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15761400000072

第72章 失败的磨炼能使人更坚强

失败不可怕,失败之后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升华,让它影响你一生,这才是最可怕的。无论遭遇怎样的失败,要想成功,我们都要学会从失败中探究原因,重新塑造自己。

失败是磨炼意志、培养坚强品质的宝贵时机。人的惰性使我们逃避风浪,远离挫折,结果,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我们往往因缺乏磨炼而败下阵来,而失败则可以使我们经受这种成功者必备的磨炼。

1978年郎平入选国家女排。当年12月在曼谷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上,胆识过人的袁伟民竟让入队才一个多月的郎平顶替已经蜚声亚洲、技术正处上升期的杨希,以主攻手身份上场迎战“东洋魔女”日本女排和世界劲旅韩国女排。比赛场上,郎平这根嫩芽扁担挑千斤,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但最终还是败在了日本队手下。事后,一封观众来信质问袁伟民:“作为中国队主教练,错失良机,让还不成熟的郎平去挑大梁,从而败阵……”观众的来信让郎平心中倒海翻江,一连几天睡不好觉。但她还是将信细心收藏起来,并暗暗发誓:“一定要亲手打败日本队!”

时隔一年,1979年12月12曰,在香港举行的第2届亚洲排球锦标赛上,郎平和她的战友们一起,首次击败了20年来从未击败过的日本女排,给中国体坛放了一颗“卫星”。消息传到北京,当晚天安门广场前即燃起了喜庆的爆竹。“郎平打乱了日本女排的阵脚”的通栏新闻也随即出现在日本报刊上。年方十九,仅有4年球龄的郎平,以中国女排绝对主力强攻手的身份,亲手打败了排坛霸主“东洋魔女”,实现了她一年前的誓言。

冠军小传

郎平,女,1960年出生,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她曾多次参加国际排球大赛,是中国女排获“五连冠”的主力队员之一。她是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铁榔头”之称。

排球界将对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训概括成一句话:“3年打基础,5年成型,8年成器。”然而,郎平却是个例外。她15岁进北京青年女排,后跨越二线队、甲级队、国家队三级台阶,一年一级,直至擢升为中国队绝对主力,并战胜世界劲旅,成了大器,其间只用了4年多时间。就整个世界排坛而言,实属罕见的“超前进位”者。

郎平曾无限深情地说:“每当我捧着一封观众来信,就如同捧着一颗火热的心。他们鼓励我不断攀登,他们希望我获取更多的成功。我只有加倍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不辜负他们殷切的期望。”“当我告别排坛时,倍加感到观众给予我的感情比金子还珍贵……”

失败能为我们带来的最大转机,是它赋予了我们一个重新进行选择、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

失败是对事件的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你自己、社会和他人对结果的一种解释。在你从失败中汲取力量,重新驾驭自己的生活时,不仅要学会客观地寻找失败原因,尤其重要的是,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过去,从中寻找成功的种子。

一位著名网球运动员谈及失败时说:“不知怎么,在我们心中输的感觉总是比赢的感觉更强烈。”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明白这点,都必须搏击这种情绪。你可能打了十个好球,失了最后一个,结果你记住的不是那十个好球,而是最后一个。当时的情形在你脑海里反复显现,心中也就越记越牢。我们把输看得比赢更重,解决的诀窍是重新调整心中的事件,赋予它们同等重要的机会。

用最好的意愿去揣度一切,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在任何时候都努力促使“正面结果”的产生,是利用以往失败的最有效的策略。

人生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失败的原因有时并不是由于你的能力、学识的不足,而是由于你错误地选择了目标,而失败正是给了你一个重新思考、从错误目标中解脱的良机。

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迫使你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你会找到成功的正确道路,你会用失败换来的智慧资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