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
15757800000010

第10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5)

出资认购股票、享受股息并承担企业债务的人。主要权利是参加股东会议讨论公司重大事项,并有表决权。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分配公司的盈利并享受股息。公司解散时参加分配并有权获得份额内的剩余财产等。其主要义务是缴纳股金,承担企业债务。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只以其出资数额或其所认股份为限。而无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的责任。股东权力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所掌握股票的种类(如优先股、普通股)和数量。优先股有优先取得股息和分得剩余财产的权利,但在股东大会上一般没有表决权,或者要受到种种限制。

股票价格

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一种取得股息的凭证。它之所以具有价格,是因为股票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股息收入。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购买或转让一种领取股息收入的凭证。决定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的名义价值,而是股息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股票价格和股息大小成正比,和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计算公式是: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股票价格还受股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政治动荡或爆发经济危机时,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价格急剧下跌;当经济好转或资产阶级政府增加军事订货时,人们则纷纷抢购股票,股票价格迅速上涨。在资本主义国家,股票市场为少数金融寡头所操纵,把股票作为投机对象。在我国,股份制度还处于试验阶段,一种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是票面价格。

董事会

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企业的权力机构,是企业的法定代表和决策者,它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若干董事组成。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决定企业的业务方针、经营范围和规模,以及其他关系到企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如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签订重要的合同和分配股息等。董事会推举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其他高级职员处理日常业务。董事会人选,一般由该企业的股东担任,但也有同该企业有联系的工商界、政界或文化界的头面人物参加。在帝国主义时代,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日益融合,一些银行经理和工商企业经理往往互任对方企业的董事,以取得参与控制对方企业的权力。

金融资本

又称财政资本。是帝国主义时期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工业生产资本的发展以及垄断的产生,引起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从而形成银行垄断。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垄断前银行的主要作用是在信贷方面充当简单的中介人,银行和工业资本之间的联系是极不固定的、小额的短期信贷关系。垄断形成后,大银行有了足够的资金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长期的巨额贷款,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必然固定下来。这样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的经常性联系,往来账目及金融业务了解和掌握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强监督,用扩大或减少、发放或收缩信贷的办法控制企业。银行不但支配着大量货币资本,而且支配着工业企业的命运,这时银行的作用就由简单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银行垄断资本通过购买股票或创办新企业而渗入工业,并分享工业垄断利润。工业垄断组织为了获得大量贷款或投资银行,或创办银行,从而分享银行垄断利润。这样,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寡头,即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跨国公司

又称“多国公司”。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获取高额利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控制所在国的子公司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垄断组织。它是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产物,19世纪末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空前迅速。其组织形式多数是以一国的大垄断资本为主,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建立工厂或与当地合资开办企业。少数是由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垄断企业合并组成。它是帝国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有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置自己的行政、司法、警察等机构,形成了“国中之国”,从而垄断和操纵了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权益,从投资、税收、金融、贸易、劳务、立法等方面限制跨国公司的活动;直接对其企业实行国有化,或组织区域性的经济集团进行对抗。这表明跨国公司的发展必然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经济扩张

又称经济渗透。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经济侵略或经济渗透活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扩张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在进一步扩大商品输出的同时,经济扩张的主要形式是资本输出。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原料来源、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的经济扩张发生激烈矛盾时,便引起直接武装冲突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临着一系列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手法。如采取贷款、投资、合作经营等所谓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军事援助等手段,进行变相的资本输出,并通过跨国公司实行资本渗透。其结果,加剧了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商品可以自由地输入和输出,并实行减免关税的一种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末。是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用来反对重商主义所主张的保护贸易政策,达到自由地向殖民地掠夺原料,争夺世界市场,加强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自由贸易政策对加速封建残余的消灭,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自由贸易普遍为保护贸易所代替。但在争夺世界市场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常以发展自由贸易为名强制别国取消或放宽贸易上的限制措施,以掩盖其经济扩张的实质。如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又提出“贸易自由化”的口号,鼓吹实行自由贸易。其实质是要求别国开放门户为美国商品倾销开辟道路。6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加强,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时虽然口头上喊自由贸易。实际上则是加强保护贸易。

停滞膨胀

简称“滞胀”。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通常,经济危机使失业增加,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失业减少,物价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延缓经济危机和刺激生产,先后都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财政货币政策,但造成持续通货膨胀。这样在20世纪70年代便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方面是经济的缓慢增长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涨。这种现象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过,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滞胀现象表明,通过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调节”经济的办法,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反而促进了这些矛盾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欧洲经济共同体

又称西欧共同市场或欧洲共同市场。指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集团。是国际垄断同盟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是1958年1月1日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正式组建。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法院。总部设在布鲁塞尔。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又加入,扩大为12国集团。共同体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经济和货币同盟;设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在政治方面。为了对付两个超级大国的渗透和争夺,成员国首脑会议于1972年10月发表声明,要把共同体建成政治上统一的欧洲同盟。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一直朝着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目标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商品、资本、劳务、劳动力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它对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反对大国霸权斗争都有积极意义。欧洲共同体还不断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