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15754000000144

第144章 后记

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博文(截止到2010年8月)结集出版工作,终于要正式出版印刷了。这本书的出版其实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说我写这些博文的初期并没有结集出版的计划和打算。结集出版这本书的最大原因是我要完成作业,作为目前我市校长培训项目“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之一,我必须要完成培训计划中制定的各项任务,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每个培训对象结业前最好能出版个人专著。在万般无奈之下,我想到了把博文精选、荟萃出版,好在我的博文除了早期个别文摘外,其余全是原创,也符合结集出版的基本条件。

“好事多磨”,这句俗话在我的博文结集出版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原先这本书的出版是被我的北师大导师毛亚庆教授安排在北师大出版社,为了让编辑对书稿能有最大面的选择,我在2007年3月—2010年8月这个时段中精选了大约30万字的博文供编辑甄选。等待了几月后,编辑老师告诉书的出版遇到了问题,估计无法按时出版了。接到这个短信时,就好像年轻时接到了论文投递的退稿信一样,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朋友方亮辉告诉我一个信息,说浙大出版社有他熟悉的一位老师,为人很好,是否有兴趣接触一下,我说好的。与王同裕老师的第一次接触,我就感觉我和他之间是有眼缘的,因为王老师也是一个很实在的人,而且更有趣的是,就教育的事情我们俩一聊就非常投机,在一起能“滔滔不绝”啊。同时,王老师对我的这些博文又很感兴趣,认为有出版的价值。于是在王老师的辛苦下,这本书最后定稿的字量大约在25万字左右,确定的内容按照这样几个部分展开:学校管理、教师成长、东小雏鹰、家校金桥和心灵感悟,每个栏目都放十几篇或几十篇博文,这些博文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学校的创办、成长和发展而写的。这几天拿着这个样稿在校对时,有时候我会不禁傻傻地自问:这些是我自己写的吗?当时的我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当时的我真的是和老师们一起这样坚持的吗?

如今,这个博文的撰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像2010年一年写了119篇将近20万字。有时候也有领导、同事或朋友问我,这样坚持着写累不累,我说怎么会不累呢。其一,写东西本身就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其二,写这样的工作博客有时候会更累,因为既要找题材,又要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提炼。如今,我已经被写博文“习惯化”了,一个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需要一段时间坚持的。但如果养成了,则会产生依赖性,一下子是很难戒掉的。与王老师的交流中,他也一直鼓励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同时,他表示还可以考虑以后继续出版博文结集,只要这些内容是原创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实感的,那就是有一定价值的。

写博至今已经整整4年零4个月了,说短也不短了,能坚持下来从未放弃,有时候我对自己也蛮“佩服”的。而且随着不断地反思学校工作,我对学校工作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随着不断地堆积文字,我的写作能力也在一点点地得到提高;随着阅读博文人群和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内心的那点虚荣感也在不断地得到满足。另外,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需要有一点寄托的,有的人喜欢旅游、喝酒、打牌、逛街、看电影等,有的人喜欢与友人海阔天空、天南地北侃谈,有的人则喜欢看书、上网、写博、发微博,做深度宅男宅女……我想写博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寄托之一了。和博文共成长,其苦无尽啊!其乐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