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126

第126章 讲座的启示之一

2008年11月9日

日前,应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为景宁教育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作了一个讲座,与他们就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讲座的时间从8:30-11:20,中间休息了20分钟左右,整整2个多小时的交流,我几乎很少喝茶,也没有感到嗓子发痒和难受,这在我以往的讲座过程中是很少出现的。也许是会场所在地区委党校的音响设备较好,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另两个方面。一是我讲的东西是我平时一直在做的,所有的内容几乎是烂熟于心,所以讲的时候无论是心情还是声音都很放松,放松是很利于“减负”的,会让嗓子有轻松的感觉;二是下面听的那些领导和校长们很认真,而且还时不时地与我有眼神和姿态的会心交流,让我感觉到付出是有“反馈”的,有去有回那才叫有劲。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教师成长和发展,我认为教师是否能成长,除了自身的原因外,更多的是需要有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因此,在讲座中我这样提出:“环境改造人,环境影响人,我认为一所学校中教师是否热爱教学,是否用心投入,是否能迅速地成长,关键要看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我认为这个氛围营造的关键人物就是校长。”为此,我在学校中通过采用“真心相待、工作第一和换位思考”三个策略,极力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另外,我还提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有所发展,迅速成长,我觉得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让老师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因为我觉得老师们只有真正感到了幸福、快乐,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也才能更上一层楼。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不一定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作用,但肯定有积极的激励效应。”整个讲座下来,所有的学员都听得很认真,这点是很让我感动的,毕竟我只是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当校长才没几年的“新兵”,就像我在讲座前的“题外话”中所讲的那样:“我只是一名做校长才4年的新校长,让我给各位介绍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说实话我的心理压力很大,我感觉有一点班门弄斧的味道,与各位相比可能我的很多做法都是很稚嫩甚至是幼稚的。”讲座结束后,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培训班班长——景宁县教育局吴华标副局长,特意留下了与我闲聊了几句,并且还当场热情地邀请我去景宁。也许吴局长只是客气,但对一名小学老师也能做到这样,已经够让我感动了。

按照我的讲座惯例,几天后,我专门打电话给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咨询我讲座后“听众”对我的效果评价。校长叫人发了一份对方的培训小结给我,里面有评价我的几段话:“沈校长提出交流和讲座是最好的反思,提出让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为每个教师的个性发展创设‘特区’,让每个教师真正体验职业的幸福感,要真诚打造教师成长的氛围是教师发展的关键。这些观点其实都是沈校长在具体实践的提升与概括,也为我们如何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指点迷津。”、“沈校长在开讲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对资料的收集和归类,就知道他是一细心人,同时也是一个讲方法、讲措施、讲过程的校长,他的‘成长工程’培养体系、‘课堂助教’的措施、教师讲坛活动、与名家教学面对面、教师金点子等活动无不是智慧的结晶。”

也许这些评价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客套和鼓励,但我从他们的评价中更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念:真诚真心地交流,实在努力地工作。从新课程开始以来,几乎每个教师都听了不少的讲座,有仰视的教育大家,有急于亲近的教育名家,也有身边的名师骨干,很多教师听后,不同程度地有“马马虎虎、不过如此、好像也没有特别的”等评价。这不能怪专家、教授,毕竟他们研究的是教育最前沿的东西,而我们只是一些普通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许更适合我们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日常想法、做法。毕竟那才是“家常菜”、常态的,能直接用上手的。专家、教授讲的那些也许离我们还有一点距离。因此,我认为我们一线的老师要想去交流,还是得实在。实在的、摸得着的、能感受到的,那才是真的、能引起人家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