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22

第22章 饮食营养(19)

忌吃变馊的饭

热天,饭菜隔夜就变馊,气味酸臭。这是因为食物沾染葡萄球菌所致。致病性葡萄球菌在饭菜、熟食里生长繁殖,不仅分解、破坏了食物里的营养,使食物发酵、酸败、变色、变味、发黏等,还会产生肠毒素。据研究资料表明,葡葡球菌在奶类、米粥中生长繁殖4小时以上即产生肠毒素,在糯米凉糕、凉粉、米饭等食物中五六小时后也产生肠毒素。这种肠毒素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头晕、头痛、发冷、低烧等症状。也有的人因剧烈呕吐、腹泻,引起大量失水和虚脱的症状。

有人将馊的饭菜加碱回锅,认为这样可以去酸消毒,其实事与愿违,这样不但不能消毒,吃后还对人体有害。因为葡萄球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肠毒素耐热性强,经一般烹调加热是不能破坏毒素的,所以食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肠毒素有多种,有一种B型肠毒素在99℃的高温下,须经87分钟方能破坏其毒性,否则人吃了仍会发生食物中毒。

忌用开水蒸馒头

家庭蒸馒头一般都用开水蒸,其实这样并不好,因为生馒头突然放入开水的蒸笼里,急剧受热,馒头里外受热不匀,容易夹生,蒸的时间也就不得不延长。如果锅里放入凉水就上笼,温度上升缓慢,馒头受热均匀,即使馒头发酵差点,也能在温度上升缓慢中弥补不足,蒸出来的馒头又大又甜,还比较省火。所以说,忌开水蒸馒头。

不宜吃用硫磺熏蒸的馒头

市场上常可见到有些小贩卖的馒头蓬蓬松松、洁白美观,很是诱人,但走近一闻,即可嗅到一股刺鼻的硫磺味。这就是用硫磺熏蒸的馒头。这种馒头虽然又白又大,但却是不宜食用的,对人体颇为有害。

这是因为,硫与氧发生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遇水会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但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而且会破坏维生素B1,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工业用硫磺中还含有砷,人吃了,会发生砷中毒,危害更大。因此,用硫磺熏蒸的馒头不宜食用。

忌用开水泡饭

吃饭吃到最后时喝一些菜汤是好的。因为吃菜时,蔬菜的许多养分都到汤里去了。喝菜汤还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可以帮助消化。喝了汤,胃液会变淡,但不久又会分泌出新的胃液来,维持一定的浓度,不会妨碍消化。就是汤喝得比较多,也会迅速进入肠内而被吸收,不至于有害。不过,喝菜汤时,应该等饭在口中嚼烂以后再喝,不要让它有“送饭下肚”的作用。

但是,如果吃开水泡饭或水分很多的汤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因为水分多了,食物往往还没有嚼烂就随水“送”了下去。唾液和食物也没有充分混合,这就直接妨碍消化。所以,忌用开水泡饭吃。

忌蹲着吃饭

蹲着吃饭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下蹲时胃肠呈受挤压状态,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另外腹部动脉受压,胃部毛细血管得不到足够新鲜血液的补充,会导致消化功能的减退。再则,蹲着吃饭也是不科学的吃饭姿势。因此,忌蹲着吃饭。

忌食长芽的花生米

在温度高、湿度大、氧气足的环境中保存花生米,容易使花生长芽,也是霉菌生长的良好环境。食用长芽的花生是有后患的。因为花生长芽后,破坏了外皮,容易生曲霉、寄生曲霉等。这些霉菌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属致癌物之一。因此,不要食用长芽的花生米。

吃粗粮杂食好处多

要获得多种维生素的足量供给,最重要的是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尤其是要多吃粗粮,食物种类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日本营养学家在连续观察和记录了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饮食,检测他们血液中各种营养素浓度,并测试他们的语言记忆能力后,发现人衰老的程度与血液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叶酸等含量的高低有关。当上述维生素缺乏时,其衰老程度明显加重,衰老速度加快。

例如谷类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就主要存在于其糊粉层和谷胚中,加工精度越细,这些营养素失去得就越多。因此过于精细的米面反而没有糙米和全麦粉等防衰老的作用强。

人体是一个整合的有机体,需要各方面的营养物质维持机体的机能和生命的活力。以微量元素为例,如锌、硒、硼、锰、铬等,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到体重的1/10000,但却能明显影响人的生老病死。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地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因此人的食物越杂越好,只有杂才能互补。

以麦类粮食作物为例,除了小麦外,还有杂粮大麦、元麦、莜麦、燕麦、黑麦、荞麦和青稞等。它们的营养作用各有千秋,有的能防治冠心病,有的能防治糖尿病,有的能降血脂,有的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的则能保持和恢复血管的正常弹性……

