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卓尼洮砚产业文化
15764700000012

第12章 历代文献选注(3)

所谓名砚者,必须有其肤理美妙的“德”,还要有发墨特殊功能的“才”。否则,不能博得名砚的称号。从赵希鹄“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这几句评语,就肯定了洮砚的“德、才”兼备。继之当时的大书法家黄山谷又对洮砚原“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的评价,益证验出洮砚的优异出众。还有苏轼的《洮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于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的题记,更加赞誉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并且洋溢着名砚到名家手里的那种喜悦心情。此外,再有黄山谷的诗友张文潜为答谢他所赠洮砚题诗谁持此砚参几案,风澜近乎寒生秋。抱持投我弃不惜,副以清诗帛加璧。明窗试墨吐秀润,端州歙州无此色。”对洮砚的赏识凌驾于端、歙二石之上。元明以后的称赞更是连声不辍。然而仅凭书画鼎盛的宋代评语就已足徵洮砚的珍责,以及和书画家们建立着多么深切的翰墨之缘。而且日本昭和:U年出版的《书苑》封面上就连刊有“宋洮河绿石大砚”的原物照片。又说明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之深啊。

这种在历史上富有证验的名砚,竟被烟息了声誉。尤其在近世纪内几至濒于绝境!洮砚的产地在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属卓尼县洮砚公社的拉马岩。那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属卓尼县洮砚公社的拉马岩。那里是崇山峻岭,悬崖大壑,气候多变;尤其从入秋到来年春末之季,山路被厚雪掩封,人迹罕至。这里是洮水激流所在,三石环水,汹浪拍击崖面,已使人望而生畏。又加上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其惊骇的传统神话说教,遂致无人轻取片石制砚。所以,洗砚就很难和书画家以及爱好名砚的收藏家们见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甘肃省工艺美术厂进行调查研究挖掘,组织人力,成立车间,从事生产,享有千年盛誉的洮砚重新问世;供应国内销售,而且着重提供外贸,远销于日本和港澳等地,特别在近几年,由于甘肃兰州、酒泉和敦煌等地对外开放以来,供应日本、港澳等旅游者,深受国内外书画家以及爱好名砚的收藏家们所欢迎。

现在的洮砚产品,是选取拉马岩老坑砚石制作的。砚材的品级如同端、歙,亦有上、中、下之分。洮石上上品而是“绿如兰,润如玉”的“绿漪石。”这种砚材的石质坚细莹润,绿色中含有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云水;不但有其美妙,而其含有云霞、风漪,所以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尤其是这种砚石温润程度,所以呵之成珠,籍以磨墨即可书写诗笺成题跋。再将磨好的墨贮于砚中,经月不涸,又不变质。这种砚石带有黄标的更属名责,故有“洮砚责如何,黄标带绿波”赞语。

绿石中有一种带墨点的,其质理和温润程度稍逊,而发墨功能仅亚于“绿猗石”者,即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着的《砚史》所说通远军,(古称陇西郡,沈河流域归此)石砚,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水波间有墨点,土人谓之湔墨点”的砚材。“湔墨点”在洮河绿石砚中列为上中品。还有不带水波的老坑绿石亦属上中品。

除绿石外,另有一种玫瑰红砚石,其色泽美妙以端溪羊肝色媲胜或有过之。而其发墨功能又不亚于“绿漪石”。此亦米芾着《砚史》中所指的“洮河赤紫石”列为洮砚石的上中名砚的“德、才”出自天成,是占其珍贵之先,然石讲求制作工艺。一块好砚材,经以精工雕刻出造型典雅又有实用的完美效果;不但用者如意称心,而且陈之书案,尤为兴神悦目之物。现在的洮砚产品,是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并以发扬地方传统风格的雕刻工艺;成品有透雕、浮雕、高浮雕;纹样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等等以及地方名胜景物图案,或书法篆刻等雕饰。造型有大、中、袖珍的规格砚,自然形、象形等多种多样带盖双砚,或不带盖的单砚。均配以精制锦缎,木胎大漆雕填,核桃木素面的砚盒,供应国外书画家及收藏家所选购。

由于洗砚的重新问世,继续名砚的生产传统,博得了当代着名诗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诗:“风猗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看来洮河绿石砚,毕竟是久负盛名的产品,理应得到古今诗人,文豪和书画家的赞誉题咏,从而声腾中外。

【注】郝进贤,甘肃省工艺美术厂雕刻大师,尤其擅长洮砚制作。他在这篇文章中,群釆博引,汇集了历代名士对洮砚的赞誉和品评。作者本人又非常熟悉洮砚的镌刻,精通石质的鉴别。他还曾将洮砚石料按矿坑、效能、石质、纹理等特征,严格地分成等级,并制成《郝氏洮河砚石等级分志表》(附于注后)。

文中引用黄山谷的洮石砚铭,王将军……”段,断句和个别字似有误。原文中“有习岁馈’’句乃为“有司岁馈”。“所会者六百万于其中,国得用者”句内于“六百”之后脱一“钜”字。韩子将此句断为所会者,六百钜万,于其中国得用者”似较贴切。郝文中,将中国二字断开欠妥。当时,习惯上将内地称为中国,洮西之地自唐末即被吐蕃、诸羌、西夏等族占据。王韶收复洮西时,即有“羌及西夏率属十二万口内附”之事。

