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15772200000049

第49章 医疗用药(5)

(5)忌酒。酒具有促进胃酸分泌,如果同服阿司匹林可损害胃部,导致溃疡出血;如果同服天滴灵、瘌特灵时,可出现头晕心跳、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有些人在酒醉时服用巴比妥类、冬眠灵、奋乃静等镇静药,结果引起中毒昏迷,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6)忌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时应避免油腻性食物,否则使药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忌口的西药

(1)服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时忌吃过多富含钾的食物,如紫菜、蘑菇、川冬菜、榨菜、土豆、荸荠、香椿、菠菜等,以免引起腹泻、腹胀、心律失常等高血钾病症。

(2)地高辛忌与含纤维的蔬菜、水果、谷类一起吃,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3)服用碳酸钙和碳酸氢钠时忌饮牛奶,因为服用此类抗酸药同时又喝牛奶,病人会因此而出现高血钾症状,如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另外钙盐在肾实质部位沉积,还可能因此而发生肾损害。

(4)服用奎尼丁或奎宁时应忌食橘子汁、牛奶、椰子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使尿液偏碱性,增加其药物在肾脏的再吸收而引起中毒。

(5)喉含片及止咳糖浆服药后忌马上喝水,因为喝水后会降低该类药物对咽喉黏膜的保护作用。

(6)服用优降宁、痢特灵时忌食用扁豆、蚕豆、巧克力、奶酪、葡萄酒、啤酒等,以免因此而发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等危险。

(7)大多数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片(肠溶片除外)、利福平、洁霉素等不宜与食物同吃,至少要间隔1小时,以免影响疗效。

(8)贫血病人在服用硫酸亚铁期间忌食海带、花生米等,以免妨碍铁的吸收,影响其疗效。

(9)异烟肼是结核病患者常服久服的一种药,在吃药期间忌进食存放过久的鱼,因为该食物含有很多组胺,服用异烟肼的病人体内组胺的代谢非常慢。机体本身组胺浓度就非常高,此时如果摄入这类食物,则容易发生中毒。

(10)服氨茶碱时忌吃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烤牛肉等,以免降低氨茶碱的疗效。服氨茶碱时忌同时喝咖啡,因为咖啡具有增强氨茶碱的作用,甚至会发生药物过量的中毒症状。

(11)服多酶片、维生素C、胃酶合剂、胰酶片时忌吃猪肝,因为猪肝是含铜的食品,在铜的作用下维生素C会加速氧化而被破坏,酶蛋白也会形成一种不溶性沉淀物,使它变性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止咳糖浆后不宜马上喝水

对于咳嗽,人们常用一些止咳糖浆来治疗,但是,不少人在服药后马上喝一些水,以消除口腔内的异味。殊不知,这样做是不当的。

医学研究表明:糖浆类药物不仅通过胃肠的吸收起药效作用,而且还通过糖浆对喉咙的“安抚”作用,使患者减少刺激或抑制咳嗽的发生。如果服用后立即喝水,就冲淡了药物在喉咙黏膜上的浓度,从而降低了疗效。所以服用各种止咳糖浆后,不宜马上就喝水。

蛇血蛇胆汁不宜生饮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生饮蛇血、蛇胆汁的习惯,这是一种很不卫生、很不科学的习惯,因为这很容易因此罹患各种寄生虫病。

有一例人体鞭节舌虫病:患者发高热、腹痛、腹泻,多次治疗无效,经检查发现肝细胞变性坏死伴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骨髓涂片亦显示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肠镜检查发现,自直肠至回盲部有大量大小不等的息肉状赘生物,肠黏膜亦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有寄生虫侵入。服用驱虫药后大便中找到大量虫卵,后又在大便中查到乳白色、半透明、圆柱形虫形体,经鉴定为感染五步蛇的鞭节舌虫所致。经了解,该患者曾生饮过五步蛇胆汁和蛇血,因而染上此病。因此专家告诫:要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生饮蛇血、蛇胆汁。

用药品种不宜过多

有些人有病无病长期服用药物和保健品,有些人更是喜欢多服药,一旦有恙,便大瓶小瓶、大包小包地取药,一把一把地吃药。这种做法是很不当的。

(1)药非良物,与毒相“通”:药是医生治病的“常用武器”,但医生并不把药看成是只有益处没有害处的东西。药和毒从来就是一把剑上的两个刃。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它能促使身体发生某种改变。医生的任务就是根据病人个体的需要,选择药物的品种和剂量,使之恰好能纠正体内存在的病理改变,并使机体恢复正常。但是,即使高度提纯的药,也往往会对不同脏器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病人因肠痉挛而腹痛,医生给病人用颠茄或阿托品来缓解肠痉挛,腹痛确实好了,但这类药又可同时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造成排尿困难;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干;使眼睛瞳孔散大,甚至激发青光眼。这就是说,即使只服用一种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得承担它的不良毒副作用,何况服用多种药了。

