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22

第22章 做敢和自己搏斗的勇士

几乎所有的困难、挫折和不幸都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痛苦,都会使人面临着前进与后退、奋起与消沉的困惑。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控制这种情感,消除你心理上的压力。

即使是奥运冠军,也会时时遇到烦恼,时时承受压力。但他们能把种种消极情绪、心理压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不使它们淹没自己的理智,不让它们摧毁自己的信念,不叫它们动摇自己的夺冠目标。

冠军小传

王义夫,男,1960年出生,中国射击运动员。曾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气枪金牌和手枪慢射银牌;在后来参加的奥运会上,他又取得了一金、二银和一铜的成绩。他是中国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在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前,王义夫的身体状况很不好,一直在发烧。代表团的领导本来劝他不要参加这次比赛了,然而王义夫坚持要求出征这届奥运会。他说:“就是死也要死在射击场上。”王义夫就这样带病上了“火线”。在比赛开始时,王义夫本来一路领先,但在打到还剩下最后一发子弹时,他出现了严重的眩晕症状。但王义夫坚决不肯下赛场,他坚持射击完毕后,便晕倒在赛场上,结果仅以0.1环之差痛失第26届奥运会的冠军,取得了亚军。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比赛过程也并不是那么顺利。在与俄罗斯选手争夺冠军的决赛中,王义夫的射击成绩曾经落后于对手,但是他不愧是老将出马,心理素质好,临危不惧,沉着稳健,最后以690环的成绩,0.2环的微弱优势,击败了俄罗斯选手,为中国赢得一枚金牌,并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射击领域的实力。

王义夫这位“六朝元老”,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老枪”。无论是在病痛的情况下,还是在比分落后的劣势下,王义夫都绝不言弃,每次都能够坚持到底,闯过难关。我们从王义夫那自强不息的奋进中看到了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奥运会所提倡的精神,是奥林匹克格言里提到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也是奥林匹克主义中所追求的“身体、意志和精神总体素质平衡的结合与升华”。

人生的失败,与其说是被客观上的压力所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内心的敌人所征服。而强者之所以强,就在于他们首先都是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是战胜自我的勇士。

确切地说,人生中那些被称为强者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有任何消极情绪,而是因为他们能以巨大的自制力将其战胜之后成为强者。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说:“人生是一场无尽无休,而且是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能够称为人的人,都在时时刻刻向无形的压力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产生自行毁灭的念头,这些都是这一类人的顽敌。”

征服压力、战胜不幸、主宰人生、改善人生,需要我们培养一种崭新的开放的思想观念,需要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认清压力的来源和性质。这可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传统习俗使人形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你也许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选择和控制的,因为总有许多事情让你自然而然地产生气愤、忧愁、压力、爱慕、喜悦、兴奋等各种各样的情感。使人高兴的事当然谁都欢迎,可诸如“落榜”、“失恋”、“意见分歧”之类的事一旦压在身上时,你就会对它感到无能为力,不能改变的同时只能接受。

但这样的看法不对。虽然外界事物的发生由不得你去选择和控制,但作出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可以由你自己做主。如果心态积极,独立自主,面对这些压力,你就不会作出自我挫败性的心理反应。一旦你学会按照自己的选择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战胜压力和失败,你就踏上了自由来往、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而不会钻进非此即彼的单行道和走投无路的死胡同。我们要确信,情感本来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因素,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如果你每时每刻都能作出思想感情上的选择,那么这正是你的个性自由及人格魅力的体现。这个魅力就在于你是否是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战胜自我的勇士。

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放纵不良情绪的发泄,容忍消极欲望和意念,任其发展,一般要比约束自己、控制自己、战胜自己来得容易,因为这无需任何意志的努力。也许正是由于这样,才有人把“趋乐避苦”看做人的天性。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强者,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就需要学会自我觉察,学会控制自我的情感,敢于面对压力、认识压力、化解压力、最终将压力化为动力,战胜它,这才是真正完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