“明窗试,墨吐秀润”句本为一句七言诗,无须断开。且“端州歙州”句中,原文作“端溪歙州”,此处疑为笔误。

又文中将洮砚石料产地喇嘛崖改称“拉马岩”不妥。此地宋、明代采石老坑洞口,有摩崖石雕喇嘛且此崖外形酷似一喇嘛僧帽,所以历代称为喇嘛崖。神像一尊,《洮州厅志》中亦因此说,并无异称。

民国末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洮砚的生产销售虽然萧条,但并未完全中断,省工艺美术厂社兴起洮砚制造业务和疏通销售渠道也仅在1964年之后。所以,说“解放后”洮砚“重新问世”有些过于夸张。其间数十年,民间制砚传承技艺的历史仍在延续。应提为“从此得以发展弘扬”类的结论较妥。

【注】水波纹不仅存在于紫石,任何洮石中都有。紫石中的水波纹反而较少,大多是云、气纹,呈团絮状。

八、在同一册杂志里,还载有徐自民撰写的题目为《洮砚风格浅谈》的文章:

甘肃洮砚,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据历史记栽,取洮河绿石制砚,自宋神宗熙宁年间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宋代的洮砚,从所见的传世珍品来看,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洮河石“蓬莱山砚”一方,砚为长方形。砚的上半部刻有双层式殿阁,在第二层殿阁中间,横额镌有篆书“蓬莱山”三字。在头层殿阁中间,有一横卧长方池,殿阁两边及后面衬以群峰,气势巍峨壮观。砚的下半部中为长方形砚堂,砚堂之上有一方池作为蓄墨之用,左右和下方边上雕刻两龙戏珠图案。覆手内雕刻水纹,水中龟负一碑,碑上镌有隶书“雪堂”等字。此砚的构图设计十分谐调对称,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宋抄手式洮砚一方,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大方,是以实用为主,在寒冬时,可用热布塞进砚底温砚防冻。从清代张廷济着《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中所见,“宋文绣院洮河石八骏砚”,砚形长方形,四周用阳线浅刻着各种动态的八匹骏马。另一方“洮河绿石砚”,四面波浪中刻鱼龙水族形,底窝刻一片树叶,上面有隶书曰:‘‘洮河之珍”。在这刻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墨色,这就是洮砚又不同于其他石砚的一个特点。

明、清两代的洮砚,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十八罗汉洮河石砚”,砚为椭圆形,砚面雕刻宫殿、云龙、海水,背面浮雕鱼龙戏水,砚周环刻十八罗汉图像,刻工苍劲有力,器物浑厚凝重。故宫博物馆藏有一方椭圆形洮石大砚,砚面浅浮雕,刻着亭园景色,砚上方一条小溪为水池,远处为云山,雕工极精。从这两方明代洮砚精湛的雕工来看,可见是出自名家之手。清代的洮砚在民间流传的多是一般之品,我们也见到洮石上对黄标的巧用。如郝进贤老师珍藏的一方“黄标飞龙砚”,砚形正方带圆盖,四角雕刻着蝙蝠,圆盖上大片的黄标作云纹,空间雕琢出飞龙,气势磅礴。故有“沈砚责如何,黄标带绿波”的评语。从清代开始,见洮砚大量出现带盖和透雕工艺,并利用了黄白标等俏色。形成了洮砚和其它石砚不同的独特风格。

1949年以前,在甘南当地民间就制作了椭圆形下圆上尖带圆盖的双砚,有的在池头上刻透雕龙凤图案,圆雕的梅花、松树及花草,鸟虫和山水风景。圆盖上亦雕有各种图案,其造型和雕工是受民间砖刻、木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64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厂恢复洮砚生产后,在洮砚造型和雕刻图案上经过精心的研究,继承了带盖、透雕的传统工艺,吸收了其他雕刻艺术的优点,设计制作了式样新颖的洮砚,在雕刻工艺上镌有各种字体的诗文,达到了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在传统的洮砚风格上,有了发展。

洮砚带盖是我省石砚的独特风格,其形式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自然形。近年来,在砚盖上除了原来镌刻传统图案外,还增加了古装仕女,敦煌飞天等图案,深受外宾的欢迎。洮石由于绿波的美妙,也有磨成不加凿雕的平板砚,以供石砚鉴赏家、收藏家、书画家的鉴赏。除了以上几种传统风格外,在造型上还有古琴、古钟、古瓦、古瓶等多种形式。或取石料的自然形态制成瓜果形、葫芦形等象形砚,以及供应旅游者需要的袖珍洮砚。使其在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巧妙的结合。这样才能把甘肃古老的洮砚雕刻艺术推进一个新的水平。在保持原有的风格基础上创作更多更好实用美观的新洮砚来。

【注】作者徐自民,原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供销科长。他的这篇文章则侧重于介绍洮砚的雕刻风格。而且在文章末尾提出了相当有见地的设想。为洮砚今后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保留原有风格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

