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西部艺术论
15766500000010

第10章 西部岩画艺术(3)

此外,在内蒙古岩画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雅布赖山洞窟中的手形岩画。1992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以内蒙古发现距今三万年的手形岩画中国美术史推前两万年为题对雅布赖山岩画作了报道“距今三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手形岩画,在内蒙古西部发现并得到确认。这种原始文化遗存,比彩陶更为古老,可与远古欧洲洞窟壁画媲美。”“雅布赖山洞窟手型岩画,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山中……经过考古工作者勘察,查明有三个山洞的洞壁上留存着39个清晰的手印。手印岩画分红、黑两种,红多于黑,都属阴型手形,是原始人用手掌压于石面,以鸟骨或其他管状物将红色赭石粉向手掌吹喷制成。”“经过专家考察论证,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无疑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无名原始人的作品。”雅布赖山在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周围是沙漠戈壁,环境严酷。这里还发现有动物、舞蹈、狩猎、放牧以及村落、交媾等岩画,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手印岩画。它在我国岩画发现史上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间最为久远的岩画,它提供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以前存在艺术彩色图像的实证,改写了中国史前艺术史;它又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为集中的典型的手形岩画,消除了长期以来我国史前艺术未发现手形岩画的困惑,另外雅布赖山岩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洞窟岩画之一。所以雅布赖山岩画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宁夏岩画

宁夏也是中国岩画的重要分布区。其中最重要的是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接界山,南北走向,长约150公里,宽约30公里。这里是我国古代北方的羌戎、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民族聚居活动的地方。贺兰山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宁夏一侧从北往南的山脉上,已发现的岩画点共有20多个,有单个图像和组合图像两种,以组合图像居多。大量的动物群落中走兽有岩羊、马鹿、大角鹿、虎、豹、驯鹿、长颈鹿、犬、狼、牛、熊、狐狸、野猪、兔、马、驴、骆驼等,飞禽类动物有鸵鸟、鹰、雕、雀、水鸭等,爬行类有蛇、蛙、蜥蜴、龟等,形象千姿百态。还有猎人盘弓射箭和放牧等情景。其中以贺兰县贺兰口最有代表性。贺兰山岩画数量多,约300多幅;内容丰富,创作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民族多。岩画大致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距今约8000年,个别的可能更久。岩画的主要内容有动物、人物、人面像、手印、脚印等,还有车辆、工具、武器、植物以及狩猎、放牧、战争、巫师、舞蹈等场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面像岩画。人面像有的像人的面具,有的像兽面,有的则像是巫师作法面具,奇形怪状,神秘怪异。这些人面像是极有研究价值的原始文化现象。另外,贺兰口岩画中还有西夏文的题刻多处。

宁夏重要的岩画还有贺兰山腹地的平罗县白芨沟内的岩洞岩画,这些岩画用赭石粉末掺杂黏合剂绘制而成,共有37组,近百个单体岩画。内容有人物形象,有人们赛马时的热烈场面,有狩猎和巫术性活动的描绘,有北山羊、马、狗、蛇等动物形象,有对生殖和太阳崇拜的描绘,还有标志、符号和人的空心手印。

宁夏另一重要岩画点是中卫县岩画。以中卫县城为中心,以黄河两岸的丘陵地带为半径,已发现2000多幅岩画,个体形象有6500多个。中卫岩画以形象刻绘集中为其重要特点,其中的大麦地岩画最为典型。在约6平方公里的岩脉上,有1089幅岩画,平均每平方公里多达180多幅。其中有一幅岩画,长约10米,宽约1.2米,面积越12平方米,其上敲凿图像200多个,每平方米个数达18个之多,其密集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甘肃岩画

在甘肃发现的岩画点有嘉峪关黑山岩画,靖远县吴家川岩画,永靖县大浪沟岩画,永昌县毛不拉岩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马鬃山、祁连山大黑沟岩画等。

首先是黑山岩画、黑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位于嘉峪关市西北20公里的黑山湖附近,1972年酒泉钢铁公司农场职工牧羊时首次发现,1978年经过考察,在周围40余公里都发现岩画。现已发现的岩画点主要有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石关峡、磨子沟等处。其中在四道股形沟的主沟及其4条沟岔中发现115幅岩画,430多个图像。主要内容为游牧民族的记事画,有牦牛、野牛、貘、虎、蛇、飞鹰、野驼、家驼、狗、马、鱼、鹿、山羊等动物,还有骑射、猎驼、放牧、操练舞、围猎、舞蹈等。其中最特殊的是一幅刻于崖壁上的大型舞蹈图。画面有32个人物,1头牛,6个不明物。舞蹈排列为3排。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服饰极富装饰性和美感,基本都着卡腰长袍,显得腰身细长,头部有长长的羽毛状装饰物,颇为英武;动作协调而划一,大都双手叉腰,两腿分立,姿势优美。根据舞蹈者的队列、动作和装饰来看,不是一般的娱乐场面,而是祭祀舞蹈。红柳沟发现岩画5幅,特别之处是宗教题材的岩画,有佛塔,佛殿,藏文题记,佛殿中还刻有佛像和莲花宝座等,这在其他地方的岩画中比较少见的。石关峡有28幅岩画,有各种动物、佛塔等。黑山岩画不仅记载了狩猎经济状况(仅动物就有60多种),而且反映了原始生活情景和宗教气氛,其中的祭祀舞蹈画面和宗教岩画十分特殊而珍贵。黑山岩画值得注意的是发现有印着黄色手形的岩画,这是雅布赖山红色和黑色手形岩画之后重要的手印岩画。

