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78

第78章 培养孩子自立的性格

自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自立包括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简单来说,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一旦具备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把握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欣喜万分。他们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老夫妇一直这么娇宠着他,什么事也不让儿子做。结果,儿子长大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饿着,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饿了就吃。可是,等他们出远门回来,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他们的儿子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而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当然,这个故事可能被演绎了,但寓意深刻、警人。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能有什么用?没有自理能力,只能是父母的负担、社会的负担。但是,我们现在有些父母的确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独生子女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孩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后果,自立也就根本谈不上了。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立是强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首先一定要做强者,做生活、工作的强者,而要做强者,就必须要自立。

其实,有时候阻止我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所以,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困境和磨难。同样,阻碍孩子发展的通常不是贫穷,而是太多的拥有。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前者,那么就需要让孩子自立。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就是要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地放开手,给孩子长大的机会,让他自己长大,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正如中国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所说,“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就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自立的精神。”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所以就必须为孩子做这做那,那么孩子可能就因此没有“长大”的机会了。

有一位母亲为她的儿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寻求解决的办法。于是,这位母亲和心理专家的对话开始了。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穿衣服系扣子的时候,把扣子系错位了。从此之后,你是不是就没有再给他买过带扣子的衣服了?”那位母亲很惊讶,然后她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切菜的时候,切破了手指,从此之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厨房了?”那位母亲更惊讶了,连忙说是。

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的时候,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还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然后你就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时,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还是说了一句“是”。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你又尽全力动用了自己的权力和关系,为他找到了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职位,是这样的吗?”专家又问道。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她终于忍不住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这些您是怎么知道的呀?”

“从那个系错的扣子知道的。”专家回答说。

这位母亲问:“那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在他没有钱时,你给他送钱去;在他要结婚的时候。你给他准备好房子;当他生病的时候,你带他去医院。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关于其他的,我也就无能为力了。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给孩子一次让他长大的机会,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专家最后说。

这位母亲和专家的谈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我们父母辛辛苦苦亲手为孩子挖掘的,因为我们过分庇护孩子。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立能力。

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就不依靠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雪天还穿着少许的衣服在雪地里爬,大人们却一点也不心疼,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放开手,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天空中翱翔,在风浪中成长,学会走好前进中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