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77

第77章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机能正常,而且也包括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强烈的情绪波动或持续的紧张会扰乱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这种状况如果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心身障碍,甚至引发身体的病变。

儿童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为自我适应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良好的心境。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善于适度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对人生的积极的态度,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是能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过分嫉妒别人的长处或顾忌自己的缺点,缺乏自信。

三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友好地相处,愉快交往,恰当地表现自我,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各种问题,并且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还呈上升趋势。

据北京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统计:儿童心理障碍的患者1993年占67.71%,1994年占80.77%,1995年占90.78%,呈直线上升趋势。

据对大学生退学原因调查,第一原因就是精神病。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往往一点挫折就会使其心理不堪承受,出现精神疾患、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实在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注意。

西宁某中学学习较好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思想包袱很重,集体上山大量吞服舒乐安定片轻生,幸亏被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据查有的家长对孩子说“考不上90分就别回家”等话,学生害怕成绩不好遭家长打骂,才做了这样的糊涂事。

试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这些孩子即使这次不出事,能保证他在今后面对更复杂的生活时不出事吗?

这些问题使家长迷惘、教师困惑,它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以后将危害于社会。其病根在于不当的家教方式、激烈的学业竞争和枯燥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缺乏心理健康指导。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只有同时具备健康躯体和健康人格的人,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家长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人格,以使孩子有能力迎接未来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