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泥鳅
15756400000008

第8章 育苗繁殖新技术(2)

卵子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孵化率,而且对苗种的成活、生长都有影响。泥鳅卵质量的鉴别见表2。表2泥鳅卵质量的鉴别类型黏性颜色变化说明成熟卵半黏性橘黄色,半透明理想卵未成熟卵无黏性黄色,吸水2~3分钟呈白色无价值过熟卵半黏性橘黄色,吸水4~5分钟变白色无价值未受精卵半黏性黄色,4~5小时或10小时以上变白死亡无价值六、人工繁殖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的常用器具:

(1)研钵。2个,直径6厘米,供研磨精巢之用。

(2)注射器。容量为1~2毫升的医用注射器数只,4~45号注射针头2只,用于亲泥鳅注射催产剂。

(3)解剖剪刀、刀、镊子。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

(4)吸管。20或50毫升吸管2支,用来吸取溶于林格氏液中的精液。

(5)烧杯或蒸发器皿。用来装卵子。

(6)羽毛。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根,用来拌和卵子和精液。

(7)水盆或水桶。数个,盛放催产亲泥鳅。

(8)其他。毛巾等。

七、林格氏液的配制

在1升蒸馏水中,溶入氯化钠75克,氯化钾02克,氯化钙04克,即成林格氏液。

八、催产药剂及用量

1催产剂

对泥鳅的人工催产,一般选用激素,即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怀孕妇女胎盘绒毛膜中的滋养层分泌的一种激素,从尿中提取。现在国内生产的激素有两种包装,一种是用国际单位标明的包装,每瓶内装500~10 000国际单位,另一种每瓶装1克。该激素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效,需放在避光、干燥、低温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1年。

2催产剂的用量

按每条雌泥鳅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1~2毫克,雄泥鳅剂量减半。具体用量视亲泥鳅大小、催产时期的早晚、水温的高低而定。一般水温在25~30℃时,恰是繁殖盛期,催产剂量可适当低些;水温在25℃以下或30℃以上,可适当提高剂量。

3使用方法

人工催产前,把所需的激素配制在一定量的林格氏溶液中。注射时的用量为每尾雌泥鳅注射01~02毫升激素溶液。以催产100对泥鳅为例,雌雄比例为1∶1,如每尾雌泥鳅注射1毫克HCG,则需100毫克HCG;雄泥鳅用量减半,为50毫克HCC。配制时,可1次称取150毫克HCG溶入30毫升林格氏溶液中,每尾雌泥鳅注射O2毫升。雄泥鳅剂量减半,这时再从制成液中吸取10毫升,把它稀释至20毫升作为雄泥鳅的注射液,每尾用量02毫升。两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应分开放置,以免弄错。

九、人工催产

1催产期的确定

人工催产的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1~2个月。5月份晴天水温达到20℃以上后,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泥鳅进行人工催产。要求雌泥鳅腹部圆大,轻压腹部有无色透明的卵粒流出,雄泥鳅精液充沛,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2雌雄泥鳅催产比例

一般为1∶1或1∶15。一般性腺成熟好的,1∶1即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假若雄泥鳅数量不足,也可降到1∶08的比例进行催产。

3药物注射时间

一般在傍晚进行,这样可以控制雌泥鳅在次日早晨产卵。从注射药剂到能顺利产卵的效应时间的长短,与水温、亲泥鳅的成熟度和催产季节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当水温在20℃时,其效应时间为20小时;当水温在25℃时,其效应时间为15小时。

4注射部位

腹腔腹鳍前约1厘米的肌肉。

5注射深度02厘米。

6注射方法

泥鳅个体小,活动灵敏,很不容易捉住。注射时,用毛巾将泥鳅包住,掀开毛巾的~角,使泥鳅的肚皮露出。这时一只手轻轻握住盖着毛巾的泥鳅,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注入泥鳅的腹部,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泥鳅呈45度角。

7注射后处理

注射后的亲泥鳅为便于人工授精,雌雄分别放入培育池中两个网箱(1米×1米×05米,网目03~05厘米)内暂养,观察发情产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

十、人工授精

人工催产的泥鳅,可以分批产卵。自行产卵的授精率往往不高,获得的卵子也不多,而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则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人工授精操作宜在室内进行,动作要迅速,操作要灵巧,避免损伤。

1人工授精的时间

人工授精的关键是要适时授精,授精时间可根据不同水温下的效应时间来进行推算。一般水温在28~32℃时,效应时间为6~8小时;水温25℃左右时为10小时;水温在25℃以下时,一般12~14小时;水温在20℃左右则需要更长的效应时间,可达18小时以上。在临近效应时间时,要及时检查亲泥鳅,若发现雌雄泥鳅追逐厉害,尤其是雌泥鳅呼吸急促,说明发情高潮来临了,如挤压雌泥鳅腹部,有金黄色的卵子流出并游离,说明授精时间到了,应迅速做好准备,进行授精。

2精子的采集

泥鳅的精液无法挤出,只能剖腹取出精巢。泥鳅的精巢贴在脊椎两侧,解剖后用镊子轻轻将2条乳白色的精巢取出。为了配合协调,每解剖10尾雄泥鳅,应授精10尾雌泥鳅。精巢取出后放在研钵内加入少量林格氏溶液,用钵棒轻轻研磨。

