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15773200000035

第35章 伊斯兰教编(12)

综合各方面的反映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甘肃省伊斯兰教工作的形势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发展是正常的,应当持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主要依据是:(1)党的宗教政策包括对伊斯兰教的政策符合现阶段我国宗教的实际,各方面普遍表示拥护。在问卷调查中,有97.58%的人认为党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各方面人士在座谈中,都一致认为“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政策了”,“现在是真正的信仰自由”。(2)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回答“您认为党政部门贯彻执行宗教政策的情况如何”一问中,有90.45%的人认为贯彻得“好”或“比较好”。(3)宗教界人士政治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爱国进步力量在伊斯兰教界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省伊斯兰教界人士在党和政府的不懈教育和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和提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在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重大是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够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是一支基本可以信赖的队伍。这些年来,甘肃的伊斯兰教界人士队伍也不断扩大,党与伊斯兰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同时,各级伊斯兰教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得到发挥,成为党和政府基本信赖、信教群众普遍满意的爱国宗教团体。(4)伊斯兰教事务逐步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宗教活动正常,伊斯兰教方面基本团结稳定。由于依法妥善处理了伊斯兰教方面的各类矛盾和纠纷,团结和教育了绝大多数信教群众,赢得了信教群众的信任。(5)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6)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伊斯兰教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工作力度,伊斯兰教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总的看,当前甘肃的伊斯兰教工作正处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渡的历史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伊斯兰教工作和伊斯兰教问题正在发生以下重大转折。

(一)工作重点转移。由过去的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建立宗教组织及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转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伊斯兰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诸如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在宗教界大规模开展普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式多样的争优创先活动,大力培训中青年教职人员、阿訇持证上岗等一些新的工作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工作范围扩大。过去的伊斯兰教工作更多的是在广大农村和信教群众聚居地区开展,比较注重某个自治州、自治县的工作。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范围已经扩展到散杂居伊斯兰教工作、城市伊斯兰教工作和新移民区伊斯兰教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大范围的工作态势。

(三)工作对象增加。过去的伊斯兰教工作,更多的是针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现在,随着宗教工作的重心下移,向基层延伸,以及穆斯林群众的数量增加,大量的工作面向基层,面对群众,群众工作的份量加大,逐步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四)工作方式变化。过去的伊斯兰教工作缺乏全方位、整体的工作思路,很多工作都是在探索中进行,方法简单粗放。现在,伊斯兰教工作在很多地方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范畴,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化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五)工作依据增加。过去,伊斯兰教工作主要依据政策开展,解决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也多从政策中寻找依据,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同,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现在,随着宗教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伊斯兰教工作由单纯地依靠政策指导转变为政策指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工作更加规范了。

(六)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日趋多元化。由过去要求落实政策、维护合法权益等针对外部的纷争发展为宗教内部的矛盾增加,由单纯的宗教之争发展为利益之争,由教派之间的矛盾发展为教派内部的矛盾,矛盾的诱因增多,工作的难度加大。

(七)穆斯林群众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过去,穆斯林群众更多地关注宗教问题,在宗教上投人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比较多。现在,随着宗教活动的逐步正常化,穆斯林群众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意志和力量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上,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呼声空前高涨。

(八)穆斯林社会中的一致性增强而多样性发展。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穆斯林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在一致性增强的基础上,多样性也有所发展,穆斯林社会传统的结构正在分化组合,出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知识分子、离退休干部、青年阿訇等新的阶层和群体,城乡之间、上层人士与一般群众之间、大寺与小寺之间、教派之间和教派内部的差别和矛盾多样化、复杂化,各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

从伊斯兰教方面发生的这些转折来看,目前,甘肃的伊斯兰教工作处在一个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形势比较乐观。而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又日趋多元化,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一化解矛盾,维护团结稳定。穆斯林社会的结构也不断分化组合,多样性正在发展,需要依据政策和法律,通过努力重新整合。总的看,各方面都面临新的转型,这些都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

二、关于当前伊斯兰教方面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值得引起注意、认真研究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一)伊斯兰教方面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调查表明,十几年来,甘肃伊斯兰教方面没有发生过反对共产党的领导、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和与党和政府公开对立的矛盾,由伊斯兰教引发的政治案件和事件几乎没有。有些矛盾虽然客观上产生过与某些党政机关对立的情况,有的虽然对某些党政机关不满,但没有与党和政府公开对立的主观愿望。有的矛盾在起始阶段,信教群众并没有采取极端方式,而是由于某些党政机关或者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拖着不办,或者采取激化矛盾的方式,才使问题扩大化,酿成事端。有些矛盾规模很大,在政府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示威游行,但一般都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些都表明,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能够明辨是非,没有与党和政府对立。总的看,我们党与伊斯兰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巩固的,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在政治上与党和政府没有分歧,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很少不健康的政治诉求,更没有所谓造反、独立等问题。因此,甘肃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和纠纷,从事件的起因、内容、表现形式、过程以及造成的后果看,大量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要通过理顺情绪、疏导教育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看待甘肃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和纠纷,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首先要防止和警惕个别人毫无事实根据、不加区别、盲目地把这方面的矛盾纠纷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是目前伊斯兰教界上层人士、穆斯林知识分子和社会有识之士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要防止和警惕这“三个主义”在国际上的蔓延波及甘肃,影响甘肃伊斯兰教的正常秩序。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盲目乐观,放松警惕。