靖远县吴家川岩画是1978年兰州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发现的,岩画地点在靖远县吴家川陈家沟,岩画就凿刻在红砂岩上。由钝器凿刻而成,据考证凿刻于新石器时代。岩画分东西两壁,上刻石羊、鹿、人、狗等图形,形象逼真,与嘉峪关市黑山古游牧民族岩画有许多相同之处。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黑沟岩画也是甘肃发现的重要岩画点。岩画地处大山深处,敲凿在沟畔光滑的白色大理石上。岩画共有34处,200多幅。内容多是狩猎和放牧场面,还有各种动物,如梅花鹿、北山羊、盘羊、黄羊、野牛、虎、象、狗、狐狸、大角鹿等。反映牧民生产和生活现象的有集体围猎场面,所用工具有弓箭、弩、长矛、木棒等。

此外西北还有青海岩画。在青海省发现的岩画有格尔木市野牛沟岩画,青海湖畔岩画、天峻县卢山岩画。野牛沟岩画位于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纳赤合乡西北140公里处,发现160余幅岩画。这些岩画构成一个狩猎世界,这里有弯弓搭箭的猎人和获物;各种野生动物,占整个岩画的约90%,而牛占动物的85%,其中野牛占有特殊地位。在青海湖畔发现了鲁芒沟岩画,它位于海西州天峻县天棚乡湖的西畔,岩画以动物形象为主体。哈龙沟岩画,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冈察县吉尔孟乡,岩画作于3500米花岗岩石山上,大多为有动物形象。天峻县卢山岩画,多为猎人和狩猎场面,有执弓对射的武士,有相互厮杀的形象,还有牦牛和鹿等动物。

西藏岩画

西藏境内岩画发现近60处。年代自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佛教传入之后吐蕃时期乃至更晚,部分可至近代。西藏岩画主要是阿里地区日土县岩画和藏北高地加林岩画。阿里地区日土县岩画,位于西藏的最西端,海拔在4600米,岩画一般分布在距地面3米以内的垂直的岩面上,岩面为层状灰色硅质岩。岩画手法多样,有敲凿、磨刻、刻画,也有涂绘。内容大部分是动物,有牦牛、羊、狼、犬、鹿、马、驴、豹、虎、骆驼、鸟、鱼等。其次还有日、月、山、植物等图案,以及狩猎、放牧、舞蹈、骑乘等社会生活图景。另外还有男根女阴等反映生殖崇拜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岩画还有器皿、祭品和苯教符号等与宗教有关的形象。据研究,佛教传入之前,西藏盛行源于当地原始宗教的苯教。苯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阿里日土岩画中的部分画面,就有对苯教祭奠活动的反映,其中画面较为复杂的是对祭祀场面的描绘。

西藏北部的加林山,几乎是无人区,海拔5000米。据说在1976年以前,一直看不到人的影子,但却神奇地保留着许多岩画。这些岩画,是用小石块在大石头表面上刻凿出来的画面,面积最大的有四五平方米,最小的一平方米,总共100余幅。内容主要是动物,还有放牧、迁徙、狩猎等。其中比较完整的一幅画面表现的是狩猎人射猎羚羊的情景:一人二羚,人张弓待发,两只羚羊的前腿高高跃起。另一幅画面中,一只恶狼被骑马的牧人团团围住,牧人们用抛石器甩出石头,雨点般倾泻下来,又有两只猛犬向恶狼冲去,一场厮杀正在进行。在画面的左下角,作者别出心裁地凿刻了一个太阳、可能是表明这场恶战发生在红日高照的白天、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任姆栋、鲁日郎卡等岩画用敲凿、磨刻、刻画和涂绘四种方法创作、题材丰富、以动物为大宗、头羊、牦牛、马、鹿、骆驼、驴、虎、豹、狼、狗、鸟、鱼等、还有狩猎、放牧、舞蹈、骑者以及日、月、山、植物和原始符号等。西藏当雄县木错湖扎西半岛的东岛和西岛的苏毗部落也发现岩画。早期岩画形象有人、猴、鹿、马、羚羊、野牛、野猪、太阳、“卍”字符号、人骑象、人骑牛、骆驼、鹰、巫师等,有射猎、舞蹈、祭祀、放牧等生产和生活场景。中期有人物、鹿、牦牛、马、狼、豹、人骑马、鸟、树、塔等形象,晚期有佛教内容,如佛像、经幡、云朵、八吉祥等。

