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15771000000087

第87章 在别人面前称赞孩子

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相反,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只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父母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心理也就愈淡薄。”可见,在别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和训斥孩子,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赏识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对孩子要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因此,父母应该把对孩子的赏识扩展到别人面前,要善于当着别人的面赏识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有一天,杨信学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在路上偶然遇到了好友韦凌宇和他的女儿,故友重逢,难免一番客套。一阵寒暄后,他们都将话题转移到了彼此的孩子身上。

杨信学问韦凌宇的女儿:“小朋友,你几岁了?”韦凌宇的女儿性格比较外向,一点也不惧生,她很高兴地回答说:“叔叔,我今年6岁。”杨信学又问:“上学了没有?”她回答说:“上了,在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杨信学继续问:“老师今天教的什么呀?”韦凌宇的女儿回答说:“教的拼音。”“能读给叔叔听一下吗?”“当然可以!”说着小女孩张大嘴巴,发了一个“a”的音。尽管发音不是很准,但杨信学还是夸赞说:“嗯,读得真好!小朋友真棒!”

随后,韦凌宇也亲切地问杨信学女儿问题,小女孩正好也上一年级,与韦凌宇女儿学的是同样的内容。韦凌宇让女孩读“o”,女孩很认真地发了一个“o”的音,尽管她读得很到位,但出于客套,杨信学还是很谦虚地说自己女儿读得不太好。

接下来,韦凌宇又问了杨信学女儿其他几个问题,谁知女孩一反常态,将脸扭到一边,冷冰冰地回答说:“不知道!”韦凌宇自觉没趣,杨信学也觉得很没面子,就圆场说:“还是你女儿乖巧能干,什么都会,要是我女儿能赶上你女儿一半就好了。”说着杨信学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韦凌宇安慰说:“孩子还小,不用着急,一切慢慢来。”

聊了一会儿,天色渐晚,他们各自领着孩子往回走。临别时,韦凌宇的女儿很有礼貌地对杨信学和他的女儿说:“叔叔再见,姐姐再见。”杨信学轻轻地拍了女儿一下,示意她跟别人说再见,可女儿毫不理会,一个人气冲冲地朝前面走去。杨信学无奈,只得尴尬地跟韦凌宇笑笑,并代替女儿跟他们说再见。

杨信学追上女儿,严厉地教训她说:“你看人家妹妹多有礼貌,哪像你,连招呼都不跟人家打一下就跑了,真是太不像话了。人家比你还小,但什么都比你做得好,你得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女儿不服气地说:“那些问题我都会,只是我不想回答而已。你为什么说话老是偏向别人,一点都不像是我的爸爸。”说完,女儿低垂着头,委屈地哭了。

杨信学这才知道,原来因为客套,在韦凌宇面前贬低了自己的女儿,使女儿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从那以后,杨信学再也不拿女儿跟别的孩子作比较了,也不在别的家长和孩子面前夸奖自己孩子的优点。因为无论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自己家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都是柔弱的,都需要别人的呵护和赞美。

从事例中可以看出,孩子比成人更爱面子。他们对于批评与赞扬是极其敏感的,如果孩子一有过失,父母就公开宣扬出去,使孩子当众出丑,其结果只会加深孩子的被训斥的印象,感到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因而产生自卑,产生逆反心理。恰恰相反,如果孩子被父母当众夸奖,对其则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当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时,不管孩子是否在场,都要怀着赏识和尊重的心态去谈论他们。

当然了,当众夸奖孩子要讲究技巧:

第一,态度必须认真和真诚。不能因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别人而故意吹嘘、夸大孩子的优点。

第二,必须有根有据。要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来赏识孩子,不能为赏识而赏识,凭空捏造事实,让孩子感觉在作假。

第三,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夸奖孩子应该大大方方,有的父母只说一半就停了下来,表现出谦逊、不好意思的样子,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父母在故意卖关子,在夸耀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第四,要适可而止。父母不要说起来没完,让孩子感觉不自在。要知道,赏识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说的多了反而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