(二)甘肃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调查发现,十几年来,甘肃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处在多发时期,矛盾的诱因增多。临夏回族自治州从1993年以来,就处理了这方面的矛盾纠纷298起,平均每年30多起,还有大量矛盾未能及时处理。该州2001年挂牌处理的137件不稳定因素中,有20件是伊斯兰教方面的。临夏县今年1-5月份,伊斯兰教方面就发生了26起矛盾纠纷。矛盾纠纷的诱因多元化,主要的一是伤害民族、宗教感情的出版物。二是落实宗教政策的遗留问题。三是教派之间的不团结。四是教派内部不团结。五是清真寺内部不团结。六是其他社会问题。七是对教义教规的不同理解。八是贯彻政策不力或处理不当激化矛盾。伊斯兰教方面引发矛盾的诱因增多,各种矛盾和纠纷频繁发生,是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三)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宗教内部,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争夺教权。这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门宦内部,引发矛盾的根源是门宦内部道统传承、权力交接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留有很大的权力争夺空间,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个人争夺门宦掌教人位置,互相指责,引发矛盾。二是争夺管理权。这方面的矛盾主要发生在清真寺和拱北内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一个活动场所内的同一个教派的不同利益集团(如不同家族)和个人(如有经济实力的人),为了在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中争得优势地位和取得更多的发言权或其他原因而引发矛盾。另一种是同一活动场所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群众闹矛盾,一般情况下,处于少数地位的教派、门宦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而引发纠纷,一般都导致分坊建寺。三是争夺群众。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不同教派之间。一些人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赢得更多的群众,标榜正统,指责别的教派、门宦,引起教派之间的不团结。四是争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支配权。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是集体所有,私自侵吞公共财物在伊斯兰教看来是大罪,一般很少人敢于私自占有(也有例外),主要是取得财产特别是货币的支配权,用来为自己谋利。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不公开、不民主,引起很多矛盾。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伊斯主教在某些方面正在走向世俗化,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其他社会问题以宗教的形式出现,一些人打着宗教的旗号为本集团、本派别和个人谋取利益。这种情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价值观念、行为趋向与宗教要求、宗教理想发生冲突与错位,宗教对一部分人正在失去它神圣的约束力,部分宗教界上层人士的权威地位相应地也在逐步下降。由此看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宗教仍然摆脱不了被某些人利用的命运。

(四)伊斯兰教方面的矛盾纠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一是大规模集会游行。在《性风俗》、《脑筋急转弯》引起的风波中,有数十万信教群众集会游行。二是群体性械斗事件或其他违法事件。矛盾的双方动辄聚集数百人、数千人,互相斗殴,造成群体性伤害。三是大规模集体越级上访。这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动向。当自己一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发动群众大规模集体越级上访。四是围攻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在上访期间,在党政机关门口和院内静坐示威,埋锅造饭,对出面做工作的党政领导采取围攻甚至人身攻击。五是互相串联。事件发生后,当事方通过各种方式与外地联系,要求声援。一些人也遥相呼应,或者向党政机关写信施压,或者直接到现场参与矛盾纠纷,造成“烽火连天”、“星火燎原”之势。这些表现形式,有的是经政府批准的,秩序也是好的;有的要求是正当合理的,但采取的方式是极端的,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绝大部分穆斯林群众也是反对的;有的要求既不正当合理,又采取了违法犯罪的方式,绝大部分穆斯林群众非常反感,认为损害了穆斯林形象,强烈要求政府依法严肃处理。

(五)伊斯兰教方面矛盾纠纷的频繁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的,一是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受其影响,穆斯林社会的传统结构正在分化组合,面临新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其内部各种固有的矛盾逐渐暴露,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二是在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新形势下,穆斯林社会内部不同教派、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和划分,人们正在经历着从注重宗教传统向注重个人利益的深刻思想变革,由此而引起的利益之争日趋激烈。三是穆斯林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不足,从而导致受教育程度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信仰层次处在感性阶段,遇事情绪化,鲁莽冲动,容易诱发矛盾。四是伊斯兰教工作的形势发展很快,新形势下的伊斯兰教M题复杂多变,但相应的政策、法制建设滞后,加上一些人在理解政策和贯彻政策时出现偏差,甚至公开侵害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发了很多矛盾。

四、关于伊斯兰教的教派、门宦问题

多教派、多门宦是甘肃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调查发现,在教派门宦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派继续分化。教派分化是引起教派矛盾的重要原因,对甘肃伊斯兰教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在哲赫忍耶门宦中,负责人马重雍去世后,北山派无固定掌教人,该派开始分化,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一些群众还倒向云南周泽群一方。撒拉门宦掌教人马世奎于2000年去世后,由于道统传承和教权继承问题,内部形成两派,由此在全省多处地方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械斗事件和伤害事件,死伤多人。兰州灵明堂门宦在20世纪50年代就分裂为两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裂变为三派。在其他一些门宦中,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教派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道统传承和教权继承问题,一些门宦中教权交接机制不健全是诱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一些人为了取得掌教权和传教权,借机自立门户,争取群众。随着门宦上一辈掌教人的谢世,围绕教权继承问题引发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