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古河州
15765100000013

第13章 作客保安人家(2)

三邻舍有三个当家的,这三个人各有一套神奇的本领。东家大哥是个“风里耳”,风吹草动,远远近近的声音,只要顺风一听,都瞒不过他的耳朵;西家二哥是个“穿山眼”,不管眼前隔着万重山,只要定眼一瞅,山背后梅花鹿怎样喝水,都看得一清二楚;北家三哥是个“万能手”,心灵手巧,会做各式各样稀罕物件,就是要摘星星,他也能造出一架登天梯……这三邻舍相处得和和睦睦。可是,南山有个魔王,心里非常嫉妒他们,千方百计总想害这三家人。只是因为三邻舍很要好,任凭魔王想出什么诡计,都被三兄弟齐心合力识破了。这一来,南山的魔王越加气恼。

这一天,魔王又想出了一条毒计。它召来了河神,命它发三天三夜的洪水,把三家人淹死冲走。魔王和河神刚在南山里叽叽咕咕地商量,话还没说完哩,早巳被风里耳大哥听到了。

“弟兄们!”大哥风里耳说,“魔王叫河神发洪水淹咱们呢,快想办法吧!”

万能手三哥想了想说:“如果能有两只牛皮胎,我们就不怕了。”

“让我看一看。”二哥穿山眼说着,向四面八方扫了一眼,又说,“哈,正好,雪山背后的古寺里,一帮脚户在宰牛呢。你瞧,牛肉已经挂在梁上了,两个牛皮胎在地下扔着哩。”

三哥万能手说:“我马上去把它买回来。”说罢,用一两银子,把两个牛皮胎买回来了。他用三升雪花盐、三斤好清油,把皮胎涂擦了几遍,吹饱了气。气鼓鼓的皮胎,拴绑在桦木排子上,连夜做成了水上筏子,起名叫“双牛”。这种“双牛”放到水面上漂荡起来,既轻便又平稳,据说,后世黄河上使用的皮筏子,就是从这里流传下来的。

第二天,黄河里果然发了洪水。水淹树,水爬山,洪水吞掉大河家的绿草滩;水盖地,水连天,洪水的浪头卷上了太子山。可是,住在大河家的三邻居,平平安安坐在“双牛”筏子上,浆板拨开千层浪,游游荡荡,嘴里还哼着山歌呢。

魔王和河神干瞪着眼没有办法,只好把洪水收了。风息了,浪静了,洪水退了,三邻舍仍回到大河家,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魔王的诡计又失败了,但它并不甘心。这一年夏天,它又召来了瘟神,命令瘟神打开瘟疫葫芦盖子,放出疫病,吞掉大河家。它们的话刚出口,风里耳就听到了。

“弟兄们!”大哥风里耳说,“魔王叫瘟神散布疫病,要害死咱们呢,快想办法吧!”

万能手想了想,说不要紧,如果咱们能找到一种艾叶草,就不怕瘟疫了。”

“让我来看看,哪里有这种草?”穿山眼向四面八方一瞅,看见高高的太子山顶上,满山满坡都长着银白色的艾叶草。于是,三兄弟便划起“双牛”皮筏子,渡过黄河,登上太子山,采来了几大捆艾叶草;又各在自己的菜园里,挖了很多红皮大蒜。当瘟神打幵瘟疫葫芦盖子,把疫病散布到大河家的时候,各家门口早燃起了避瘟草,艾叶草的香烟升起,逼住了瘟气,三邻舍怀里揣着红皮蒜,嘴里噙着红皮蒜,鼻子里塞着红皮蒜;各人都提着大汤瓶,洗手洗脸又洗澡,浑身上下都洗得干干净净,疫病一点儿也沾不着他们。从此,人们都知道,艾叶草和红皮蒜,是避瘟免疫的宝物,一直流传到现在,人们还在利用这些东西防病祛疫哩。

三邻舍就这样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南山魔王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魔王见硬碰硬自己占不了便宜,便挖空心思,想了一个软办法。他叫来了当地山中的一种弄舌鸟儿,样子就像猫头鹰,名叫“嗤叫子”。

魔王对它说:“去吧,用你的花言巧语,去挑拨住在大河家的三邻舍,只要能让他们三家失了和气,我便一家一家收拾他们!”

这天晚上,嗤叫子落到风里耳的房檐上,放开嗓门怪声怪气地唱道:

咕咕登,咕咕登!

顺风耳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天大,

没有阿哥的一对耳,

你的两家邻舍早就淹死啦!

