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隐痛与希望:解读中国西部农村教育
15768800000026

第26章 访谈录(8)

石中英: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得从农村文明观说起。第一个就是教育的文明观,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我们总是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但是人和社会都是统一在巨大的文明体下面的,教育应该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一种文明观的教育,我们究竟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文明观,是文明的进化论呢,还是文明的生态观呢?是文明的多样性呢,还是单一文明论?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第二,如何确立农村教育中的农村文明观。农村教育面临着教育投资、师资力量、教育改革动力方面的巨大的不足,教育和社会的关系不协调等等问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失去了自信心,农村教育没有能够引导农民正确理解他们所生产、所传承、所享受、所创造的文明,这一点是最糟糕的。

今天很多人在研究在讨论农村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目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等,我非常钦佩这些人做出的非常重要的努力,但是我认为恐怕不能只停留在离农、为农的问题上,所谓离农教育就是帮助他走出农村,为农教育就是增加一些农业生产的知识帮助他更好的生存,我是觉得生存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存,怎么样来理解生存的意义。

农村教师急需理解与帮助”

——访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

李瑾瑜,1963年生,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教授,兼任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困境:教师成“被管理和被使用”对象

尚立富:您经常要组织和参与校长培训,您认为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常抱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瑾瑜:农村校长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实在太多,他们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有一件事使我了解了农村校长的“最大困难”。那是去年秋季,我们承办了一期有49名校长参加的培训班,我给每位校长发了一张纸,让他们把自己当校长的最大困难写出来,其中有17位校长写的是“农村教师该怎样被管理和被使用”。这使我对农村校长多了一种了解。

在校长眼里,教师被当作一个产品,不断地被管理和使用,而不是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因此,教师一到学校里就被定位为“你是被我管理和使用的对象”。这就直接导致农村校长没有教师专业的观念,没有怎么去帮助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观念,只有怎样去管理使用教师的想法。其实,这种对待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不光校长如此,很多人也有这样的观念。

尚立富:能举个例子吗

李瑾瑜:有一次,我们到一个乡去调研,正赶上这个乡召开全学区教。

师大会,学区的一位领导在主席台上对教师讲话,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粗野的口气简直使你不敢相信他是对教师讲话,更不敢相信他也是与教育有关的人他对教师们说:“饭碗你要想要,那就好好抱住,否则就丢开,滚蛋走人,没有别的出路!”这位领导的思维是:你之所以有饭吃,是我给你的,你吃了我的饭,你就要为我卖命。

尚立富: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改变对待教师的思维方式。

李瑾瑜:的确如此,对待教师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产生了错误的“教师观”,教师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讨论成了探讨教师问题的定式话语。教师常常被不断地要求、责备和抱怨,这必然导致教师处于“被管理和被使用”的误区与困境之中。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改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从谈起。

尚立富:您能否具体谈谈处在“被管理和被使用”思维中的农村教师所面临的沉重压力。

李瑾瑜:农村教师所面临的沉重压力,已经在实际中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了,最明显和普遍的就是推门听课”“末位淘汰”后果自负”。

当我们的照相机对着她的时候,她没有抬头,依然专心地读书,外界的一切对她没有丝毫影响。她因营养不良,头上就已经有白头发了。

我们经常能看到校长搞突然袭击,去“推门听课”。曾有点极端的例子,有一位农村教师,校长没有打任何招呼就推门进去听她的课。因为校长突然进来,导致了她心理紧张,好不容易坚持到了下课,但从此只要第二天有课,前一天晚上她就一定睡不着觉。这样折腾了半年,她没有办法坚持教学,只好去医院精神科住院。

这里还是暴露出这样的管理思维:我不断地给你压力,看你还敢不好好做!我们却从不去反思:校长不断推门听课,可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多大的改善?

其实“推门听课”仅仅是校长通过这样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构成一种外在的压力而已,根本不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因为校长没有想办法帮助教师去改善教学的内在过程,尤其是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师教学的思维和能力。

我们必须要很认真地思考:教师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工作?教师工作是最复杂最精致的事业,为什么我们却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去管理?

