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青年教职人员中,佛教有5660人(绝大部分是藏传佛教),占佛教教职人员总数9960人的56.8%,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35.9%;道教有586人,占道教教职人员总数1610人的36.4%,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3.7%,伊斯兰教有9373人,占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总数10844人的86.4%,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59.4%;天主教有57人,占天主教教职人员总数85人的67%,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0.36%;基督教有94人,占基督教教职人员总数353人的26.6%,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0.59%。
分析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以上数量构成,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占全省教职人员总数的2/3,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这表明,中青年已经基本取代老一辈教职人员,成为全省宗教中行教的主力军,今后对宗教教职人员培养教育的重点应转移到年轻教职人员上。第二,就各宗教来看,伊斯兰教中青年教职人员的成长最快,所占比重最大,髙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依次是天主教、佛教、道教,发展最慢,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是基督教。主要原因是伊斯兰教、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的经堂教育和寺院教育体系完备,加上这两个教的信仰者都是全民信教的民族,有送儿子入寺学经的传统。天主教虽然也有完善的神学教育体系,但我省大多数信教群众被地下势力控制,培养爱国爱教的神职人员来源少,其绝对数也少。其他宗教则不具备以上条件。这表明,今后在对中青年教职人员的培养上,基督教、道教应占优先地位,这两个宗教的重点是继续培养新一代教职人员,增加数量,解决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问题;佛教、伊斯兰教,应注重培训新一代,重点要放在提高素质方面。天主教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中青年在教职人员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其绝对数比较小,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中青年中没有主教。因此对天主教而言,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教职人员人数,解决后继乏人问题。教职人员的这种数量构成也表明,宗教本身是否具备完善的自我培养机制,对年轻教职人员的成长至关重要。第三,全省各宗教教职人员在各宗教信教总人数中的比例分别是:佛教是1.2%,道教是0.65%,伊斯兰教是0.6%,天主教是0.27%,基督教是0.6%。这表明,各宗教拥有的教职人员,佛教最多,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0.9%弱的比例,今后应当在总量上加以控制,而天主教数量少,今后应当增加,其他宗教的教职人员虽然在数量上都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但从现实情况看,大体能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今后的任务是在数量自然递增的基础上,主要抓好教育和管理工作。第四,各教教职人员占全省教职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是:佛教是43.6%,道教是7.1%,伊斯兰教是47.5%,天主教是0.4%,基督教是1.5%,而各教信教群众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佛教是32.4%,道教是9.36%,伊斯兰教是54%,天主教是1.2%,基督教是2.2%。这表明,各宗教教职人员占全省教职人员总数的比例与各宗教信教群众占全省信教总人数的比例基本不相适应,各宗教教职人员数量发展不平衡,其中佛教比例最高,伊斯兰教相差最大。虽然各教因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原因而对教职人员的需要有所不同,但这是一个不好计算、弹性很大的问题,即使排除这种因素,其比例也仍然不相适应,因为相差的百分点很多。这要求我们今后在教职人员队伍的培养上,应坚持宏观调控、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教教职人员在全省教职人员中所占比例与其信教群众在全省信教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大体相适应,以避免各教互相竞争、盲目攀比,最终大幅度、无控制地增加教职人员的数量,增加群众的负担。
(二)年龄构成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9073人,占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60.8%。按宗教分,各教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职人员数量及其在各教的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情况是:佛教有3998人,占72.1%;道教有265人,占42.6%;伊斯兰教有4722人,占55%;天主教有45人,占81.8%;基督教有43人,占42.1%。
36至45岁的教职人员有5829人,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39.1%。按宗教分,各宗教该年龄段的教职人员数量及其在各宗教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情况是:佛教有1543人,占26.2%;道教有356人,占57.3%;伊斯兰教有3861人,占44.9%;天主教有10人,占18.1%;基督教有59人,占57.3%。
通过分析以上数字,我们认为:第一,就全省整体而言,我省教职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在各年龄段都有一定数量的教职人员,而且35岁以下、36至45岁、46岁以上的教职人员大体呈现出金字塔式排列,如果这个排列在今后不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基本解决我省教职人员队伍的新老交替问题。第二,在个别宗教如佛教、天主教中,36至45岁年龄段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中间出现空档,如何使35岁以下人员顺利接替高年龄段的教职人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第三,在整个中青年教职人员中,35岁以下年龄段的占大多数,教职人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巩固这个年龄段的教职人员,使其不致于大量流失,以免后继无人或乏人;二是要加强教育,提高其宗教学识和政治思想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三)文化程度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青年教职人员中,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892人,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44.2%。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01人,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总数的3.9%。这些人主要是各级佛学院、经学院、神学院毕业的和自学考试取得文凭的,也有个别人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从事教职活动的。按宗教分,各宗教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数量和在各宗教的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所占比例情况是:佛教有558人,占9.1%;道教有5人,占0.7%;伊斯兰教有8人,占0.1%;天主教有19人,占30.6%;基督教有11人,占6.2%。
全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中青年教职人员2546人,占中青年教职人员的16.3%。按宗教分,各宗教处于这个文化程度的数量和在各宗教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所占比例是:佛教有2069人,占33.7%;道教有121人,占18%;伊斯兰教有312人,占3.6%;天主教有20人,占32.2%;基督教有24人,占13.6%。
全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中青年教职人员3745人,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的24%;按宗教分,各宗教在这个文化程度的数量和其在各宗教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所占比例是:佛教有1209人,占19.7%;道教有266人,占39.1%;伊斯兰教有2173人,占25.4%;天主教有9人,占14.5%;基督教有88人,占50%。
