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西部艺术论
15766500000037

第37章 西部特殊艺术(1)

在中国西部、还有一些特殊的,只有西部才具有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这些艺术或者流传于民间,或者通过考古发掘被发现,或者与当地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它们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艺术奇葩。

大地湾地画

在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一幅绘在地面上的特殊绘画,人们称为“地画”。因其创作年代的遥远、画面的神秘而成为中国原始艺术之谜。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部,属五营河河川地带的南岸,距县城东北27公里。大地湾遗址坐落在第二三级河床合地上和东南部长虫梁北坡山腰间,倚山面河,适宜人类居住。总面积110平方米。发现于1958年,1978年至1984年连续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角器等各类文物8100多件,清理出各时期的房址240座,灰坑和窖穴342个,窑址38个,墓葬79座,收集各类兽骨标本1.7万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包括三个阶段的遗存:即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分早、中、晚三期)和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的常山下层类型遗存0该遗址距今约8000~4600年,最早的遗存比西安半坡遗址还要早1000多年。

大地湾一期文化作为黄河上游早期农耕文化的代表,在农业、建筑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物中有我国最早的农业标本黍,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混凝土地面;同时,从中国艺术史上看,它也有特殊意义,在这里有最早的彩陶精品,最早的陶塑作品“人头瓶”。另外,非常特殊的还有最早的地画。

1982年10月,在大地湾第五发掘区发现了1座距今5000年的绘有地画的房基遗迹,编号F411,总面积约20平方米。地画位于室内近后壁的中部居住面上,由黑色颜料绘成,所占面积东西长1.2米,南北宽1.1米,地画有人物和动物图案。用笔粗犷古朴,寥寥数笔即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上部正中一人,高32.5厘米,宽14厘米。头部模糊,长发飘散,肩部宽平,上身近长方形,下部两腿交叉直立,似行走状。左臂向上弯曲至头部,右臂下垂内曲,手中似握棍棒类器物。此人的右侧,仅存黑色颜料的残迹,久经摩擦脱落,推测也应为一人。中部正中人物的左侧,也绘一人物,高34厘米,宽13厘米,头近圆形,颈较细长而明显,肩部左低右高,胸部突出,两腿也相交直立,似行走状。其左腿下端因居住面破坏而残缺。其左臂弯曲向上举至头部,右臂下垂也作手握器物之状。两人相距18厘米、在正中人物下方12厘米处,绘一略向右上方斜的黑线长方框,长55厘米,宽14-15厘米。框内画着两个头向左的动物。左边的一个长21厘米,头近圆形,头上方有一直向后弯曲的触角,身躯呈椭圆形,有弧纹斑纹,身上绘有两条向后弯曲的腿,身下侧有四条向前弯曲的腿,身后还有一条向后弯曲的长尾巴。右边的一个长26厘米,头为椭圆形,头上有三条触角形弧线呈扇形分散,长条形身躯上有弧形斑纹,身上侧绘有向不同方向弯曲的四条腿,身下侧有四条向前弯曲的腿……在人物图案的左下方,还绘有反“丁”字形图案,并见模糊的黑颜料残迹。

这幅地画的发现,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首先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幅被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地画,作画的位置和方式本身就罕见,其次,是对画面内容的确认和意义的解释存在分歧,如同其他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一样,这幅地画给人们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以至对于它的看法各种各样。据有研究者梳理主要有这样一些看法。原发掘者认为,画面可能表现的是祖神崇拜的意义。动物为何物难断定,但和人物-祖神有关系,所以应是供奉神灵的牺牲之物。而所供之神,并不是氏族、部落的共同的祖神,可能是氏族小家庭的一种崇拜偶像。因为画面中男性特征的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还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是表现祖先崇拜,方框内是这个氏族图腾神的动物形象。两种崇拜物绘于同一幅画中,正是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阶段的产物。还有研究者认为,地画上方的人物是一组舞蹈形象,下方方框是长方形墓穴,框内不是两个动物,而是两个仰卧屈肢的死者形象,是一种埋葬方式。这可能是这里的居住者废弃了原来的房子,让亡灵在此安息,而生者迁往新住地。另有人认为,地画是原始社会晚期人们施行巫术仪式的真实记录。地画上方的两个成年人是巫师与女主人,他们左右手各执一尖状“法器”,左手抚头顶;下方的方框内为木棺葬具,棺内画的是两个象征生病的鬼像,所以这里描绘的是谋害敌人的巫术活动。还有研究者把地画理解为一种巫术画,因为所表现的一是人的群体,一是动物的群体;一是施术群体,一是受术的群体。受术者被打入框内不得自由,或是已经死亡。框里面的动物可理解为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蝗虫等。更有人对这幅地画的画面本身进行新的解释,认为画中两个人物是有区别的,但不是男女之区别,两个人物都有从双腿伸出而挺起的男根,这是所谓手持之器物的真相。手持之物是被艺术夸张的生殖器,亦步亦趋地接近下方另一组地画。地画下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2个屈肢的人而不是动物,她们不是进入墓穴的死者,而是两个活生生的女性。她们外围的黑框不是墓穴,而均是一种卧具,两女性前后竖躺在卧具上,均裸体,仰身向上屈肢,并用横线来表示丰满的肌肤因身体向上侧屈肢而形成的一道道肉褶。下面这一组地画可认为是在房舍中仰卧在床的两个女性,而不是昆虫或妖魔。这两组地画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内容,不言而喻,表现的是一种性生活的场面。综观整个画面的两组形象,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呼应、互相配合,其内容是表现男女交合的情景,更确切地说是表现男女交合之象的舞蹈场面。

