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15773100000023

第23章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的诗论(2)

诗歌应该展现心灵世界而不是描绘外在事物,合乎艺术规律和法则的想象是把握象征、实现艺术目标的重要途径;完美的形式至关重要,形、音、义的对立统一能形成具有张力的象征。叶芝没有把诗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截然划分开来,没有把诗歌置于超尘出世的绝对领域。他的诗歌创作既有鲜明的象征主义风格,也表现出向传统复归的迹象。

(第二节)意象派诗论

意象派是活跃在1910-1918年间的英国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美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埃兹拉·庞德(1885-1972)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富有色彩、最引起争议的人物”。庞德的文论收入艾略特所编的《埃兹拉·庞德论文集》中,其中《回顾》一文着重论及意象派诗歌理论。

一、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

直呈意象。庞德等人主张诗歌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直呈意象,即把内在的情感和外在事物的审美形态化作一种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诗歌之中。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都接受了象征主义诗歌立足主观精神,重表现、轻再现的创作原则,认同对诗意的孜孜寻求和关于文学语言特殊性、象征性,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主张诗歌语言应在音、形、义三者和谐等方面追求审美,但他们不赞成把诗歌当作解读世界和人生奥秘的手段,用诗歌去追寻“彼岸辉煌”等神秘和抽象性的意蕴的主张,尤其是“暗示”和“直接处理”是两者之区别:前者基于理性沉思,牵动想象,指向神秘的形而上境界;后者源自直觉感悟,着力创造直观审美形象,在创造和接受过程中寻求主观客观同一。

语言要简捷、凝练、硬朗,以让诗意直观化。他认为,无益于表现的抽象化、散文化的形容词必须去掉;而莎士比亚的“黎明裹着绛红色的斗篷”,被庞德推为典范的诗句,因为里面有凝聚主体情感和自然景物审美形态的意象。

看重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所不同的是,象征主义很偏重诗歌语言重包含的音乐的审美特性,即空灵玄远的审美意境,意象派诗人则更热衷音乐内在的节奏和流畅和谐的旋律。自然、和谐是庞德很看重的审美范畴,在诗歌的音律方面,他反对硬凑韵脚,他指出:“韵律必须具有解说力”188。

二、意象: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

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瞬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庞德是一个创新意识极其强烈的诗人,他学习过汉语,翻译过唐诗,也研读过日本的俳句与和歌。189他在汉语的象形文字中领略了形与义、诗与情融合的奥妙,在东方诗歌中感悟了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意象主义诗论,提出了意象这一核心审美范畴。

庞德追求的是情感在审美化的自然中沉浸栖息,在主客、物我双边互动中完成二者内在的融合,使心灵与自然之灵共感。这也是意象派诗歌要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象”,指作品中直观的外在形象,它作用于创造者和接受者的视觉,“意”指作品中包含的意蕴,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思想倾向,它作用于接受者的意识和想象,植根于创造者与接受者的情感体验。象是意的特质载体,是意得以显现、能够被接受者感知的审美中介。二者在诗歌中化合为同一个复合的视觉形象:把物象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审美意蕴与创造者主观的感情体验的外化形态有机地同一化。进而意即象,象即意,形式与内容、主与客、物与我,水乳交融。

庞德认为,意象的获取过程便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其《在巴黎的地铁站》被推为意象派诗歌的开山之作:“人群中这些面庞幽灵般出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昏暗的地铁站中喧嚣杂沓的人群和其中不时浮现的儿童纯洁鲜亮的面庞是诗人观审的对象。从这首典范的意象派诗歌可看出,意象是一种视觉意识,视觉和弦。

庞德把诗作为将现实审美化和提升自己的内在情感、诗化心灵的手段,他还认为诗歌能诗化读者心灵,使之超尘脱俗。在他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乃至“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结语

