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忆往书真
15763400000055

第55章 必须补写的故事

我写这本回忆录,收集了不少原始材料。2001年2月26日,找到了贾庚诩同志约在1992年写的一篇文章,《发挥人民战争威力,坚持离东对敌斗争》。他从成都寄来要我提些意见,以便加以充实。我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写了几点意见寄给他。不久,又收到了他的修改稿。这篇文章写的是五支队(原称五团)同离东10万人民,从1940年到1945年,以弱敌强、由退到胜的对敌斗争全过程。贾庚诩同志是五支队政治处的锄奸干事,负责对内保卫工作和瓦解敌军的工作。那时,贾庆诩二十三四岁,高高的个儿,英俊的面孔,身体健壮,头脑灵活。出差时,换穿一套农民的衣服,挂着一支驳壳枪,带一两个战士,出没于敌占区,说服伪军士兵真心向我,控制伪政权虚心应付日军,暗中为八路军办事。有时也和日本反战同盟的成员到日军驻地附近喊话告知他们日本侵略中国必败,中国坚持正义,全民抗战必胜等。贾庚诩参加了离东对敌斗争的全过程,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那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生动。可以说是八路军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建立根据地的一个小缩影。非常宝贵。

贾庚诩回忆说:五支队指挥的部队只有5个连,因为蒋介石、阎锡山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不给八路军补充武器弹药。所以五支队虽然军政素质高,干部战士都是百炼成钢的精华,但子弹很少。面对的敌人有日军5个中队、伪军6个中队,兵力比我大一倍,而且敌人有炮兵,骑兵配合,火力强。所以,1940年到1942年,我军比较被动。1943年开始执行毛主席“挤敌人”的方针,实行党政军统一领导,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经过100多次大小战斗,消灭敌伪军3ω多人,争取伪军反正130人。合计500多人。敌军原有的有生力量减少了近一半。而我们的主力军、游击队、基干民兵(不算村民兵班)共发展到10多人。双方力量发生了对我有利的变化。到1945年,五支队与兄弟部队协同克服了方山、大武等14个敌伪据点,解放了大片土地。只有离石县城,被早已投靠日本的阎锡山部队占领。

贾庚诩的文章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老太太和儿个农民救护五支队战士朱龙的事迹。

1943年秋,一连到离石敌军驻地附近活动。伺机打击小股敌军,同时,向群众做宣传工作。由于封锁消息不严密,被敌人发觉,敌调集200多人突来奔袭。一连哨兵发现敌情后,积极抵抗,全连迅速进到山头反击。经半天激烈战斗,杀伤了一些敌伪军后,连长决定转移,命令朱龙班掩护主力,乘夜幕甩掉敌人。朱龙班边打边走。敌火力追击,射中朱龙大腿。朱龙倒地,因失血较多而昏迷。其他战士久等朱龙不见,正要派人寻找,不料,敌人冲击上来,将朱龙俘获。

以下的情况是朱龙归队治伤时向领导和同志们亲口述说的。

朱龙被敌人用马驮到离石城。敌人用冷水把他喷醒后,就对他进行审讯。

一个日本军官问他“你是八路军哪个部队的,有多少人?”这是翻译翻过来的话。

朱龙说“不知道。”

日本军官又问“八路军住在什么地方?”

朱龙仍说“不知道。”

日本军官恼羞成怒,就用日本腔的中国话对朱龙说:“你的大大的八路口皇军大大的好。你的皇军的办事,金票多的有。八路的,斯拉斯拉!”这个日本人用右手用力劈了下去,表示要不投降,就要杀。

朱龙拒不投降。日本军官嘀咕了一阵,就把朱龙扔上汽车,拉到城外一个枯井边,把朱龙推进枯井中。

有一位老太太暗地目睹了日本人活埋朱龙的情况,并隐约听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呼喊声,知道这个八路军战士还未死,就叫她的儿子伙同几个农民,从枯井中把这个不知姓名的八路军背上井来。让他躺在一块门板上,前后两人抬着,要送回八路军的根据地。

这几位农民抬着朱龙,怕暴露目标,不走公路、大道,避开敌人岗哨,专走山间小路。离石的小道,大都是下一条沟,爬一道坡,再下沟,再爬坡,几上几下,十分费力。好在他们轮流抬,轮流休息。一直向东,走了50多里,终于把朱龙送回五支队。这几位农民未等对他们好好感谢,就急匆匆回家了。

我1944年秋,调任五支队政委,很快就听到朱龙被俘拒降、被害遇救的事情。我问朱龙“救你的老太太利农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知道了,我们要报答人家。”朱龙说“那时间,我迷迷糊糊的,没有问清楚。现在也不知道。”我说也难怪你。但是我们还要想法寻访清楚。

有了这个活生生的事例,我对干部和战士们说“朱龙是硬骨头,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那位老太太和几个农民更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住在敌占区,随时都有被日本人杀害的危险。可是,他们不顾自家的安危,救了一个他们素不相识的八路军战士。这是要有很大勇气和很高机智才能做出来的英雄行为。有这样好的群众,我们才能打胜仗。有这样的人民,中国抗战必胜,日本的侵略必败。日本在中国横行的日子长不了,他们快要完蛋了,最后的胜利就要到来了!”1945年,五支队调到平川,保卫夏收。日本投降后,又转战吕梁,西渡黄河,保卫延安,西进甘肃、青海,最后到达新疆喀什。再也没有回到离石。那位老太太和几个农民的姓名总没有查清。但是他们高大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五支队指战员和我的心中。

现在,学习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核心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丝毫不能脱离群众。朱龙遇救的事实,就是要我们永远密切联系群众的活生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