新近出版的《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则对地画研究做出新的归纳:主要有以下集中观点。

一、有祖神崇拜的意义认为地画下部方框内的动物应是代表其供奉神灵的牺牲之物,它和上部人物图案-祖神是有密切联系的此画所画的并不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的祖神,可能是氏族小家庭的一种崇拜偶像。

二、认为属于丧葬习俗。地画上的人物是一组舞蹈形象,下方的方框是长方形墓穴,框内不是两个动物,而是两个仰卧屈肢的死者形象,是一种埋葬形式。

三、认为地画是原始社会晚期任命施行巫术形式的真实记录。地画上方的两个成年人是巫师与女主人,他们右手各持一尖状“法器”,左手抚头顶;下方的长方框为木棺葬具,棺内画的是两个象征人害人生病的鬼像(是死亡的象征)。木棺前方的反“丁”字形图像的尖端正朝向木棺的顶头,是镇压妖魔的象征。

四、认为是表现性生活的场面。画上方的两个人物形象是有差别的,但不是男、女之间的差别,两个人物都有从两腿间伸出而挺起的男根,亦步亦趋地接近下前方的另一组地画。地画下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两个屈肢的人而不是动物,他们不是进入墓穴的死者,而是两个活生生的女性前后竖躺在卧具上,均裸体,仰身向上侧屈肢。这两组画面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内容,表现的是性生活的场面。更确切地说是表现男女性生活的舞蹈场面。

五、认为是一副狩猎场景。方框内所画图像应为动物而非人物。地画上生动地表现了猎人们正在举棍追赶野兽的情景,方框原为陷阱,方框内的形象是表示落入陷阱的两头野兽,所以地画所表现的场景,可称作《狩猎图》。

笔者认为,这幅地画不能完全为我们现代人所理解并不奇怪,这正表明它的原始艺术特征和多义性。在6000~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背景下,如此大面积的绘画作品,绝不是一时的草率之作,必定有其超越当时现实的某种动机,也许这幅绘画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写实”作品,而是类似于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是多种想象的形象的艺术组合,表现我们现在不可知晓的意义。但无论如何,它是最早的艺术地表现心灵世界的见证,对此,还有待于探讨。

唐卡

在西部藏传佛教地区,有一种特殊的绘画,即“唐卡”。唐卡是藏语“唐嘎”的音译,意思是卷轴画。它是藏传佛教地区特殊的绘画艺术。

唐卡是用纸、布、羊皮或丝绸作底,经刺绣、版印和绘制,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空白。另外还可看到横幅形唐卡。唐卡画成后,四周镶以各色缎锦,上下两端贯以木轴,这也是把唐卡叫做卷轴画的原因。

唐卡是藏族绘画史上继壁画之后的另一传统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遗址中,陶器上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等简单的纹饰中就透露出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状态和粗放、豪迈的风格。建于公元前100多年距今有2000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墙壁上就有壁画。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崛起。在这前后,吐蕃王朝相继修筑了布达拉宫等建筑规模空前的宫殿。有不少绘画艺人参加了这些宫室的壁画绘制工作,大大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大昭寺志有松赞干布法王用自己的鼻血绘了一幅白娜姆女神像的记载,表明此时由于佛教的传入,绘画艺术也有了大的发展。于是,作画相对随意、不受建筑限制、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新的绘画形式唐卡也就应运而生。

唐卡的内容以表现宗教主题为主,有各种不同的神佛造像,佛陀,菩萨,度母等,还有喇嘛、神灵的画像,或佛陀的本生故事、寺院的建筑场面等。此外,还有一些非宗教主题的绘画,如表现松赞干布生平业绩的历史题材,描绘英雄格萨尔王的民间文学题材。还有一些象征意义的世俗画,比较着名的有八吉祥徽、八吉祥物、七种王室珍宝、七宝物、不和之战图、和睦四兄弟、由鼻牵象图、六长寿图和表现预防疽疫、招致吉祥的蒙人导虎图等。表现平等、友善、互助思想的唐卡备受喜爱。

根据制作所用材料,唐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丝绢为原料经过刺绣,织锦,手织,贴花,版印的“果唐”(意为丝绸唐卡)。“果唐”有用丝绸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刺绣唐卡手织唐卡是用丝线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唐卡;还有一种贴花唐卡,它与织锦唐卡相似,不同点在于只是把切成的各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还有一种是版式唐卡,它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绸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尔也用铜版。唐卡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质地精密而厚实。有的用珠宝镶嵌于五彩缤纷的花纹中,显得华丽精美。

另一种用颜料绘制或印刷叫做“智卡”(意为绘画唐卡)的唐卡。所用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一定的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和牛胆汁。这种配方使绘就的唐卡即使过了数百年也鲜艳依旧。依据画背景时所用色彩不同,“智卡”可分为几种用多种色料画成背景的叫彩唐用金色颜料画成的叫金唐用朱红色颜料画成的叫做志红唐卡;只用黑色颜料画成的叫做黑唐,还有一种叫做版印“智唐”,唐卡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四种,就是金字塔形(三角线构图法),聚焦式构图(中心构图法),形构图(对角线构图法),井田形构图法(网格构图法)。唐卡采用写实与写意两种创作方法,根据画面的需要或逼真的描摩,或变形夸张。唐卡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与藏族特殊的审美观念,在色彩的设定和色调的处理上,包含象征意味,并且有严格的法规戒律。唐卡的艺术风格主要是装饰美,构图和色彩和谐自然,气韵生动,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文化精神。

嘉峪关魏晋墓葬砖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