象征主义文论基本一致的主张可以概要为:1、诗歌应该去表现世界万物深藏着深奥的意义,以创造自足的艺术世界;2、世界万物之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有着内在的感应关系,诗人的任务就是去揭示这种感应关系,去寻找思想对应物;3、诗人能够洞悉人生和世界的底蕴,赋予世界以意义;4、文学的表现手法不应是描绘和解说而应是象征、暗示;5、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音义不可分离的结合,指向完美的艺术境界;6、诗意凝聚在形式之中,形式先于内容,二者水乳交融;7、音乐是诗歌的属性,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8、诗人唯有梦幻般的状态中进行象征思维,才能把握“暗示的魔法”,创造象征的意境,从而使有限和无限弥和,感性世界与超验世界融合;9、注重抽象思维和想象;10、强调含蓄诗歌风格。

象征语言具有暗示性、启迪性,它的象征具有模糊、多种复合和再造的特点。象征语言的意义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开的,象征意义必定要依附象征语言才得以显现。象征主义文论否定诗歌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说明现实生活,从根本上反对文艺的再现说、反映论,其“由内向外”的创作原则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诗歌抽象、朦胧、含蓄的风格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风格,象征、暗示的创作手法也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手法。

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论重诗歌的形象直观和情感的审美内涵,讲究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自然,对诗的特性、创作方法、诗歌的表现力等作了值得肯定的发掘,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抽象化倾向作了反拨。但也存在着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第九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一、简述波德莱尔诗论的主要内容。

答:波德莱尔的诗论主要是“纯艺术”文论。(一)象征的森林。诗歌与现实有关,诗歌与外部世界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二)美的问题。美本身包含两个部分:绝对美和特殊美。波德莱尔真正感兴趣的是特殊美,即随着时代风尚变化而变化的美,这种美既包括着内容也包括着形式。(三)诗的目的。他认为,写诗不是为了诗人自己的乐趣,而是为了公众的乐趣。(四)想象的威力。波德莱尔基于对世界的统一性和相似性的认识,特别重视想象力的作用。波德莱尔认为,想象力是“各种能力的王后”。

二、马拉美的象征诗论主要提到了什么?

答:(一)诗在于创造。必须从人类心灵中撷取种种状态,种种具有纯洁性的闪光。(二)诗应当是个谜。诗写出来原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三)诗的音乐性。象征主义者对音乐的推崇,实际上与暗示有关。他们推崇音乐,一万面是看到了音乐在韵律、节奏等形式上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们发现音乐具有奇妙的暗示功能。

三、瓦莱里和叶芝的象征诗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20世纪以后,象征主义传布到欧美各国,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瓦莱里、美国的艾略特、爱尔兰的叶芝等。19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以魏尔仑、兰波和马拉美等为代表人物的诗歌流派,则被人们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瓦莱里主要强调作者、作品和读者的非一致性。也就是说,瓦莱里要强调的是艺术创作活动及其创作者和艺术作品以及艺术欣赏者各自的独立性。瓦莱里进一步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指出诗歌形式与内容不可区分的特性。

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的叶芝,认为(一)在诗歌中惟有声、色、形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完美的象征”,象征的完美和丰富性决定着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理性沉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可以使诗歌的意境向纵深演化,因而是艺术创造和改变了世界,而不是世界创造了艺术。(二)统辖的意象。统辖的意象由多种象征因素构成,这样形成的“统辖的意象”具有突破所描绘的东西、引导读者去追寻和体验超验的本体美的能动功能。

四、试论述意象派诗论。

答:(一)意象派诗歌的创作三项原则:1、对于所写的“物”,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务去陈词滥语;3、重视诗歌韵律。(二)意象:“象”指作品中直观的外在形象,它作用于创造者和接受者的视觉,“意”指作品中包含的意蕴,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思想倾向,它作用于接受者的意识和想象,植根于创造者与接受者的情感体验。庞德认为,意象的获取过程便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庞德把诗作为将现实审美化和提升自己的内在情感、诗化心灵的手段,他还认为诗歌能诗化读者心灵,使之超尘脱俗。在他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