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
15757800000009

第9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4)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其来源是由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有的土地出租,不论好坏,都要索取一定的地租。这种由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来源也是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它不同于那种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它不是较优土地上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上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的余额,而是由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一般生产价格)的余额。这是由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而剩余价值率较高。此外,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使农业部门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从而实现超额利润,被土地所有者占有,便成为绝对地租。

垄断地租

从特别有利的土地上生产的商品价格中所获得的超过其价值的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垄断地租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条件特别有利的土地上。如,能生产少数珍贵农产品(人参、名茶等)的土地。由于具有这样条件的土地有限,珍贵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不取决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取决于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它可以按照大大高于生产价格也大大高于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这些超额利润不归租地资本家占有,而由资本家转交给土地所有者,形成垄断地租。此外,土地所有者利用位置特别优越的地段取得的建筑地地租、凭借稀有矿产的所有权所取得的矿山地租,也属于垄断地租。垄断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经营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它仍然体现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经济危机

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混乱与衰退。危机时,商品大量积压,生产猛烈下降,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失业,物价下跌,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在这些现象中,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即不是产品超过了社会的需要,而是相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只有危机的可能性,没有现实性。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有现实性和必然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盲目增长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相对缩小的矛盾。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阶段性,叫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消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萧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紧接着危机的一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一般要依次经历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萧条是危机到复苏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社会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工厂、银行不再继续倒闭,而社会经济仍处于发展的低谷,生产停滞,商业萎缩,失业人数依然大量存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资本家通过压低工人工资,设法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固定资本的更新等手段以图摆脱困境。这就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扩大,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开始逐步恢复,就业人数增加,商业和信用事业逐步抬头。这样,萧条阶段便逐步转入复苏阶段。

复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继萧条之后的一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一般要依次经历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周期是以危机为基础的,在危机爆发以后,整个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在萧条中,由于资本家缩减生产和拍卖积压商品,使商品的供给与社会消费逐渐趋于平衡。随着市场状况的逐步好转,资本家便开始恢复生产和更新固定资产。这引起了社会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个阶段,生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投资增加,市场活跃,信用继续扩大,物价上涨,利润增加,资本周转加快,就业人数增多。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原有规模。当社会生产达到危机前的最高点时,便进入高涨阶段。

高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后一个阶段。又称为“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一般要依次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在复苏阶段。社会生产一旦达到危机前的最高点,便进入高涨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迅速扩大,超过了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失业人数减少。商业投机活跃,信用扩张,利息率较低而利润率急剧上升。但由于资本家盲目地、迅速地扩大生产,使社会商品的生产量迅速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量商品开始在流通中积存。这样,又面临着一场新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来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便又进入新的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的整个再生产周期就是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的重复循环。

垄断

又称“独占”。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台独占生产和市场。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和最深厚的物质基础。是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在自由竞争过程中,大企业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中只剩下几个或十几个大企业,就有可能就瓜分市场、规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形成垄断。此外,少数资本家由于资本规模大,自由转移困难,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有利可图,因此,比较容易达成协议,从而形成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从国内垄断发展到国际垄断。它的形成不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尖锐,竞争更加激烈了。

垄断资本

垄断某些商品或某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通过规定垄断价格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在工业中成长起来,形成工业垄断资本,随后发展到所有部门。形式有短期的价格协定、同一部门的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不同部门联合组成的康采恩。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垄断资本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出现了金融寡头。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统治,意味着少数金融寡头对本国和外国无产阶级以及其它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强化,必然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

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为获取最大利润而规定的市场价格。它和生产价格不同,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垄断价格则是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垄断价格的经济基础是垄断统治。它有两种形式:①垄断高价,即垄断组织出售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生产价格;②垄断低价,即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的价格则低于其生产价格或价值。说明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高额利润不仅来自无偿占有垄断企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来自无偿占有其他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它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不过是在垄断条件下,使价值和剩余价值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同它的价值总额相等。它的出现必然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是造成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停滞和腐朽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