全省有初中以下包括小学、半文盲、文盲的中青年教职人员8666人,占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的55.7%。按宗教分,各宗教在这个文化程度的中青年教职人员数量及其在各宗教中青年教职人员中的比例是:佛教有2287人,占37.3%;道教有277人,占41.4%;伊斯兰教有6035人,占70.7%;天主教有14人,占22.5%;基督教有53人,占30.1%。
从以上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在中青年教职人员中,受到初中以上文化教育的接近一半,与老一代教职人员绝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相比,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一方面表明中青年教职人员在往知识化的方向发展,或者起码呈现出这种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寺念经的情况在逐步改观。第二,从总体上看,中青年教职人员中的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普及。第三,在全省中青年教职人员中,每百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接近4人,这主要应当归功于各级宗教院校的培养,表明宗教院校在培养中青年教职人员中发挥了作用。
(四)政治安排情况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中青年教职人员在各级人大、政协、宗教团体和其他团体中做了政治安排的有554人,约占做了政治安排的教职人员总数的30%。其中在县一级做了安排的421人,占做了政治安排的中青年教职人员的75.9%。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认为,中青年教职人员的政治安排与其在整个教职人员中所占比例相比,恰好成反比,其占整个教职人员队伍中的2/3左右,而政治安排只有1/3左右。在有的宗教中更差,如甘肃省伊协147名委员中,中青年只占15%,46名常委中没有1名中青年,而中青年在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队伍中占到了86.4%。第二,就安排的层次而言,做了政治安排的中青年教职人员大多在县一级,在省、地级的比例偏少。特别是在省地级人大、政协中,中青年教职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如省政协26名宗教界委员中中青年只有3人,占11%,省人大代表中没有安排。这说明,一是中青年教职人员在总体上还不大成熟,特别是在政治上不太成熟,缺乏代表性人士,社会影响小,实现宗教界政治上的交接还需要花很大的气力。二是对中青年教职人员的安排还没有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在政治安排上,不注意发现新人,不注意培养接班人,对中青年教职人员不放心,重视老一辈而忽视新一代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中青年在政治安排上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不利于中青年教职人员的成长。
通过综合评价和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对甘肃省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的现状做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培养,我省中青年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已经成长起来,教职人员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历史时期,在有的宗教、有的地方,这种交替已接近尾声,总体来看,新一代年轻教职人员已作为行教的主力军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我省宗教的新生力量。但在个别地方、个别宗教中,教职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认真对待。
结论二:我省信教群众每百人拥有近1名教职人员。这些教职人员的年龄向年轻化发展,结构比较合理,在文化程度上向知识化方向发展,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宗教学识也比较好,可以基本满足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今后没有必要大幅度增加教职人员数量。
结论三:我省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虽然在年龄上、宗教学识上可以接替老一辈教职人员,但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因而其政策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政治素质不高,政治上不成熟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能在政治上完全接班,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二、中青年教职人员培养工作的回顾
我省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是改革开放以后培养起来的,推动这个历程的直接动力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平反了宗教界的冤假错案,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恢复了宗教活动,这为培养年轻的宗教界人士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宗教界开始意识到,光靠现有的教职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必须尽快培养新一代教职人员,解决接班人问题。另一方面,信教群众长期被压抑的信仰获得解放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促使他们纷纷送子女入寺念经,投身宗教事业,以获得宗教情感上的慰籍。那个时候,信教群众聚居地区特别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中,送子女入寺念经成为时尚,学生退学、毕业后到寺院学经的比比皆是,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寺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是中青年教职人员培养中的第一个高潮期。这一时期人寺念经的青少年从小就投身宗教事业,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平均文化程度很低,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很多人放弃了宗教职业,一部分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教职人员成为今天中青年中的骨干。这次高潮,主要是宗教界的自发行为,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统战、宗教部门和基层党政组织对宗教事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使这次高潮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在经历了这次大规模的入寺念经高潮后,宗教界进行了反思,很多宗教界人士和学生家长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新一代的教职人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终究会被社会所抛弃,于己于宗教都没有好处,没有文化知识,光凭对宗教的热情是不可能搞好宗教的。经过反思,很多家长开始送子女入学,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后,再送到寺院接受宗教教育,投身宗教事业。一些老一辈的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也对入寺念经的青少年的文化程度作了规定。由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日益成为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统战、宗教部门把中青年教职人员的培养纳人了管理,规定了寺庙的定员,对宗教活动场所招收入寺念经的青少年的数量、年龄提出了要求。并引进了激励和竞争机制,通过对他们宗教学识和政策水平的综合考核,发给行教证,持证上岗。在统战、宗教部门和宗教界的努力下,寺院对中青年教职人员的培养逐步走向正轨,克服了无序状态,制止了大规模入寺念经的高潮。这一时期入寺念经的青少年,由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很快就成为中青年教职人员中的骨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培养爱国爱教的高素质宗教教职人员,国家提倡并资助各宗教团体,办起了各级宗教院校,甘肃省成立了“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甘肃省佛学院”。最初,由于处于创始阶段,其办学方向、办学宗旨不很明确,或者比较明确但又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宗教的具体实际,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没有从事宗教职业。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调整,宗教院校在培养中青年教职人员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其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成为高素质的教职人员。但是,由于宗教院校的办学力量和规模所限,始终没有成为培养教职人员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