除了粮类食物以外,蔬菜水果、飞禽走兽、山珍海味等,都应全面涉猎,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粗粮杂食也符合中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的饮食理论。《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谓“五谷”是指稻、黍、秫、麦、菽,即稻类、黄米、高粱、麦类和大豆。所谓“五果”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硬果。所谓“五畜”是指牛、犬、羊、猪、鸡。所谓“五菜”是指葵、韭、薤、藿、葱。自《黄帝内经》问世后,2400多年来中国人的食物圈子早已超出了上述范围,但在日常饮食中坚持杂食这一食疗观点却永远不会过时。

忌用热水浸年糕

年糕的主要成分是米淀粉。

米淀粉的分子结构有直链与支链两种,前者的分子卷曲紧密,但黏性差;后者的黏稠度很强,显得软糯。年糕在加工中,虽会相继发生膨润、糊化及老化,但直链分子因黏性差,仍会有少部分淀粉颗粒溶出而分散于冷水中,支链分子却始终能保持着坚固、光洁、不易碎裂的特点,并能继续吸水膨胀浸润。如果用热水浸年糕,就会使黏稠度很强的支链分子也溶于水中,从而使年糕松软,甚至散开,同时还会使很大一部分营养溶于水中损失掉。故忌用热水浸年糕给儿童吃。

食发霉的花生、玉米易致癌

每100克玉米中含蛋白质85克,脂肪43克,糖类722克,能量13984千焦,钙22毫克,磷120毫克,铁16毫克,还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硒、镁等;其胚芽含52%不饱和脂肪酸,是精米精面的4~5倍;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卵磷脂及镁等,含亚油酸高达50%。上述物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天然维生素E可增强体力及耐抗力,中老年人常吃玉米及花生食品可延缓衰老。

玉米除了含有较多微量元素硒、镁外,还有丰富的赖氨酸、木质素以及被称为致癌化学物“手铐”的谷胱甘肽等多种抗癌物质,能破坏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因而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癌食物,特别能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

除了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病外,玉米适宜一切人食用。特别是那些长期食用精米精粉和精制食品的人,更应该食用一些玉米。

花生和玉米的油性非常大,如果在贮藏中受热或受潮,就会滋生大量的黄曲霉菌。发霉的花生或玉米很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其毒性比氰化钾还要强10倍。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喂老鼠,一年后可使老鼠发生肝癌。我国肝癌高发区的花生、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都非常高。

为了防止吃进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和玉米,吃前应将变色、发霉和破碎的花生和玉米全部挑出扔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味苦,万一吃到嘴里应赶快吐出来。

做好家庭防蝇、防鼠、防尘工作;剩米饭以及其他熟食品在食用前必须高温加热,一般应达到100℃,保持20分钟。已发现有酸味变质的淀粉类食品忌食用。值得注意的是,由该菌引起的中毒食品大多没有腐败变质现象,在进行感官检查时除米饭有时微有发黏以外,或者稍带异味,大多数食品都可表现为完全正常的感官形状。

尽量做到不剩或少剩食物,剩米饭应在浅盘中摊开,快速冷却,在通风阴凉处存放,并加以覆盖。一般忌放置时间过久,最好不要过夜。

不宜多吃木薯

木薯,又名树薯,因其块根内含有丰富的淀粉,经济价值较高,一般作为提制淀粉和酒精的原料,也可食用和作饲料。

木薯的块根含有一定量的亚麻配糖体及亚麻配糖体酶,有些人认为火烤、煮熟即失去毒性,结果却造成中毒。

中毒原因,是吃进的木薯在胃肠道经水解释放出氢氰酸,氢氰酸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它能与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得红细胞虽仍能携带氧气到身体各组织中去,但组织细胞无法利用氧气,造成细胞内的窒息,使机体严重缺氧。同时,氢氰酸本身还可能损害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所以,中毒后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头痛、腹痛、面露恐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冰凉、呼吸急促、四肢抽搐,亦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木薯产区或者是吃木薯的其他地方,应进行卫生防病宣传,注意食用方法,成人一次不可多吃,特别是空腹时更应少吃,儿童应禁止食用。

未煮熟的豆类食物不宜食用

未煮熟的豆类食物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因子,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皂素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会引起局部充血、肿胀及出血性炎症,还可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引起溶血,使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未煮熟的豆类食物不宜食用。

吃粽子4忌

粽子虽好吃,但不能多吃,而且要注意卫生。因为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而糯米带气滑肠,不易消化,如果保管不妥,吃得不卫生,还会导致疾病,因此,应注意以下4忌:

