曾有过一次聪明的举措,即主动要求从常规部队转到炮兵部队去。

因为他相信,在那里,“长官们更容易把整个部队的功绩归功于某一个人”,这样无疑有利于自己的升迁。果然,他获得了斯科特将军的亲口赞赏,直接导致了他随后的几次升迁。

几年以后,因为预先就看到当上弗吉尼亚陆军大学的教官必将“声名卓著”,我们又看到他用尽浑身解数去争取这个位置。在杰克逊身上,我们又看到了类似柯立芝的矛盾:真诚的谦逊和敏锐的上进心共存。同样的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我们还能从其他的杰出人物那里找出很多。实际上,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矛盾。这些人只是一时在那些一定会被人们所注意到的事情上默不作声,而一旦他们引以为荣的功绩将要被人们忽视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刻采取迅速的行动。

例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向别人解释自己成功的策略时,就总是说自己不过是找准了适宜的时机罢了,他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

铁路建筑专家哈里曼也一贯都是这样的谦逊。他的一个很要好的老朋友甚至在他取得了事业上最辉煌的几次成功之后,还一直以为他不过是几百个有点成就的经纪人之一,因为哈里曼从未炫耀过自己的成就。

只有那些肤浅而又短见的人,才会喜欢在大家面前粉饰、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一种浅雹自命不凡的感觉中,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受其支配。因此,他们才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别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告诉别人自己的知识多么渊博,生怕别人把自己给忽视了。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随时随地都把自己变成焦点的人,有时,他们甚至恨不得当场把这些爱慕虚荣的家伙的华丽外衣撕开,让其露出丑陋的真面目来。因此,这种虚荣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伟大的人物往往能从这种浅薄的虚荣中解脱出来。他们懂得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他们总是能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谦逊。事实证明,这是博取美誉的最好办法。

举个实例来说。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者哥萨尔斯将军在建造运河的过程中,当别人对他的事业提出批评时,他常会这样说:“我们以后会回答这一问题的——用运河本身。”果然,当巴拿马运河顺利完工时,哥萨尔斯便达到了他个人声望的顶峰。然而,面对那些公开的庆祝活动,他却几乎统统加以回绝了。当第一艘轮船驶过这条运河,人们朝穿着衬衣站在佩德罗·米格尔水闸上的哥萨尔斯发出热情欢呼的时候,他却飞快地逃跑了。和许多英雄一样,哥萨尔斯对自己的成绩从来不会大肆声张,而宁愿让它们自己说话。事实上,正因为他们的谦逊,这些成功的杰出人士才会赢得赫赫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