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15773200000056

第56章 民族编(13)

本文发表于2000年,发表时署名“马虎成、伊布拉”。伊布拉即马兆熙,是东乡族青年才俊。这篇文章是由我指导、伊布拉执笔我修改的,也是本论文集中唯一一篇不是本人撰稿的文章。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关系

编者按:本篇是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的一篇有新意的论文。因成稿于2000年底,文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现已有新变化,如经过修改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颁布等。但为了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和原貌,我们仍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一个时期以来,西部大开发成了我国政治、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我们注意到,在种种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对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论述则是凤毛麟角,与民族问题在西部地区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我们认为,民族问题是西部主要的社会政治问题之一,民族关系是西部地区影响广泛、敏感复杂、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值得大谈特谈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面对并正确处理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重从工作的层面,有局限地探讨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关系问题,以便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一、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关系是西部大开发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政治问题。尽管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即在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关系有可能不发生质的变化。但是,能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仍然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可以有很多理由支持这一观点,这里不妨举其要者如下。

(-}这是由西部的民族因素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省区包括重庆、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12个省、市、自治区。这里分布着5个民族自治区、29个民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83个自治县,约50个少数民族的主体和大部分居住在西部。西部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0在约2.8亿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33%,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近80%。多民族构成是西部地区最基本的区位特点,广而言之,西部地区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的构成和民族聚居区在西部的高度集中,客观上决定着我国民族问题和多民族关系在西部的高度集中,而这种现状又决定着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如果在西部大开发中忽视民族关系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

(二)这是由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使在同一省区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本省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很大,而且这种差距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还在进一步拉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一方面影响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方面造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心理上的失衡,巳经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达到共同繁荣。西部大开发正是进一步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大好时机,但如果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不能紧紧抓住历史提供的大好机遇,在大开发中不能把开发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较大的改善群众的生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不仅不能够进一步处理好民族关系,反而会使业已形成的良好的民族关系蒙上阴影,甚至断送大好形势。

(三)这是由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决定的。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民族关系的现状总的看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甘肃的情况看,这些问题主要是:(1)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反映强烈,要求加快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又苦于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实现其愿望,而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功能日益弱化,又引起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内在的心理上的不满情绪。这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现实的和潜在的危险,这一矛盾目前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对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不满,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上升为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可能使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从而对民族关系构成严重威胁。(2)利益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因争夺资源的纠纷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和民族地区的稳定。(3)历史遗留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分歧的残余影响,依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对民族关系发挥着不良影响,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条件,就可能爆发冲突。(4)由宗教问题导致的矛盾纠纷也经常发生,对民族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不利影响。(5)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对民族地区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十分频繁,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西部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在西部大开发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四)这是由西部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构成决定的。千百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类型等千差万别。仅以宗教文化为例,我国西部各民族中有10个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20余个民族全民或部分信仰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还有的信仰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自然宗教。在开放的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在西部大开发中,随着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西部大开发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五)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边疆因素决定的。我国大部分的国境线在西部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苏联和东欧剧变以后,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剧,在我国边境地区,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与之遥相呼应,策划“西藏独立”、“新疆独立”、“三蒙合一”等企图分裂祖国的活动,对国家安全和边防巩固形成威胁。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这种渗透、破坏活动存在着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髙度警觉。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民族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族关系的现状、各民族多元文化构成、边疆因素等,都说明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正确对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们认为,民族关系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否则就会影响和制约西部的大开发、大发展。

二、科学分析西部大开发将对民族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关系是双向作用的,也就是说,民族关系会影响和制约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又会影响和制约民族关系。在本文的第一个问题中,我们实际上分析了民族关系之于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旨在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重视民族关系问题,在本文的第二个问题中,我们试图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旨在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民族关系即将发生的新变化。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剧烈的变化,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类型,也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我们认为,西部大开发从总体上看,将对民族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关系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大大增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它将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群众从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实惠中,可以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进一步提升,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和各民族团结的疑聚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将达到空前的大团结、大统一,我国的民族关系将进入一个的发展阶段,谱写新的篇章。

(二)将进一步巩固祖国的边防。我国2.13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如何,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内地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否巩固,直接关系到祖国边防的巩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改善民族关系,祖国的边疆会更加繁荣,更加巩固。

(三)将进一步提高抵制渗透、反对分裂的能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他们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的突破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国际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的重点地区,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大肆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影响我国的稳定和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各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觉悟,自觉抵制和反对渗透、颠覆等分裂活动。同时,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为抵制和反对“西化”、“分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从而提高抵制渗透、反对分裂的能力,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四)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会极大地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而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又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封闭状态逐渐打破,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多,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大转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这种联系和交往还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思想观念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不但对内开放,同时也对外开放,我国东西部之间、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在交流交往中,各种文明成果不断传入,加速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们的思想大解放,精神面貌将会有较大改变,整体素质会有较大提高。

(五)将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西部是个多宗教的地区,宗教工作在西部各省区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西部大开发,宗教界也面临着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各宗教之间、各宗教内部的交往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直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容易形成共识,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将成为各宗教界人士的行为准则,一些不利于信教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信条会逐步被革除,从而使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六)将极大地提高党和政府的威望。西部地区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东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了,而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还很缓慢,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加之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在认识上的差距,导致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心理失衡,使单纯的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一些干部群众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满,产生埋怨情绪,不健康的情绪逐渐滋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大大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少数民族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党和政府的威望会越来越高。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对民族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当给予关注。

(一)利益矛盾更加突出。这种利益矛盾可能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与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同一民族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主要是为争夺草山、矿藏及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种边界纠纷。过去,这些地区商品经济意识不强,有些资源也未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群众的商品意识将逐步增强,会把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各种矛盾和问题会因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而不断增多。另外,国家在西部开发中如果不能充分重视当地利益,不能把民族地区的开发与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繁荣富强结合起来,也会导致新的矛盾。还有,在民族地区开发自然资源,有可能造成环境破坏、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引发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