南岩画

在西南地区,云南省的岩画最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在云南省境内发现的崖画地点已超过30处。其中最重要的岩画是沧源崖画,另外还有金沙江岩画等。

沧源崖画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于1965年首次发现。据考察,“在10个地点的画面上共有1063个图像,其中人物785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道路13条,各种表意符号35个。大体可释的图形归纳起来可分为人物、器物、房屋、动物、神和神话人物、自然物、符号和手记7类,把这些神秘莫测的图形排列在一起,彼此之间又能看出有明显的联系”。从画面分析,有表现狩猎活动的场景,是滇西古代民族擅长打猎的反映有类似杂技表演的画面,如叠立人形、抛球者、顶竿等。据推测,沧源崖画作者和云南青铜文化的主要居民,在装饰、爱好、信仰乃至一些仪式上,是有共同之处的。特别是铜鼓图像上的“羽人”一手执盾牌一手持武器的舞蹈人形、舂米人形、狩猎画面、牛等动物图形。所以沧源崖画的大致年代是可以测定的,即上可到汉,下限为明,亦即从公元之初到公元15世纪。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金沙江沿岸,发现了12处崖画点,总面积465.55平方米。12个点几乎都以野生动物作为题材,有野牛、鹿、獐、盘羊、岩羊、猴等以及一些辨认不出的动物。还有猎人张弓射箭的图像,有受伤的动物,有宗教祭祀图像。岩画点周围的居民主要是纳西族,亦有一些近现代搬迁来的汉族、傈僳族、普米族和彝族。岩画的内容与古代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它克乡岩画,有葫芦、蜥蜴形象,还有斑点图案,这些斑点显然是计数的,就像现在麻将里的6、7、8,还有生育舞蹈,女性携子形象。大芒光岩画有祭奠舞蹈,有乞求生育、祈祷胜利、希望丰收为目的的图像,有手印,有生殖象征。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岩画,有祖先神像。在主体部分有2个人物巨像,如同带有面具。站立状,椭圆形面部用红、白二色分绘上下两部分,黑发衬底,显得神秘庄严。

在西南,还有四川凉山彝族昭觉县博什瓦黑交媾岩画,博什瓦黑南沼佛教岩画,珙县麻塘坝僰人悬棺岩画。其中悬棺岩画是很特殊的岩画。僰人是居住在川南和滇东一带的古代民族,悬棺是僰人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即在悬崖绝壁上凿洞,把棺材置于其中。岩画绘在悬棺附近的崖壁上,共有12处,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兵器,还有在西南常见的铜鼓及各种符号、几何图形等。

贵州省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开阳县等地有岩画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开阳县画马崖岩画。共有图像近百个,内容有人物、动物、马群、骑马人、太阳、斑点、符号等,其中以马、太阳最有特点。

从西北到西南,岩画构成了一幅独特形象的远古史前史,它反映着中华民族在一个特定发展过程中的面影,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全面,而在于它的古老和原始,在于它的“原创性”未经现代文明浸染和破坏。它的意义不仅是少数民族的历史,而且是人类普遍的一种现象。这里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人的心灵的表现,有原始生产和生活状况的反映。岩画比起其他史前艺术,如文身、装饰、彩陶纹饰、雕塑等等,更能以较为复杂的画面表现相对丰富的内容。

形象的西部远古史在大致浏览了西部岩画之后,我们会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西部各地岩画有其个别性,但是更主要的是有其相通性西部多游牧民族,岩画是他们的形象“史书”。这部史书当然不是历史学家有意撰写的,而是这些民族的先辈在生存过程中自然留下来的。岩画或者是他们祈祷、祭祀的遗迹,或者是图腾的象征物,甚至是不经意间的涂绘,但都是他们曾经“物质地生活”和“精神地生活”的真实的记录,是由形象所标识的历史。

岩画有反映现实的功能,有记事的功能,还有表达某种精神情感的功能,体现为一种复功用性特征。比如,岩画在传授知识和记事方面,可能是为记载和传承先民生活的经验,岩画中表现的狩猎舞蹈,不仅是狩猎生活的再现,同时也是年长人向青年人传授打猎经验的重要手段,引导青年人如何识别动物的特征、踪迹、习性、活动规律以及如何捕捉等。比如在云南的阿佤山上流传着关于沧源岩画起源的传说,说是岩画是用牛血和红色矿石粉掺和在一起,在崖壁上画下图画,为的是教导后人应该怎样生活。还有传说,说现在的人类是洪水之后第二次产生的人类,那时他们既不会生产,又无处生存,后来他们在崖壁上发现了岩画,于是,他们就照着岩画的样子,学习种植庄稼、狩猎野兽和饲养牲畜。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才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