(2)两药相加,错综复杂:按照通常的力学观念,如果服用两种以上的药,会形成一个“合力”,必然会使病情大有好转。但实际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人们所认识的要复杂得多,而且这些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药与药之间,甚至与吸烟、饮酒以及饮食成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上述情况说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发生十分复杂的变化,轻者会降低药物的作用,重者则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随便多服药物,是不可取的。

总之,合理的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用药种类决不是越多越好,各种药物服进腹中更不是“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因此,当有了病时,还是请医生诊治,按医嘱服药为好。

服后不宜饮酒的药物

酒与药物能起一定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有些会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有些药物服用后便不宜再饮酒。

(1)呋喃唑酮(痢特灵):能抑制酒精氧化分解,使酒精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乙醛降解受阻。乙醛在体内积聚,可引起中毒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心动过速、腹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优降宁:它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在服此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而出现高血压危象,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皮下出血、胸闷、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3)降糖灵:糖尿病患者若在服此药期间饮酒,会因酒精抑制肝糖原的生成并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使降糖灵的作用增强,引起低血糖。同时,有可能造成乳酸中毒。

(4)胍乙啶、硝酸甘油:酒精可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使病人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症状。

(5)醋柳酸、炎痛喜康:饮酒会增加该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甚至会造成急性胃出血。

另外,服用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前后不宜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与巴比妥类安眠药有协同中枢抑制作用,可引起严重的中枢抑制,甚至会发生生命危险。

药物与酒的反应是广泛的,以上所举只是比较突出的。服药期间不饮酒,才是万全之策。

服抗菌药时不宜染发

抗菌药物易与染发剂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服用抗菌药物期间如染发,易诱发过敏反应,且比较严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及氨基苯甲酸、氨基水杨酸、磺胺等药物都有此反应。因此,在应用上述药物期间,不宜染发,如需染发,需待停药2个月后进行。

不宜嚼服的药片

糖衣药片在糖衣与药物之间,还包着一层肠溶衣。这种药片在胃内不会崩解,而在小肠内才会崩解、吸收。这样,就避免了药物对胃的刺激和避免了胃液对药物的影响。如果糖衣肠溶药片咀嚼后吞咽,因破坏了糖衣内的肠溶衣,药物在胃酸作用下,会降低疗效。因此,凡是用糖衣包裹的药片,都是不宜嚼服的。

不宜与食物同服的药物

(1)铁剂药物不宜与谷类食物同服:因为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谷物中含有磷酸和植物酸,它们会与铁剂药物中的有些成分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因此,二者不宜同服。

(2)酶制剂不宜与猪肝同服: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酶制剂是常用的药物,而金属铜可抑制酶制剂的活性,降低药物的疗效。猪肝是含铜丰富的食物,如果服用酶制剂的同时吃猪肝,猪肝内的铜就会与酶蛋白质及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因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其变性,从而降低疗效。

(3)服用肝素、双香豆素、枸橼酸钠等抗凝血药物时,不宜食用西红柿、菠菜、猪肝、木耳。

(4)服用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时,不宜同时食用牛奶、黄豆、豆腐、咸鱼、雪里蕻。

(5)服用异烟肼、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苯乙媾、苯丙胺、甲基胺等时,应禁食扁豆、蚕豆、腌鱼、鸡肝、牛肝、香蕉、果酒、啤酒、巧克力等食物。

解热镇痛药与降糖药不宜同服

医药学家经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很可能引起低血糖。当然,口服降糖药本身也存在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但毕竟极为少见。只要用药剂量适宜,按时就服,此副作用即可避免。据研究,解热镇痛药能影响口服降糖药的代谢,使降糖药在体内排泄缓慢,降糖药在血中浓度持续较高,从而造成血糖持续下降,结果导致低血糖,尤其是肾功能低下的老年人更易发生。水杨酸制剂在肝内可影响糖原异生,就是指甘油、乳酸、氨基酸等不能转化成糖原或葡萄糖以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大量服用对胰岛素分泌也略有促进,并减少降糖药从肾脏排除,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糖下降导致低血糖。但一般情况下,不长期大量服用不致发生严重问题。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吡酮类镇痛药。这类药物不仅影响肝脏内酶类活性,延缓口服降糖药的代谢,同时也影响降糖药与蛋白质结合,增强降糖作用,当其药效超过正常治疗水平时,即有引起低血糖的危险。

