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65

第65章 标新立异者方可独领风骚

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前进的人,他的一生会碌碌无为。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独辟蹊径,才有发现成功的可能。

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句话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标新立异可以独领风骚,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人才可以不断获得成功。模仿与抄袭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不能永久发达。当形势与环境发生变化时,唯有标新立异的人才可以从一个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即使暂时遇挫,也会东山再起。

现代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参加400米或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时,都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那么,蹲踞式跑姿是谁发明的呢?1887年,美国著名田径教练玛尔菲从袋鼠后腿弯曲向前跃动的姿势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技术。可惜的是,当时这项最新、最科学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嘲笑,未能得到发展。

9年后,美国人托玛斯·伯克抛弃世俗观念采用了这种跑姿,从而将其永远地发扬光大。

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100米比赛即将开始。当托玛斯·伯克“蹲”在起跑线前时,引起了观众的窃窃私语甚至嘲笑。在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起跑姿势里,只有伯克的姿势有些“滑稽”:其他运动员或直立,或弯腰,或双手摊开,唯独伯克弯腰前倾。更有意思的是,别的运动员身穿长衣长裤,而伯克偏偏身穿背心和裤衩,使观看比赛的女性甚至掩面不敢正视。

尽管到处是好奇和哄笑,但伯克对此置若罔闻。他以12秒的成绩获得100米冠军后,又以54.2秒的成绩获得400米冠军。从此,“蹲踞式”起跑技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生物学知识给出了蹲踞式起跑姿势合理的科学解释。通过对蹲踞式起跑姿势和站立式起跑姿势进行生物力学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起跑姿势的肌肉用力顺序是不相同的:蹲踞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蹲踞式起跑时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要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所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这将使加速过程增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

伯克获得的成功证实了蹲踞式起跑姿势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推动了这项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蹲踞式起跑姿势成为现代田径运动中短跑项目的标准起跑姿势,人类的短跑世界纪录也在这种科学起跑姿势的帮助下不断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