尚立富:您要说的第二个方面是“末位淘汰”,它对农村教师有多大作用?

李瑾瑜:“末位淘汰”只能使教师陷入恐惧的工作状态,导致大量“反教育现象”的产生。再说,一个地区的教师资源就那么多,“末位淘汰制”不过就是让教师在县城的学校郊区的学校、山区的学校之间兜圈子,从这里到那里转来转去而已。从理论上讲,“末位淘汰”的管理制度,好像是对教师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反而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尚立富:那么,“后果自负”的害处是什么?

李瑾瑜:在教育行政官员的训话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好好教,不好好教后果自负!”这使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显得非常孤立、孤独和无助,他没有办法获得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实事上,学校是既成就学生又成就教师的地方,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师实现良好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一切都是在被规定、要求之中。教师做好了是校长领导有方,如有差错都是教师的问题,这种状况实在太无理了。

状态!教师专业发展“步履瞒跚”

尚立富!“管理和使用”教师的思维方式,会让农村教师陷入怎样的状态?

李瑾瑜!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出现了这样几种农村教师!一种是无助的教师,想做事而无助一种是无奈的教师,想做的事没有办法去做,受到的是限制,感到无奈;还有一种是无望的教师,他们感到当教师根本就没有希望,尤其是支撑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代课教师,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里。由于这些情况,还导致一些无为的教师,无所作为。最后教师们陷入于一种非常可怕的孤独孤立、无助的困境,这也是他们专业发展中的真正困境。由于农村教师出了问题,农村教育不能变得好起来。

尚立富!这样看来,农村教师确实是急需加强培训了。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教师培训问题?

李瑾瑜!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待教师的思维方式已经普遍化和固定化,因而对教师的认识和研究往往是批评、要求、命令、责备和抱怨的方式。教师培训也是被这种方式所影响,没有把教师当作有经验、有能力、有需求、会学习的发展主体,而是当作教师由不合格变为合格、由不适应变得适应的权宜之计。

正因为这样,如今的教师培训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欢喜,是大家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教师不参与培训不行但让人忧的是教师培训的理念、模式、方法没有根本的改变,因为我们的教师观没有真正改变。

正是我们没有一种站在教师立场上的思维方式,没有从教师实在的困境当中去理解教师,也就不会对教师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帮助。农村教师的需要究竟是什么?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中的真实困难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有谁能站在教师的立场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呢?

尚立富!从“教师立场”来看,您认为我们在农村教师管理上存在哪些不适合教师发展的障碍问题?

李瑾瑜,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急需关注和解决。

教室里搭上几张木板,上面铺好从家里带来的花花绿绿的床单被褥,就成了孩子们的大通铺宿舍。由于学生多,如果谁起夜回来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睡的地方。冬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煤来生火,孩子们就靠互相的体温来取暖。

1.农村教师受“科学量化”教学评价的影响太重,教师的工作常常被用数字来考量,这怎么能让教师在专业自主的原则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呢?

2.批评状态下的听课、说课与评课,教师的课总被要求进行“是好还是不好”的价值判断。

3.各种要求下的工作程序。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被各种规定严格地要求,比如备课、教案、上课、批改作业等,都被学校定格了。

4.严格限制下的工作环境。

5.权利与义务失衡的工作路径。我们不断从义务的角度上去要求教师,却很少从权利保障的角度上去关心教师。最典型的就是教师的培训问题,只把培训当作教师的义务去要求教师,根本没有当作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加以保障。

出路从“理解与帮助”教师开始

尚立富: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瑾瑜!说到解决之道,我认为最为根本的是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切实确立“要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从理解与帮助教师开始”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再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必须重建“农村教师”概念,我们现在一提“农村教师”,就像我们提“农村”和“农民”这些词一样,已经给它附加了很多的歪曲之意,这些含义常常会挡住我们的目光与思路第二,要确立新的学校发展观,让校长们意识到,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第三,要重振学校伦理文化,从关注教师个体走向建设教学集体第四,要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尤其是从管理角度和专业方面给予的支持第五,要培育农村教师的积极心态第六,要建立农村教师“赋权”与“增能”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