九、1988年第4期《甘肃轻纺科技》杂志中,有署名西原的文章——《砚林小考》,其中对洮砚考证评价云:

我省的洮砚,在北方是首屈一指,自宋以来已有不少历代名人的题铭称赞如:“明窗试墨吐秀润,端州歙州无此色。”亦有“洗河绿石含风骑,能淬笔锋利如锥。”“旧闻岷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又有“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从以上部分的铭赞中可以看出自洮砚有史以来,在历代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洮砚也是品种甚多,如喇嘛崖老坑所产称之为“鸭头绿”即“绿漪石”,其石绿如蓝润如玉,碧绿晶莹,呵之出水珠,其名贵者石纹更是如海涛翻滚,卷云漂动,更为罕见者有的纹路为蛟龙腾空,虎跃风头图形极为生动。

另外还有水泉岩的鹦哥绿石,碣子岩的“鵰鹈血”、滨上岩的“玄璞”、扎甘岩的“柳叶青”等,由于洮砚具有以上特点更受日本等地区人民的欢迎。洮砚的石质属沉积性粉砂岩,其石质坚腻,色纹雅丽,发墨细快,润泽利笔……因之长期以来在国外与端、歙二砚享有同等的声誉。如日本昭和十四年曾出版的《书苑》二卷九号和昭和五十三年四月出版的《文房清玩》等书刊,用洮河绿石大砚照片作封面或着文及图片的介绍,足以证明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

洮砚自六四年恢复生产以来,选取优质石料,保持着名砚的特色雕刻精工,风格雅典,除用传统的龙凤、花果及博古等图饰外,还有书法铭文的镌刻,以着名艺人苗存喜、刘文林为主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丹凤砚、玉兰砚、松鹤砚、云龙砚,得到国外朋友的赞赏。

近几年来在老艺人的精心培养下,艺徒们努力学习传统技艺,吸收各地雕刻技法,加以创新收到了良妤的效果,较为突出的如他们设计制作的袖珍古钱砚、特大的菩萨砚等曾获得省、部、国家级奖励。

【注I作者西原,无考。本文对全国所有砚种都依次开列,不失为一篇有价值的作品。但作者对洮砚的评价,大多数资料和品评均来自于郝进贤等人的文章。尽管如此,他对洮砚的评价还是细微的,而且对了解砚材有很大帮助,有很高的资料参考价值。

十、《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第九章(第一节)“其他工业”条目下载:

着名的洮砚,出产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河东岸喇嘛崖。洗砚被称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北宋着名鉴古家赵希鹄着《洞天清禄集》中说:“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责重”,又说洮砚“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采掘制作始于宋代,历代作为贡品,至今仍在我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华侨中作为珍品使用或馈赠。洮砚石质细润坚实,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有“鸭头绿”、“柳叶青”、“鹛鹈血”等名责品种。其上品呵气成云,细润的绿石上立刻显示出晶莹的水珠和壮观的云霞,经过艺人的精雕细刻,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名人诗句镌于砚首砚面,既玲珑剔透,又古仆典雅;浑然一体,精妙绝伦。近年来,卓尼县人民政府投资开矿建厂,延请民间艺人制作洮砚。其中古钟、古鼎、古琴、蛋形、书形等式样的精美砚台,畅销市场,并已开始小批量出口,颇受国际友人的欢迎。

十一、1989年9月22日《甘肃日报》“新县志”专栏刊登了祁殿臣撰写的文章。其文对洮砚的产地又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洮砚石矿一脉数苗,以喇嘛崖老窟石最佳,水泉湾次之,另有纳儿、卡古、青岭山数处,分布方园十数公里,均在卓尼县洮砚乡境内……

【注】文章大部略,共一千余字。报社刊登时,将原稿“均在卓尼县洮砚、柏林、藏巴哇三乡境内”中“柏林、藏巴哇三乡”诸字删去,其实不妥。实为三乡境内才切实际。特作更正。

1989年9月,《甘南报》为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功绩和发展变化,创办了“各县专版”。在9月16日卓尼专版中,刊登了由祁殿臣与田闻合作的文章——《卓尼名贵物产洮砚》。主要介绍了洮砚的石料和雕刻工艺,并介绍了洮砚在解放四十年后在生产销售方面的飞速发展和美好前景。全文一千二百字。

十三、《书法报》1987年4月15日第二版刊登了洮砚雕刻艺人中的后起之秀李学斌的文章,题目是《漫话洮砚》。文章再次高度评价了洮砚在古近代享有的盛誉和今天仍风行世界的独特风格:

……洮砚的生产制作,解放以来得到极大发展。它以形定名,品种繁多,有云龙砚、孔雀砚、凤砚、松鹤砚、龙凤砚、梅花砚、古琴砚、竹节砚、葫芦砚;圆砚、扇形砚、自然形砚等……

十四、1991年12月17日《定西报》第四版刊登了雍涛的文章——《洮砚熠新彩》,副标题是《访卓尼县雕刻大师张建材》。文中对洮砚雕刻名艺人张建材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他创作的洮砚艺术珍品也给予了恰到妙处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