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晋商之魂:200年老店的昌盛秘诀
15771600000046

第46章 曹三喜

曹三喜是使曹家由一个农民走向一代巨商的关键性人物,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到了原东北热河省的三座塔村,以种菜、养猪、磨豆腐为生,生活十分艰辛。略有积蓄后,开始利用当地盛产的高梁酿酒,酿酒业就成为曹家发展的第一个行业。曹三喜有了钱以后,不过奢华生活,而是把它投入到其他行业的发展中,用来扩大再生产。所以他的商业很快又发展到杂货业、典当业。三座塔村也随着地方的繁荣,人口日益增多,政府在这里建立朝阳县制。至今当地还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

曹家生意不断扩大,由朝阳逐步向沈阳、锦州、日本等地扩展,最终于明末在东北创建了其雄厚的商业基地。

1664年清兵入关,曹三喜的生意由关外向关内发展,首先回到太谷设号,以太谷为中心向中原各大城市辐射。他共有七个儿子,把资产分为七份,使各自成立门户。但在商业经营上仍合资进行,七家各出资本十万两,组织总管理处,名为“曹七合”。在太谷开设的商号,也由这里出资。后来因有一个儿子带着财产出门承嗣去了,遂把“曹七合”改为“六德公”。他们合资开设的商业,发展到清道光、咸丰年间,达全盛时期。当时曹家在全国各地的商号,星罗棋布,不下几十处。其地区由莫斯科到大江以南,由济南、徐州至兰州、新疆。其经营项目有票庄、银号、钱庄、典当、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茶叶……其中以账庄、钱庄为最多。曹家商号中,以硕金德、用通五、彩霞蔚、锦泰亨、锦生蔚、三晋川等37处最为有名。硕金德账庄在乾隆、道光年间,资本达到一百万两左右。

曹家自曹三喜在东北以苦力经营起家,一直到曹克让及其子衰落时为止,共计24代。据估计,曹家拥资近千万,声势显赫数百余年之久,即从满清入关时算起亦三百多年。这在山西封建商业资本中说来,算得上名列前茅了。然而,曹家的商业毕竟系一种封建的资本经营方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政局的演变,就逐渐衰落。辛亥革命以后,白银改银元,银元又改为钞票。即此一项,曹家亏赔即达百余万两。1919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曹家设在莫斯科、恰克图、伊尔库茨克和蒙古库伦的商号,由于币制改革,损失百余万两。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三省,曹家商号均被侵没。至此,曹家在东北的企业,便全部垮台。

东北原是曹家的发家致富所在地,东北的企业一垮台,便把关内及太谷各号拉垮。曹家子孙又多吸食毒品,庸碌无能,根本不问号事。而各号“当家的”和“掌柜的”也都趁势移花接木,各饱私囊,于是显赫数百年的曹家商业,遂一蹶不振,终至衰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