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40

第40章 不要看轻自己的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孩子非常热情地跑进厨房里帮母亲刷碗,不小心把饭碗掉到地上,碗摔碎了,母亲怒不可遏地看着孩子,大声斥责说:“谁让你洗碗了,不让你洗你偏不听!”孩子伤心地哭起来,母亲见状更生气,吼道:“闭嘴,不准哭,滚出去!”

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一种“我是大人”的心理,他们会在某一天把父母的手甩开,独立行走,独立做事,以显示他长大了。这种表现更多地显示在对一些陌生事物的尝试上,他常常要帮大人干活,或者干脆抛开父母,独立行动。这时候,他做事情的失败率肯定是很高的。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做这些事情,孩子做成了,不屑一顾;孩子做错了,就大声地责备。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破坏,时间长了,他就会失去尝试的热情而过分地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失去独立能力,变得不敢相信自己,不敢正视自己,结果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

杨莹莹是辽宁省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还是数学课代表。但在期中考试中,因为一时失误,数学卷中的最后一题做错了。数学成绩公布后,杨莹莹家里的天塌下来了,父母对她进行轮番轰炸。“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做什么都不认真。”“你是弱智还是缺心少肺,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下次再出错,小心给你颜色看!”结果,杨莹莹在这种压力下,期末考试成绩更差了。到了初三的期末考试,她的学习成绩排在了全班的第45名。

由于孩子本身面对失败时,已感觉到心灵受到创伤,如果父母在这时不能了解孩子,反而加以责骂,那就表示父母不信任孩子的善意,孩子会将一切都解释为恶意,从而不敢再去接触这些失败。

有位家长曾问一位著名教育家:“我的孩子一点独立能力也没有,事事都靠家里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育学家说:“你的孩子洗碗时摔过碗碟吗?”

家长说:“摔过。”

教育学家说:“你对他什么态度?”

家长说:“我当时就把他大骂了一顿。”

教育学家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父母总是害怕孩子的失败,容不得孩子失败,就等于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思索和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或许就是父母理想中的“好孩子”,但他未来事业中注定要成为一个束手无策、依赖性强、面对困难没有积极心态的人。

试想一下,一个身体强壮、背阔腰圆的年轻人两手插在衣兜里,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是件多么让人头痛的事呀!

世界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再了不起的将军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让孩子勇敢地尝试,因为无论任何事情,只要勇敢地尝试,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的。如果因为恐惧失败而放弃任何尝试的机会,那就永远也不会进步。不能勇敢地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尝试过,则由于对实际痛苦的亲身经历,而使得这种体验为将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从小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父母的教育和面对孩子失败的态度。“没出息”、“无能”,这些字眼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但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最高。面对孩子的失败,这些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伤了多少孩子的心!作为父母,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斥责,评头论足,那么父母会痛心地发现,孩子真的如父母所说,变得“没出息”,变得“无能”了。

医学家史蒂芬·格雷,在医学界取得的成就被世人所称道。有一次,一名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这样杰出成就的呢?他说:“这和母亲对我的教育有关。”

格雷小时候,有一次尝试着到冰箱里拿瓶牛奶,结果他没有抓牢瓶子,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了满地,母亲听到声音跑进来,看到他正胆怯地站在那里。母亲不但没有斥责他,反而高兴地叫起来:“简直是牛奶的海洋,太漂亮了,你是不是该到海洋里去游泳呀。”

格雷当然乐意这么做,他坐在牛奶里高兴地玩耍了一阵子。

过了一会儿,母亲说:“这个海洋是你制造的,现在你必须把它收拾干净。”他拿了一块海绵吸起了地上的牛奶,母亲帮他用拖把擦掉牛奶。然后母亲又把奶瓶里装上水,放在冰箱里,教他如何正确地拿到牛奶而不让瓶子从手里掉下来。格雷说:“这堂课改变了我的一生。”

列宁曾经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失败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失败。在西方国家里,父母很尊重孩子的这种权利。他们明白,失败对孩子来说并非坏事,失败可以使孩子更勇敢地面对挫折。比如,孩子摔了东西,和伙伴打架了,把其中某一物件拆散而装不上,他们都不理睬,让孩子从中体验失败,学会如何应对。西方父母的教子经验,值得我们的父母去学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孩子的失败呢?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家玛亚利·蒙台梭利给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自己能为自己铺床单,但孩子铺床单的本事并不大,铺出来的床单皱皱巴巴。妈妈看了马上叫起来:“我的天!搞得乱七八糟,你这是干什么啊?”

接下来,蒙台梭利指出,那个指责孩子的妈妈破坏了孩子的热心、他的生命力以及做事情愿望,到了下一次铺床单时,他就会变得畏缩地离开,并且说:“这样吧,妈妈你来铺吧,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面对这样的情况,蒙台梭利认为,妈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孩子说:“我们需要换床单了,来,我们再来做这件事。”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误,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我们给孩子的自由是相对的。比如,给予孩子在教室中自由活动的自由,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的自由,孩子自由选择学习或娱乐的自由,自己选择独处或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自由……但所有自由必须限制在不可以干扰或伤害别人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