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15773200000042

第42章 伊斯兰教编(19)

门宦上层为了提升本门宦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影响程度,扩大影响面,做了种种“努力”。一是通过合法或非法出版报刊杂志、制作VCD光盘、印刷宣传品,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加强自身宣传。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经常成为其利用的对象,为其负面宣传推波助澜。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心于济贫扶困、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植树造林等活动,提升本门宦的社会影响力,但有的门宦上层不惜对本门宦群众强摊硬派,以加重本门宦群众的经济负担来换取政治荣誉。三是组织大规模跨区域宗教活动。近年来,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频繁,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总的来看,这种活动多是出于宗教的目的,但不排除其借众取宠、借机闹事、以势压人、炫耀实力的一面。四是有的门宦上层极力结交党政官员和社会名流,请他们照相、题字、写文章,借以宣传自己。一些党政领导在与门宦上层交朋友的过程中,缺乏政策观念,不注意方式方法,导致被人利用。个别党政领导甚至倒向门宦上层一面,为其不正当的诉求张目。五是热衷于政治安排,想方设法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伊斯兰教协会的职务,以门宦上层和“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为本门宦谋取利益,提高社会影响。六是个别门宦不断对外扩张势力,开展非法传教活动,与别的教派争夺信教群众,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队伍。七是注重寻根。一些门宦续编、重编道统史,一些门宦到国外寻根,其目的无非是想标榜正统,扩大影响。这一系列的“努力”,不能武断地都看作是负面的,但在其正面的诉求中包含着负面的动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六)个别门宦有衍生教内“邪教”的危险

在伊斯兰教门宦历史上,“邪教”的称谓由来已久,新的门宦一旦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一般都冠以“邪教”,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所谓“邪教”并不是门宦中的新问题,但从当前的门宦问题看,从已有的老门宦中衍生“邪教”却是一个新问题。近些年来,在个别门宦中出现了一些非伊斯兰教化的倾向,不仅导致本门宦的分裂,也被穆斯林民间社会称为“邪教”。有的势力不仅在宗教上出现异化现象,而且具有与社会对抗的倾向,也被穆斯林民间社会称为“邪教”。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门宦内外的教争,影响社会稳定。

门宦中之所以存在以上种种主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有很大关系。

从思想认识不统一看:对门宦和门宦制度,党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忽视、轻视思想,而且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识相当模糊,与中央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一是混淆门宦与门宦制度的概念,认为门宦就是门宦,还有什么门宦制度。这种认识的危害性在于:否认门宦与门宦制度的区别,就可能把门宦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因素保留在门宦中,而门宦作为伊斯兰教的单一教派是有合法性的,这样一来,我们要废除封建特权,就有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侵犯信教群众合法权益之嫌了。二是对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废除的一些内容特别是宗教方面的封建特权认识模糊,尤其对当时废除的门宦制度是什么认识不清,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应当重新审视并予以明确,以便在工作中遵循。特别是对“扩大化”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在以后的纠正中,究竟哪些作了纠正,哪些没有纠正而需要现在纠正,都应该有明确的说法。笔者过去就持这种看法。三是对“三废除”心存疑虑。中央曾明确指出门宦原来的教主和教主后裔,由于已经废除了教主和教主世袭的制度,因而他们不再是教主,也不能继承,可以作为宗教上层人士对待”,“坚决废除教主继承、放阿訇、放口唤制度”。政策巳经十分明确了,但一些人觉得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执行难度很大。也有人认为废除教主继承对伊斯兰教工作未必是一件好事。

从政策落实不到位看:主要集中在“三废除”问题上,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是中央的政策已经相当明确,要求坚决废除“教主继承、阿訇、放口唤”,但这一政策在任何地方都没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教主继承依然故我,党政部门不闻不问,这就造成“文件上废除、实际上存在”的现象。二是对各门宦的教主不但没有废除,反而在各级人大、政协作为爱国进步人士作了政治安排,而作这样政治安排的主要理由是:他们是门宦教主,在群众中有崇高威望。这种做法,使得我们在对待废除教主继承问题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三是个别地方鉴于教主继承过程往往伴随激烈的争斗、影响社会稳定的现实,在上一辈教主在世时就主动介入,与其共同协商接班人问题。当然,这在门宦教主事实上存在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但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给人以文件上虽然废除了,但事实上还是承认教主继承的错觉,不利于做好门宦工作。

从工作力度不够大看:对门宦的问题,从整体上、全局上如何妥善处理,还很少引起足够关注,还很少发过专门的文件、出台过专门的政策、开过专门的会议、部署过专项行动、开展过专门调研。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对个别出现问题的门宦的治理上,并未涉及全局。就对整个门宦问题的重视程度而言,党政部门也远远落后于学术界,比如从对门宦问题的研究来看,学术界比较热心,而从事统战、宗教工作的同志在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却少得可怜。

二、对做好门宦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伊斯兰教的门宦问题是一个涉及我国伊斯兰教工作全局、影响西北穆斯林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认真的对待。