风里耳正在捆柴,听着嗤叫子唱得不入耳,便顺手抄起一根柴禾棒,把这捣弄是非的鸟儿撵飞了。

第二天夜里,嗤叫子飞到穿山眼院里的桃树上,提高嗓门怪声怪气地又唱开了:

咕咕登,咕咕登!

穿山眼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天大,

没有阿哥的一双眼,

你那两家邻舍早都病死啦!

穿山眼正要做礼拜,听着嗤叫子唱得心里烦,便骂道:“滚!别在我耳根前说坏话!”说着,拾了块石头把这编白道黑的鸟儿撵走了。

第三天夜里,嗤叫子又飞到万能手门口,尖着嗓子怪声怪气地唱起来:

咕咕登,咕咕登!

万能手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胡达大,

没有阿哥的一双手,

你的两家邻舍早都没命啦!

万能手正提着汤瓶洗脚,听着嗤叫子这么唱,不觉暗暗点起头来,嗤叫子看万能手动了心,趁机又唱道:

咕咕登,咕咕登!

万能手阿哥你听呀,

你用好心对待两邻舍,

他们却在背后说坏话,

说你是个大草包,

耳朵聋,眼睛瞎,

没有他们两家,

你能顶个卩舍!

万能手听着听着,把手里的汤瓶一摔,生气地说哼!想不到我的两家邻舍这么看不起我,我离开你们,难道就活不下去啦?”从此,万能手耿耿于怀,再也不理两家邻舍了。东家种田,想请他帮帮忙,他不去;西家要借他的斧头用一用,他推说没有,不给借。这么一来,三邻舍经不住嗤叫子每天夜里飞来叫唤,戳是弄非,都渐渐失了和气。万能手划着“双牛”皮筏子离开了,穿山眼赶上尕毛驴也搬走了,只丢下风里耳一家留在了大河家。

魔王见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高兴,便接连施用风旱雨涝各种灾害,折磨这三个家庭。因为三个老弟兄失去了互帮互助的力量,吃了不少苦头,终于受不住各种灾害,先后都死了。临死的时候,他们才明白了,便都嘱咐他们的儿孙后代,一定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恶魔降下的灾难。儿孙们接受了祖先的这个遗训,终于生活下来了,以后越来越兴盛。

《三邻舍》的故事堪称是保安人家的一部经典的传世家训,内容通俗,寓意深刻,通篇体现了为人处事应当遵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教育族人不仅要有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治家能力,更要能明辨是非、诚信待人、互帮互助、和睦团结,千万不要上那种拨弄是非的人的当。同时,还向族人讲了制作“双牛”皮筏子的大概工序和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助之用,传授了薰艾叶、多吃红皮蒜、勤洗脸洗手洗脚等家庭预防疫病的良方便策。在2003年春夏之交防“非典”的紧要时期,我们听着这个故事,更有感慨,想不到包括保安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总结出的最古老的避瘟祛病良方,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被作为老百姓最便捷有效的避瘟招数,又在风行。保安人就是这样,用他们自己擅长的口头文学的方式,以紧贴生活的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力,虚实结合,口传心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本民族积累起来的思想文化……

正这么天高地远地聊着,主人家说饭好了,请我们趁热吃些保安人家的家常饭,说着,香喷喷的饭食便放在了院中的小圆桌上。

保安族的饮食习俗与当地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基本相同。招待客人除了香气四溢的“刮碗子”,炸油香、姜黄蒸卷、手抓羊肉、油焖鸡块这四种面食和肉食是少不了的。

炸油香、油锞子和馓子的习俗,据说始于穆罕默德时代。相传,穆罕默德在公元623年因遭麦加古莱氏人的反对,毅然离开麦加,来到麦地那传播伊斯兰教。后来,由于信众日增,引起麦加人的仇恨,他们便聚众到麦地那攻打穆罕默德。穆斯林义愤填膺,当即组织队伍予以反击。一日经过逢廷山,军中缺乏粮食,队伍发生恐慌,紧急关头,穆罕默德密令大将阿里把面粉运到山上,并用盐水和面,支起油锅炸起来,瞬间,香气遍野,随风飘荡,他的部队闻到香味,以为粮食充足,军心为之一振;敌人闻到香味,不知其中缘故,于是闻香而溃散。后来,穆斯林都用炸油香、油锞子和馓子为食品,以纪念这次胜利。保安族钣依伊斯兰教后,遂沿用穆斯林家庭的这一习俗,每逢节日或待客,总要炸些油香、油锞子和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