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大你的优点
15769000000034

第34章 有意曲解“恶意”

在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都在排队购票。突然,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挤到售票窗口前,高声抱怨: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大事。并且还转着圈地向周围人叫嚣:“看什么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购票的人都受到了影响,秩序有些乱。

这时,一位售票员认真地向众人问询:“谁能帮这位先生恢复一下记忆,他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众人哄堂大笑,那个人当时就没了脾气,乖乖地站到了队伍后面。

在这个故事里,那位旅客的叫嚷本意是想表现自己的不可一世,没想到那位机智的售票员却故意曲解他为失忆患者,这样就令他陷入尴尬的境地,从而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用这种有意曲解对方本意的应对策略,还可以对付那些喜欢含沙射影的人。

一个人去集市买毛驴,驴市挤满了农民。有个华而不实的人路过这里,阴声阴气地说:“这个地方除了乡下人,就是毛驴。”

买驴的人听了,就反问他:“那您准是乡下人了?”

“我怎么能是乡下人呢?我是……我……。”

“那你是什么呢?”

只见先前那个趾高气扬的家伙低头开溜了。

那个华而不实的家伙本想张扬一下自己的高人一等,所以置身事外地把乡下人和毛驴相提并论,没想到机灵的买驴人故意不理会他的本意,把他也牵连其中,并先发制人肯定他是乡下人,结果那家伙出于本能,矢口否认。既然不是乡下人,那么按照他刚才说过的话,他还能是什么呢?

据说武术家跟人交手,主张不接招,就是他打他的,你打你的,完全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双方你来我往,打成一团。真正的武术对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往往外人还不知怎么回事时,胜负已经见了分晓。所以有句拳谚说:“硬打硬进无遮拦”,指的就是完全不买对方的账,就算对方是装甲车,你也应该不顾一切向前冲。在辩论时,也需要这种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的攻击方式,才能够避免受对方的支配。

俄国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到朋友家参加一个音乐会,可没想到音乐会的节目实在太糟。开演不久,赫尔岑就捂住耳朵打瞌睡了。

女主人对赫尔岑的举动有些不高兴,她问他:“你不喜欢我准备的音乐会吗?”赫尔岑摆摆手,说:“只是这些曲子不太上档次。”

“你说什么呀?这可全都是流行乐曲呀!”女主人大呼小叫起来。

“难道流行乐曲水准就必然高吗?”赫尔岑平静地问女主人。

“那当然。水准不高怎么能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之后,微笑着问女主人:“你认为流行性感冒水准高吗?”

那位女主人本想用乐曲的广泛流行来证明自己准备的音乐会曲目水准极高,不料却受到赫尔岑以流行性感冒作比喻给予否定。这里,赫尔岑就是运用了“你打我也打”的辩论策略,令对方无言以对。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就会明白,赫尔岑是在诡辩,因为感冒和音乐完全不具可比性。但这种诡辩恰是“你打我也打”策略的实际运用。正如拳击的目的旨在打倒对手,辩论的目的无非为了迫使对方住嘴。因此,总结两者的共性,那就是:无需顾虑手段高下,胜利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