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114

第114章 第二届“东湖杯”羽毛球赛后记

2009年12月27日

这是上周就应该更新的一篇博文,只是因为创建数字化校园的“折腾”而屡被推迟。但不管怎样,这篇博文的更新一直记在心上。

12月20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东湖杯”羽毛球友谊赛,本次比赛的举行意味着这项赛事已正式成为学校重要的校本仪式(活动)之一。“东湖杯”羽毛球友谊赛每年举行一次,举办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之间,参赛对象是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举办这样比赛的宗旨是加强家长和老师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使家长更进一步地融入到校园氛围中,从而凝聚学校的向心力。按照体育组的统一安排,每个班级可以派出3男2女共5个家长参与到这项比赛中,全体教师再组成一个队参赛。比赛共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个项目。

与去年的第一届“东湖杯”相比,本次比赛无论是参赛人员的水平、参赛人员的热情及比赛的组织等,都有非常大的改观。每个班的班主任、家委会主任和参赛家长都很准时地到达比赛地点:学校体育馆。等我赶到馆里时,4片比赛场地里已挤满了正在练球的“运动员”们。体育组的小周老师把这次比赛安排得相当正规:请了相当正规的行家担任裁判长、裁判员,一系列的安排与正式的羽毛球比赛没有任何区别,而且还买了相当丰厚的礼品作为比赛最后获胜者的奖励品。在我发表了短暂的欢迎词后,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比赛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羽毛球水平是很不错的,看他们的比赛已经有一种欣赏的感觉。在我巡视场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听听他们对这个比赛的看法和想法。归纳后,发现还是有好几个点子是很不错的。

点子一:要扩大这个比赛的规模,让更多的家长能参与。有不少家长提出这个比赛非常好,只是能参与的人数太少,能否适当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比赛的时间可以从一天延长到两天,甚至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反正球馆内有非常好的照明设施。更有家委会主任向我提出,3男2女5个名额让他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取舍,最后,他们也是通过报名、比赛后才产生参赛名额,看来这个比赛在明年举行时得开始考虑扩容的问题了。

点子二:是否可以适当地拉些赞助,把比赛命名。有部分家长向我建议,这个比赛的形式很好,家长们参与活动很开心,是否可以考虑适当地拉些赞助,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有所收获(发点纪念品)。有家长建议,拉到赞助后,可以把“东湖杯”再挂名,比如“某某—东湖杯”羽毛球友谊赛等。这个点子也不错,既可以扩大这个比赛的知名度,还可以使参赛人员有所收获啊。

点子三:能否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报道。有家长在跟我交流时提到为什么不请新闻媒体报道我们这个比赛,当我照例说低调处理,学校只想家长和老师们玩得开心时,他们就指出我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妥当,好的东西还是需要宣传的,“酒香也要去吆喝嘛”。

点子四:比赛的规则需要适当修改。有家长指出,今年的“运动员”中有一名男选手水平特别高(103班的一位家长),他一个人包揽了男子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的金牌。这样的状况希望在明年的比赛中不要出现,这个比赛是以娱乐为主的,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得到获奖的机会。看来,明年的比赛我们要规定每个家长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有家长提出,在混双比赛中,是否可以硬性规定只能夫妻配对参赛,增加娱乐性。

点子五:教师的家属能否参赛。本次比赛有不少女教师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的过程中,这些教师家属虽然加油、指导、后勤一起上,但还是感觉不过瘾。这下,就有部分教师家属向我提出要求,提出能否让教师家属也组成一个队参赛。真是够好的一个点子啊!

第二届“东湖杯”羽毛球友谊赛在家长的支持下,已圆满结束了,明年这个比赛还会继续举行,相信明年的比赛会吸引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参与。看着“东湖杯”羽毛球赛的成功举办,我想着下一步该如何推动国际象棋项目的家长互动,让国际象棋在家长中也能形成一定的影响,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家长与孩子一起下棋,而不仅仅是陪着孩子去参加比赛。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