(―)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认真对待门宦问题

门宦问题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各方面对门宦问题的认识却千差万别,有的甚至毫无认识。应该看到,全面分析、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门宦问题,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当前,对门宦问题的认识应当着眼于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门宦的“六性”。我们认为,门宦问题具有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群众性、排他性、重要性六个特点。长期性是指门宦在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宗教的消亡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教派存在是宗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将随着宗教的长期存在而活跃于历史舞台上。门宦在中国社会已经存在了300多年,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其基本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也不可能发生大的教派融合运动,门宦将长期存在。门宦的特殊性是指它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放眼整个伊斯兰教世界,这个现象唯独在中国发生,处理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门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与中国伊斯兰教其他教派有着较大差异,如在教派组织、人员构成、宗教主张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门宦的复杂性表现在其内部复杂的结构和处理这一问题的敏感度上。门宦是一个以教主为中心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一个组织健全、系统严密的实体,牵一发就会动全身。门宦的群众性是指有众多的群众信仰门宦,追随门宦掌教人,而且大部分群众的信仰十分坚定和虔诚,门宦掌教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群众树立起来的崇拜对象。排他性是所有宗教和教派的基本特征,但在门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门宦的排他性表现在它是一个内部封闭的神秘主义系统,天然地拒绝外界的进入,要了解门宦很难,了解清楚更难。特别是由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扩大化影响,他们从心理上对外界持排斥态度。门宦的重要性是指做好门宦工作是伊斯兰教特别是西北地区伊斯兰工作的重要内容,妥善处理门宦问题、做好门宦工作意义十分重要。门宦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尽量避免短期行为,要求我们对门宦问题要做战略考虑和长远打算;特殊性要求我们既要按照处理教派问题的一般规律办事,同时也要从其特殊性出发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复杂性要求我们对待门宦问题不要草率行事,犯简单化的错误;群众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门宦问题上要树立群众观点,一方面要做门宦上层人士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群众在门宦中处于服从地位就忽视群众的力量,就忽视做群众工作;排他性要求我们通过各种努力,解除其戒备心理,深入门宦,了解门宦;重要性要求我们对门宦问题不要等闲视之,而应当给予髙度重视。

2.充分认识做好门宦工作的重要意义。门宦工作是一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的工作,是一项既涉及局部又影响全局的工作,是一项既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又要与极个别坏人作坚决斗争的工作,是一项既关系国内稳定又涉及国际影响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巩固和发展党与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关系到西北穆斯林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穆斯林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保持伊斯兰教界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这个结论,是从探讨门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中得出的,是从我们党处理门宦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得出的,是从门宦教争严重负面影响的惨痛教训中得出的,是从开条件下门宦走向国际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的预测中得出的。因此,这项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做好的重要工作。

3.充分认识巩固和扩大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成果是严肃的政治任务。

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同党内“左”的错误相联系,造成了严重的扩大化错误,其消极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正是由于这次“扩大化”错误,使得这次改革的是是非非至今仍在被人们争来论去。总的来看,这次改革是成功的,成果是积极的,期间发生的“扩大化”错误在此后得到了纠正。因此,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成果一定要巩固,已经恢复的封建特权一定要坚决废除。笔者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既没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没有佘地是因为“扩大化”错误已经得到了纠正;没有必要是因为讨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要部分否定或者调整政策,这与中央的精神不符。要通过策略运用,遏制在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问题上纠缠历史问题的倾向。应当明确,学术研究也罢,政策研究也好,不要在民主改革问题上死抠字眼,说三道四,更不要有意唱反调。

4.充分认识妥善处理教主制是做好门宦工作的根本出路和关键因素。门宦是以教主为中心组成的教团组织,教主的存在是门宦存在的主要根据,教主制是门宦制度的主要特征,门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教主制衍生的,不解决教主制问题,就谈不上做好门宦工作。因此,做好门宦工作的根本出路和关键因素是妥善处理教主制问题。目前,在处理教主制问题上各方面仍然存在重大思想分歧,既表现在要不要废除教主继承问题上,也表现在怎样废除教主继承问题上。有的人认为,教主是门宦的灵魂,没有教主的门宦就不是门宦,废除教主继承就是废除门宦,废除门宦就是侵犯信仰自由。有的虽然认为教主继承应当废除,但同时认为中央关于废除教主继承的政策在实践中没有操作性,不可能有废除教主继承的适当理由和适当方式,也没人敢去做这件事。有的人提出,要权衡废除教主继承和允许教主存在的利弊问题,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允许教主存在或许更有利于做好伊斯兰教工作。还有人把教主与藏传佛教的活佛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教职性质一样,都是信教群众崇拜的对象,都通过大致相同的封建方式管理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都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因而认为允许活佛转世就应当允许教主继承,不能因为某些教主做了危害民族团结的事就废除,而某些活佛如达赖之流搞分裂祖国的活动就不废除。这些都说明,教主制是门宦制度的根本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二)用全新的视野,从整体上处理好教派门宦问题

这个问题有三个层面。

1.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门宦在中国社会走过了300多年的风雨历程,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着手解决过这个问题,但成功的经验不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手解决门宦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门宦问题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解决门宦问题也需要新思维。我们注意到,现在一谈起门宦问题,很多人就自然地联想到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接下来就是围绕这场改革争论不休,教主制是否废除了,“扩大化”是否纠正彻底了,是否在重新审视民主改革的基础上调整某些政策,等等,都成了热门话题。我们认为,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与其揪住民主改革问题不放,倒不如面对现实,看看现在在门宦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形势,需要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来得更实际,更现实。因此我们主张,在门宦问题上不要再纠缠历史,不要再翻旧帐,而是面对现实,着眼未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谋划未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