因此,当口服降糖药时,一般以不使用解热镇痛药为好,尤其是要注意不与降糖药同时服用。确因需要必须同时服用时,必须注意全身反应,一旦出现精神不安、心率加快、全身乏力、出冷汗、饥饿的异常现象时,应马上停用解热镇痛药,反应严重时应去医院抢救治疗。

新诺明与某些止咳糖浆不宜同服

伤风止咳糖浆、复方咳必清糖浆、敌咳糖浆以及小儿化痰止咳糖浆等,均含有不同数量的氯化铵成分,可使体液和尿液酸化,从而使新诺明中的磺胺溶解度更低,易在泌尿系器官中析出结晶并沉积,发生刺激和阻塞现象。因此,新诺明不宜与上述糖浆同服。如必须同服,可先服新诺明,隔2~3小时后再服上述糖浆。或者改服不含氯化铵成分的其他止咳化痰糖浆,如复方甘草合剂、杏仁糖浆、半夏露、宁嗽露、消咳喘、气管炎糖浆等。

避孕药与抗生素不宜同服

如果把口服避孕药与抗生素同服,不但会使避孕失败,而且会引起突发性出血。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又叫甾体激素,它进入人体,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肠内的细菌具有活性很高的水解酶——葡萄糖苷酸酶,这种酶能使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自体激素分解出来,然后在肠内再被吸收。口服抗生素可影响肠内细菌的活动,抑制甾体激素的肠肝循环,使血中苷体激素浓度降低,从而使避孕失败。

长效与短效避孕药不宜同服

长效避孕药与短效避孕药在药效、性状、服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一般每月只用1片,而后者则从月经第5天起,每天服1片,要连服22天。如果把它们同服,或者把长效避孕药当短效避孕药服用,结果往往会造成肝脏的严重损害,甚至会出现黄疸,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长效避孕药和短效避孕药是不可同服的,也是不可混服的,更不可把二者搞颠倒。

不宜与避孕药同服的药物

(1)抗生素药物:四环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都能使血中避孕药物浓度降低,影响避孕效果,故不宜与避孕药同服。

(2)利福平:可促进口服避孕药物中激素的代谢,使它从体内很快消失,影响避孕效果。因此,正在服用利福平的妇女,应选用其他避孕方法。

(3)抗惊厥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扑痫酮)、卡马西平、苯琥胺等药物,能加速避孕药物在肝内代谢,使其在血中浓度降低,同时还能引起出血,故不宜与避孕药同服。

(4)眠尔通:可增强避孕药的代谢,降低避孕效果。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不宜同时服用安宁类安眠药物;必须服安眠药时可用安定代替。

(5)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安替比林、咖啡因等:这些药物与避孕药同时服用,避孕药能促使这些药从体内排出,降低药效,甚至使其失去作用,因此不宜同服。如必须同时使用时,对乙酰氨基酚必须加大剂量。

(6)降压药物:避孕药能破坏降压药和利尿药的作用,引起血压升高并伴有低血钾,故不能同时服用。

(7)灰黄霉素: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在开始服用灰黄霉素以后的l~2个月经期,会发生经血量减少、闭经,或使避孕失败。

(8)麦角制剂:使用麦角制剂时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并影响周围血液循环,使深部静脉发生血栓,故不可同时服用。

(9)降血糖药物:避孕药能使胰岛素、苯乙双胍等降血糖药物作用减弱。若同时服用,必须增加降血糖药物的用量。

(10)抗凝血药物:避孕药能使抗凝血药物降低效果。若同时服用,必须增加抗凝血药物的剂量。

不宜用营养药代替营养品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营养药很多,不少人以为吃营养药比吃食物(营养品)对人身体更有益、效果更快更好,因而往往不惜花重金买药吃,以图强身壮体,岂不知这是一种误解。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物质主要靠食物(营养品)来供给,没有任何一种营养药能够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营养药仅仅是一种或一类营养物质,例如,鱼肝油仅含有维生素A、D,复合维生素B也仅含维生素B1、B2、B6而已。如果不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补充这种营养药,反而会造成疾病,所以,营养药只能对症酌量服用。要使身体健康强壮,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营养品(各种食物)来摄取各种营养,营养品是不宜用营养药来代替的。

不宜半躺着服药

卧病在床的人,吞服药丸、药片时,往往图省事只是探起身来半躺着或偏起头来服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半躺着或只探起身偏着头服药,很容易使药丸、药片在食管受阻,下咽缓慢,甚至还有可能使药片被食管里的黏膜粘住,引起反胃呕吐。如药片下咽缓慢或者被粘住了,由于西药的成分复杂,有可能在喉管里起化学作用,导致生物性食管溃疡,严重的异物感还会使人引起胸骨后疼痛,使病人难受。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站立吞服。不能下床者,也应上身坐直,以温开水一次性送服。

病人忌过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