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57

第57章 辉煌源自坚韧不拔的坚持

1992年,对叶乔波来说,是个丰收年。2月,在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她夺得两枚银牌,实现了中国冬季奥运会奖牌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接着,叶乔波又在女子短距离速度滑冰全能世界锦标赛上,连续战胜老对手美国名将布莱尔,获得了冰上女皇的桂冠——全能第一名。这是她近两年来获得的10多项世界冠军中最辉煌的一次。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叶乔波“体坛尖兵”的光荣称号,这是她自1991年获二级英雄奖章以后得到的又一个崇高荣誉,也是建国以后历代体坛群星中独一无二的殊荣。与此同时,她又接到国际奥委会、国际滑联的邀请,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滑联成立10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

15年以上的艰苦训练,激烈比赛,给叶乔波带来浑身伤痛。然而,始终坚持的叶乔波却把握住了时代气息,找准了自己位置,掌握了自己命运,展现了冠军的风采。

由于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叶乔波伤痕累累。紧张的夏季,几乎致残的伤腿把叶乔波逼进医院。由于膝关节半月板的撕裂、软组织滑囊损伤,走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跪倒。如果要彻底摘出,也许因此而告别体坛,留给她无穷的遗憾。因为对她来说,今生今世如果不登上冬奥会冠军的领奖台,是永不甘心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治疗方法:用一种像大号锥子一样的钝头钢针,硬插入膝关节骨缝当中,用力将碎骨与粘连的软组织剥开,而且要剥得咔咔响才能见效,还不能使用麻药。手术中,叶乔波痛得几乎晕了过去,然而她却不像常人一样哭喊,汗水、血水、泪水,浸透了手术床垫。用叶乔波的按摩师刘铁红的话来说:乔波那天的一身汗,相当于做了几次蒸桑拿浴的排水量,可她没哭一声,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个军人。

1992年夏季,叶乔波日记、叶乔波故事不断出现在电影、电视、小说、报告文学、广播、报纸上,沈阳军区冰上训练基地简直门庭若市,记者、作家络绎不绝。而这个时候,叶乔波却远走他乡,躲到荷兰鹿特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正值她从陆地训练转向早期冰上训练的时候,接到了国内通知,她以得票数首位的资格入选中国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荣誉接踵而来,新的一个赛季即将来临,8场世界大赛又在等待着她。眼看当年的训练计划因为各种社会活动所冲击而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叶乔波苦苦思索未来的路将去向何方。

受伤的左腿又鼓起鸡蛋大的一个水肿,行动越发困难,能不能再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中拔取头筹?能不能再坚持到1994年初在挪威举行的第17届冬奥会?叶乔波在参加“十杰”发奖会和中国共产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后,立即去沈阳,实施那痛苦已极的膝关节剥离术,由于上一次手术的效果,只能使好的腿坚持半立状态,以后每次大赛前,都要把刚长好的软组织同骨骼再做手术剥离。这次手术刀小了一些,有毛衣针那么粗,还是不能使用麻药。手术后还要自我针灸,扎得千疮百孔。手术后她向媒体通报,尽管1992年的训练不够系统,体力不足,但她心理准备好于往年,就算这一条半腿万一在竞技场上折断了,她也不会一蹶不振。

1992年,圣诞老人在日本轻井泽和韩国汉城,送给来自不同国度的3位同龄姑娘每人一份礼物,这就是世界速度滑冰系列赛的金牌,其中,中国的叶乔波5枚,美国的布莱尔2枚,日本的桥本圣子1枚。这3位姑娘都是1964年出生,都是在冰天雪地里奋斗了十多个春秋,而至今都未成家的大姑娘。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到30岁这个人生重要转折点来到之前,战胜自我,战胜对手,成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世界第一人。

叶乔波生于1964年6月,正好比布莱尔小两个月,比桥本圣子大两个月。3位姑娘中,她参加世界大赛机会最少,受的伤痛和挫折最多,但她的成功率最高,她是记者们最喜欢的一个姑娘,当她被记者问及:“您准备在1994年冬奥会上夺冠吗?”叶乔波回答:“我今年带伤参加世界杯赛,就是要准备参加明年冬奥会,只要我的膝关节能治好一些,还是有希望成功的。即使有一天膝关节使我失望,我叶乔波也决不会让大家失望,我会以新的成就,投入新的生活。”

叶乔波,看事业、看人生都是这么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她待人热情爽朗,对事业执著追求,伤重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如果我们各行各业的人都像叶乔波那样,不也可以取得同样成功吗?记者又问:“有人说,荣誉是一杯美酒,它既能让你品味甜,也会不知不觉把人灌醉。您能否谈谈您个人对荣誉的看法和态度。”她答道:“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我十分珍惜,这是对我的肯定和支持。荣誉和成功一样,不要在乎它的存在,但是一定在乎为之奋斗的过程,路永远在我前方。”

奥运冠军告诉您

荣誉和成功一样,不要在乎它的存在,但是一定在乎为之奋斗的过程,路永远在我前方。

1993年春季,叶乔波的左膝伤越来越严重,而此时离第17届冬奥会只剩下10个月,膝伤严重阻碍了她的训练进程,甚至连起码的蹲屈动作也完成不了。8月4日,几乎无路可走的叶乔波冒险做出决定,再次手术,取出大小不一碎骨5块。17周后的冬奥会是她最后的梦,她没有理由不着急。她和教练将训练内容压缩,提炼出最精部分。9月份是叶乔波训练最苦的一个月。冰场上,陪叶乔波训练的“八一队”速滑运动员李燕子,哭着大喊:“加油!加油!”叶乔波大口大口喘气,脸色苍白,泪水、汗水打湿了速滑服。同场训练的外国运动员无不为之动容。