(1)忌生。粽子要扎得小一点,一定要完全煮熟。

(2)忌不洁。保存应放在篮子里,悬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防止苍蝇、蟑螂、老鼠咬。

(3)忌久存。粽子扎好后,最好在3~4天内吃完,如隔天吃,要回锅加热。

(4)忌滥吃。患有肠胃病或者病后初愈的人都不宜吃粽子,以免带发老病,诱发新病。小孩由于胃肠功能较差,如果不节制,放开肚皮吃,也是很容易出毛病的。所以,有胃肠病的人,特别是老人、小孩应尽量少吃粽子,并且要蒸后趁热吃。

黄豆不宜多吃

豆类食品中以黄豆的营养最丰富,故有“豆中之王”、“植物蛋白肉”之誉称。足够的蛋白质虽为人体健康必需,但黄豆及豆制品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因为黄豆中的蛋白质能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如过量摄入,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使人疲倦、乏力、嗜睡等贫血症状。黄豆中还含胰蛋白酶抑制素,吃得过多,产生消化不良。

红豆不宜加盐吃

红豆能促进心脏活化,并有利尿、消肿的功能。但是,红豆制品只能做甜食,如为了口欲加上盐,利尿的功能就会减半。而且甜咸参半的食物,吃后使人神经不安。

不要多吃炒豆、爆豆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小麦的36倍,玉米的42倍,稻米的5倍,番薯的10倍,比牛肉、鸡肉、牛奶高2倍以上,比猪肉高1倍,且品质较好,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大豆的脂肪含量也很丰富,高达15%~20%,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此外,大豆中还含有特殊的成分——皂甙,具有抗炎症、抗溃疡及降血脂的作用。每100克黄豆中含碳水化合物253克,热量1725千焦,粗纤维47克,钙367毫克,磷571毫克,铁11毫克,维生素A原04毫克,维生素B1079毫克,维生素B2025毫克,烟酸21毫克。

大豆,特别是黄豆,性平、味甘、无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大豆可以预防动脉硬化,抑制人体发胖,防治缺铁性疾病,补充儿童和中老年人的钙质,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积存,增强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力,降低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

在大豆的家族中,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它所含的钙质比青大豆多50%,比黑大豆多45%;它所含的磷,比青大豆多8%,比黑大豆多27%;它所含的铁,比青大豆多1倍;它所含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也都比青大豆和黑大豆要高。只有烟酸、蛋白质和热量稍比其他大豆低一些。

青大豆的子实表皮是青色(成熟后也带有黄色),青大豆主要用以嫩食,供炒食和煮汤,有补肝养胃、滋补强壮之功效。

黑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有长筋骨、悦颜面、乌须发、明目宁心和延年益寿之功。

白大豆亦称“饭豆”,宜作煮粥的原料,与红枣、粳米共煮粥,味道香甜,宜于老弱病残者食用。

黄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素,能妨碍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消化。为了使黄豆容易消化,就得破坏这类物质。于是人们将黄豆研制成豆制品,经过加工的各种豆制品,胰蛋白酶抑制素大多数被破坏,其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可消化率达90%以上。特别是豆腐,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达95%。而炒豆、爆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基本没破坏,故不要多吃。

忌吃未煮熟的黄豆

生黄豆中有两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种是胰蛋白酶阻碍因子,另一种是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阻碍因子抑制体内蛋白酶的作用,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生食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血球凝集素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这两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均易被破坏,经煮熟后就不会中毒。

不宜多吃臭豆腐

臭豆腐虽然闻着很臭,但是吃起来味道却很鲜美。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适当吃点臭豆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臭豆腐所以值得吃,是因为做臭豆腐要用上好的黄豆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要经过制坯(泡豆、磨浆、滤浆、点卤)、前发酵、腌制、后发酵等数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约需50天左右的时间。在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被充分水解,由此而产生的硫化氢具有刺鼻的臭味;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而产生的氨基酸,却又具有鲜美的香味。这就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的道理。

据分析,每2块臭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而臭豆腐由于经过微生物发酵,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臭豆腐发出来的是硫化氢的臭味,对人体却是有害的。

臭豆腐虽可吃,但不宜多吃,更不宜天天吃、餐餐吃。

高粱忌与中药附子同食

高粱的营养价值与玉米近似,稍有不同的是高粱子粒中的淀粉、蛋白质、铁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脂肪、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含量又低于玉米。据测定,每100克高粱米中含有蛋白质84克,脂肪27克,糖类75毫克,钙7毫克,磷188毫克,铁41毫克,维生素B026毫克,不含维生素C,含热量1525千焦。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因此,以高粱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癞皮病”。

高粱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健脾、养胃、止泻。适宜于小儿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高粱性温、味干涩,忌与中药附子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