1尾雄泥鳅的精巢可加入10~20毫升的林格氏溶液,让精子在其中活动。制备精液时,应避免日光直射,并防止淡水掺入。

3人工授精方法

配好精液后,可立即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一般需3人操作。用干净毛巾擦干雌泥鳅体表水,一人将成熟的雌泥鳅用毛巾裹住,露出肚皮,并轻轻挤压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入干燥的搪瓷盘、瓷盆或塑料盆。第二人将配制好的精液浇在卵子上,第三人用手轻摇瓷盘,并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然后上巢孵化。整个授精过程要避开强光进行。

4上巢孵化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用洗净的柳树根、水草、棕榈皮、水浮莲和塑料纱网等做成鱼巢,鱼巢用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将鱼巢放入孵化池、孵化箱等孵化。

十一、孵化设施

黏附受精卵的鱼巢可以放在不同容器中进行孵化,既可在网箱内静水孵化,也可采用在孵化缸、孵化槽、育苗池中孵化。

1孵化缸

多用陶瓷缸改制而成,是一种经济、方便、效果较好的孵化工具,适合小规模生产。其容水量为200~400千克,可放受精卵40万~100万粒。

2孵化槽

孵化槽为长方形,一般长3~35米,宽高相等,为12~15米。内壁光滑,底部两侧略呈弧形,并向出苗孔方向略有倾斜。槽底前后两端也呈弧形,后端近出苗池一侧的弧应大些,以便于带动鱼卵和鱼苗在槽内做上下环流。滤水纱窗1个,宽为1米左右,长度与孵化槽的宽度相适应。纱窗斜置在进水端的上部,与槽内壁成20~30度夹角。进水管在槽底,喷水管有的只有1根,开口在槽底前端正中线上。有的有3或5根,开口分布在槽底前端两侧和中部,口上装有鸭嘴形喷嘴。排出的水是经过过滤纱窗后的水,经两侧槽壁暗边与排水管相通。出水孔在槽底末端正中,有出苗管通至收苗池。

十二、孵化管理

1清池消毒

不管采用哪种容器孵化,都要对所用容器消毒。孵化前10天,孵化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待药效消失后,注水30厘米,把黏满卵粒的鱼巢放入池中孵化。

2孵化密度

一般情况下,每升水放受精卵500~l000粒为宜。

(1)采用孵化缸孵化的,每升水体放受精卵2 000~3000粒。

(2)采用孵化槽孵化的,每升水体放受精卵500~1000粒。

(3)采用静水孵化的,每升水体可放受精卵500粒左右。

3水质

孵化用水要清新、富氧、无污染,溶氧在6~7毫克/升,不低于2毫克/升,pH值为7~8。

4控制水量

孵化水深为10~25厘米,静水、流水都可以,但最好是微流水。孵化期间为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死亡,应定期向池中加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5水温管理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泥鳅苗的孵化率。孵化泥鳅受精卵的水温范围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最适水温是25℃。

(1)水温与孵化所需时间的关系:18℃时,出膜时间70小时;20~21℃时,出膜时间50小时;24~25℃时,出膜时间30~35小时;27~28℃时,出膜时间25~30小时。

(2)水温与孵化率的关系:15℃时,孵化率为80%;20℃时,孵化率为94%;25℃时,孵化率为98%。

6避免振动

泥鳅受精卵的黏着力不强,受振动就容易脱落,沉入孵化容器底部而相互黏着成块,这些卵粒容易死掉。所以,应防止孵化用水急剧波动。如在室外孵化,则要防止因风力而引起的水面波动。

7清除水霉

如在孵化过程中发现水霉,可用10克孔雀石绿与10升水配制成溶液洒在孵化器中,使孵化水体的药液浓度在02~05毫克/千克的范围。定期用05×10-6的孔雀石绿溶液或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粘满卵粒的鱼巢消毒。

8其他

泥鳅苗出膜阶段要及时清除过滤网上的卵膜及污物。当仔鱼全部出膜后,迅速把死卵捞出,以免卵腐败造成水质恶化。

十三、泥鳅苗出膜后的管理

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泥鳅出膜后呈透明的“痘点”状,苗细小,体长3~37毫米,背部黑色,明显可见卵黄囊。卵孵出仔苗后6~8小时,体色逐渐变黑,体长41毫米;孵出12小时后,可见卵黄囊前下方心脏有微弱的跳动,每分钟约20次;孵出后40小时,体长46毫米,眼睛由灰变黑,卵黄囊变小,口下位,开始活动;55~60小时后,体长可达53毫米,卵黄囊全部消失,尾鳍条开始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鳔已出现,此时肠管内充满食物,鱼苗已开始摄食。

所以,在孵化出苗后第三天,取出鱼巢,开始投喂煮熟研碎的鸡蛋黄(每10万尾1个鸡蛋黄)或鱼粉悬浮液,每天2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随着个体的增长,可逐渐投喂豆浆、水蚤、小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连喂3天,待鱼体由黑变成淡黄色时,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同时,还要注意敌害侵入和天气变化,最好能在孵化池上覆盖薄膜,以防敌害和寒潮雨水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