1993年11月,叶乔波开始转战南北,参加1993—1994年度世界速滑系列赛,成绩不尽人意。左膝仍疼痛,经加拿大权威医生检查,检查结果让叶乔波大惊不已,由于肌肉萎缩,牵拉髌骨,造成半脱位,脱位骨头压在软骨上,致使左脚无法发力。医生摊开双手:再做手术已为时过晚,要想参加奥运会,只有每次用绷带捆住膝部,让髌骨复位。医生说,你若能参加就是奇迹,换一个平常人,连走路也要用拐杖支撑。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太致命了!距离冬奥会只有30多天。风萧萧兮易水寒,1994年2月,第17届冬奥会在挪威利勒哈默尔开幕。叶乔波以悲壮的心情走上赛场,义无反顾。她说:“我在一种不喜欢的生活中,在明知凶多吉少的前景下,一往无前向上攀登。”

2月19日下午两点,女子速滑500米比赛开始。500米是乔波强项。她站在起跑线上,“当”地一声,叶乔波冲出去,然而起跑一瞬间行家们便摇头落座。叶乔波难以发挥出爆发力,步伐有些凌乱,显得力不从心。

40秒17,她的成绩排在第13位。叶乔波的希望破灭了,她心如刀割,但没有哭。“一场噩梦告终,尽管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但我的心是坦然的。我尽了最大努力,已经把全部潜力挖出来了,无论结局如何,都是一种幸福。”

赛程已过大半,中同队仍然没有得到1枚奖牌,形势异常严峻。2月22日,中国短道队接力赛被无理取消成绩,到手的银牌飞了!叶乔波得知消息,一种深深的屈辱油然而生。她对教练肖汉章说:“明天我一定玩命拼块奖牌回来!”

2月23日,1000米大战开始了。叶乔波将左膝绷带解开,将髌骨调整到适当位置,用绷带一层层死死缠住,不让它移动。发令枪响了,叶乔波和布莱尔同时冲出起跑线,所有关心叶乔波的人一起站起来,拼命高喊加油!中国代表团成员哭了,他们为祖国有这样的运动员而自豪。1000米不长,也不短,她滑出了最好成绩1分20秒22,获得铜牌。一直笼罩在中国代表团的阴云拨开了。冬奥会代表团团长袁伟民说:“叶乔波的拼劲令我感动,在严峻时刻,顶住压力,硬是在自己弱项上为代表团打响头炮,十分难得。”

3月1日,中国第17届冬奥会代表团回北京。获得奖牌的张艳梅、陈露依次走下飞机,可细心人发现,获得第一枚奖牌的叶乔波却没有露面。原来,叶乔波不顾劳累和伤痛,去参加1993—1994年度世界杯系列速滑赛在德国和荷兰的最后两场比赛了,这是叶乔波告别冰坛的最后比赛。只要还有力量,她就不会退步,她不能遗憾终生。

可是,3月8日,就在全世界妇女欢庆自己节日的日子,叶乔波被送上德国慕尼黑一家诊所的手术台。医生诊断后表明:叶乔波的膝盖两侧韧带和髌骨已断裂,腔内共有8块游离的碎骨片,骨骼相交处呈现出锯齿形。这种伤情已不允许叶乔波再有任何奢望,除了立即对左膝进行大手术别无选择。手术过程中,医生先锉平了她骨骼相交处,然后取出8块大小不一的碎骨,缝合两侧韧带,修复髌骨,再进行牵引复位。手术长达3个半小时,参加手术的护士惊讶失声:“在如此伤情下,叶乔波还能参加冬奥会并取得奖牌,真是不可思议。”一位外国记者感叹说:“很难想像一块骨头在体内被碾成碎片的感觉。很难想像叶乔波忍受了多大的折磨与痛苦,很难想像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忍受力。唯有这样的人才是伟大的、战无不胜的。对叶乔波,我只能说敬佩、敬佩!”

奇迹是人创造的,叶乔波这个奇迹却用了太多的痛苦和泪水做代价。她以生命做“赌注”谱写了一曲令人心酸、心动的英雄篇章!当叶乔波以悲壮的一幕结束她滑冰生涯时,她无怨无悔。她说:“乔波为国家、为国旗永远顶天立地地站着。”

1994年退役之后,她走进了校园,先是用6年时间攻读完清华大学MBA课程。随后,又进入中央党校攻读经济学博士,现在她已经拿到博士学位。“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刚开始读大学课程非常吃力,我其实是一个挺笨的学生,但最终咬牙坚持,还是把学位都读下来了。”在叶乔波看来,读书之苦,与运动员所要承受的痛苦有天壤之别。但两者之间也有共同之处,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

叶乔波多年来一直抱着“北冰南移”的梦想,她想在自己身上实现它。叶乔波在国外训练的时候,曾见到许多优美的冰上基地,在那里,进门冰清玉洁,设备先进,出门却是蓝天碧野,鲜花盛开。她多么想亲手在自己祖国建起这样令人神往的人才基地!她的想法得到了实力雄厚的企业家、老专家、国家体委和解放军冰上基地首长们的支持,使她退役后得以在体育产业上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