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泥鳅
15756400000009

第9章 泥鳅苗培育新技术

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囊为营养。55~60小时后,体长可达53毫米,卵黄囊全部消失,这时鱼苗开始摄食。再过3天左右,待鱼体由黑变成淡黄色时,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泥鳅苗转入育苗池后,经50天左右培育至苗体长3~4厘米大小时,可分池转入池塘饲养。

(第一节)育苗池

培育泥鳅苗可选用稻田中的鱼溜,或其他水池作培育池,最好进行专池培育,这样易管理,成活率高。

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40~6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池底最好有20~30厘米厚的松软泥土,并在泥土中混入腐殖土,以利泥鳅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饲料如水蚤和丝蚯蚓等水生动物的繁殖。

(第二节)清塘

在泥鳅苗放进池前10~15天,要对培育池进行清整消毒处理。方法是:

(1)排干池水,检查是否有漏洞。

(2)暴晒4~5天。

(3)每平方米用45~75克生石灰进行消毒。

(4)消毒后6~7天,抽干池中积水,再灌入新水20~30厘米。新水要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苗的混入。

(5)新水灌入后,放入少量牛粪、猪粪,培肥水质。3~4天后水色变绿色,透明度15~20厘米时,即可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

(第三节)放养泥鳅苗

一、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时间安排:

(1)泥鳅苗卵黄囊吸收完后2~3天放养。

(2)泥鳅苗孵出10~15天,体长1厘米左右时放养。

二、放养密度

(1)静水池。1000~1500尾/平方米。

(2)半流水池或网箱。2000~3000尾/平方米。

(3)放养方法。放养时,要使用同一规格的鱼苗,规格相差较大的鱼苗要在不同苗种池中分养,以防大苗吃小苗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泥鳅苗的成活率。

放苗时,可先在池中放一只网箱,将挑来的规格一致的泥鳅苗放入网箱暂养,喂1~2个蛋黄。然后在网箱上风头轻轻放入鱼苗,放入鱼苗时勿将水弄混浊。暂养半天后,再将泥鳅苗放入池中。

(第四节)饲料投喂

一、泥鳅苗食性特点

(1)刚孵化出来的泥鳅苗吸收卵黄囊的营养。

(2)泥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

(3)随着泥鳅苗种的生长,泥鳅苗种除摄食浮游动物外,还吃少量植物性饵料如浮游植物、杂草嫩芽等,尤其喜食微生物。

(4)泥鳅具有偏食和夜间觅食习性,如改变其特殊习性,要进行人工驯化。

二、人工饲喂特点

(1)泥鳅苗开始摄食时,投喂轮虫、水蚤、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或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每天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也可采用豆浆培育法,同池培育轮虫、枝角类供泥鳅苗食用。

(2)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同时采用肥水培育法培育浮游植物等饵料生物。

(3)泥鳅苗下池后15天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每天傍晚投喂1次,投饵量由少到多,投喂时间逐渐提前,直至能在上午10时、下午5时左右摄食并能摄食人工饲料为止,以改变泥鳅偏食和夜间觅食习性。

(4)培育20天左右,可投喂打碎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10时、下午5时各投喂1次。开始日投喂量占泥鳅苗体重2%~5%,以后随着泥鳅苗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

(5)投喂量:上午投喂全天投喂量的70%,下午投喂30%。

(6)投喂饲料时,可将配合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在离池底3~5厘米的食台上。

三、豆浆饲养法

豆浆用水温25~30℃的水浸泡6~7小时的黄豆磨成,一般05千克黄豆可磨75~9千克豆浆,05千克豆饼可磨5~6千克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冲稀,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以防变质。

泥鳅苗下塘后5~6小时开始投喂,每天2次,时间在上午8~10时,下午2~4时。

投喂时,要全池撒施,力求细而均匀,落水后呈雾状。

四、肥水培育法

当培育池中饵料生物不足时,应及时施用肥料,以培肥水质,为泥鳅苗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

当水温较低时,可施用碳酸铵,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碳酸铵;当水温较高时,可施用尿素,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尿素。一般隔1天施1次,连续施肥2~3次,以后视水质肥度施肥。

也可以施有机肥,最好是施腐熟的鸡粪、鸭粪,每周撒2次发酵粪肥,每立方米水体用60~100克;或用麻袋或饵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培育池中作为追肥;或用粪草制成堆肥,经发酵后取肥汁,像豆浆一样全池泼洒。

(第五节)日常管理

一、水

(1)池水深保持30~40厘米。

(2)换水时,池水温差不要超过5℃。

(3)泥鳅苗下池后每隔10天左右,加水1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加注水时,要用密网片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他敌害进入池中,同时还要避免流水冲击池底使水混浊。

(4)水肥和天气干旱时,可勤加水、多加水;水瘦和阴雨天气时,应少加水或不加水。

(5)水质良好时,泥鳅苗在水底游动索食。水质变坏时,泥鳅苗游到水的中上层,这时应赶紧换水。

水质良好而饲料不足时,泥鳅苗也会离开水底,但游动活泼,这同水质变坏的情形易区别。

(6)培肥水质时,以水色呈黄绿色为好。

二、投饲量

投饲量过多过少对泥鳅苗生长都不利。过多,残饵沉积,使水质恶化;过少,泥鳅苗食量不足,影响生长。因投喂量是按泥鳅苗的重量估计的,而泥鳅苗重量不易估计,所以,可根据摄食情况来判断投饲量是否适当。一般来说,投喂的饲料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三、分养

泥鳅苗孵出后50天左右,长至4厘米大小时,要进行分池培育。

分池操作要轻,用网将泥鳅捕起,集中于网箱中待筛选分池。如捕起的泥鳅体质较弱,应放回池中放养2~3天再捕起。按泥鳅规格分别放入不同池中分养。

四、清除敌害,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要及时清除杂草、残饵,防止敌害生物如水蜈蚣等的繁殖、生长,同时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以提高泥鳅苗的成活率和泥鳅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