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5773400000040

第40章 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2)

4.提高服务意识和讲解水平,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保障

博物馆的教育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文化素养服务,为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的终身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的,因而做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核心就是要“提高服务意识”。让观众通过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展品形象化的解读,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和共鸣,博物馆也就实现了其社会教育功能。面对具有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陈列展品,人们在欣赏享受它的美的同时,也获得知识和启迪。如果我们博物馆真正与广大的普通观众在心灵上、行为上、感观上达到交流和沟通,那么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是成功的,符合社会前进的潮流。观众在博物馆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博物馆也就真正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场所”。也就是说,一个博物馆的成功在于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社会效益的丰收。那么,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呢?当务之急是博物馆必须树立现代意识、“观众第一”的信念,以人为本,寓教于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要考虑方便各类参观者,尽力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作为承担社会教育的讲解人员来说,就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讲解水平,这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保障。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是对一个“静”的展览的“活化”和再创造。讲解员作为连接展览与观众的桥梁,要通过讲解使观众不仅了解展览的基本内容,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得到精神上美的享受。对于不同观众对讲解的不同需求,讲解员应该最大程度地给予满足。博物馆的观众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人群,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对陈列内容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陈列设计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在有限的展览条件下,陈列讲解的辅助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人施讲”,是衡量讲解员讲解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博物馆工作对每一个讲解员的基本要求。一件实物,虽有文字说明,但受场地、展线的限制,它背后的故事不可能一一展现给观众,讲解员的讲解正好弥补这一不足。一件看似毫无生气的实物,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也会活灵活现地生动起来。“因人施讲”就是根据不同的观众层次或需要来讲解,这是讲解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真实体现。目前,虽然各种现代化的讲解工具,如语音导览机、扩音团队讲解器、无线团队讲解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等渐渐已在博物馆使用,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使到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更上一层楼。但是,讲解工具是无法代替人工讲解的。讲解员的“因人施讲”,讲解者与听讲解者在参观过程中的思想情感交流是任何讲解工具都无法做到的。此外,“以人为本”在讲解方式上也要体现出多元化:(1)总体介绍:适用于参观时间较短的团体观众。讲解员首先要高度概括地介绍展览的主题思想、展览分几个部分及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使观众既了解主线又突出重点,可取得最佳参观效果。(2)引导叙述:适用于小批观众。讲解员用平和舒缓的语气,引导观众既可按照陈列顺序亦可按重点介绍,采用提问式、设问式、思辨式的讲解技巧进行讲解,引起观众兴趣,易产生共鸣。(3)学生课堂:适用于中、小学校集体观众。讲解员首先要学习了解中小学历史、语文课本,结合课本重点介绍相关文物和历史事件,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让文物“说话”尤为重要。通过文物与课本的结合,体现了博物馆教育的特殊价值。(4)适度交流:适用于接待博物馆同业及专家学者且人数较少的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不时进行探讨交流,相互切磋,气氛活跃,彼此获得收益。(5)参与互动:在讲解过程中,让观众触摸、操作展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加深体味展览内容,边讲解边实践,寓教于乐,趣味无穷。

由此看来,讲解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讲解员只有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讲解水平,才能使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5.服务旅游观众和文化休闲,是当今信息社会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很希望通过娱乐和休息来放松身心,调整自己的状态后再努力工作。因此,博物馆在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同时,要顾及观众的休闲需要,给观众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让观众感到,在博物馆既可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又能收到休闲放松的好效果。所以说,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休闲娱乐是当今信息社会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

旅游学认为,博物馆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旅游观众的重要参观景点。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融入了文化内涵,人们对历史遗产、历史文物、人文景观越来越感兴趣,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英国旅游局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到英国旅游的外国游客75%以上在旅游时参观过博物馆。要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抓好博物馆的软硬件,各项设施需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无论是从文物藏品、展览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人员组合上都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首先,抓紧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接待观众要热情,使旅游观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次,做好引导参观工作,增加多种语言的讲解、咨询及答疑解惑工作。第三,提供方便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音乐茶室、咖啡厅、西餐厅、快餐厅、专供观众乘坐的电梯、能使用多种语言同声传译的学术报告厅、数字影院、电视演播室、文物鉴赏室、公众阅览室、志愿者服务室,博物馆之友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凸显。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不光是指观众,同时也应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是博物馆工作的方向,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兴旺不衰的根本需要。博物馆是属于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同时也是属于大众的、生活的、现实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人类的、社会的、教育的。因此,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特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方向,努力改善管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传播功能,更加注重文化推广,必然有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和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公众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了解和认识博物馆。所以,我们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才能推进博物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博物馆存在问题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把握“科学”要义,始终突出“发展”主题,才能不断推进博物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把甘肃省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有特色的一流博物馆。

二、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博物馆办馆的指导思想。一切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是博物馆的根本任务。博物馆的实物给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物证,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又以其独特语言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所以说,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课堂”和“终身的学校”。同时,博物馆的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它包括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也包括博物馆需要争取的观众,博物馆观众是有不同的需要和爱好的。博物馆要吸引公众,赢得公众的喜爱,得到公众的支持,就必须从陈列展览到服务工作都要注意研究公众的需求与变化,根据公众的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工作,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发挥博物馆应有的社会功能。

1.坚持“以人为本”,继续解放思想,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实际的需要,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前提条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就成为博物馆办馆的指导思想。到了今天,“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已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没有“人”的需要与利用,博物馆的实物就无法发挥作用,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没有人的参与,教育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以“人”和“物”的结合作为基础的。

时代在不断发展,解放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也要提倡创新。只有不断地图新求变,不断地突破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不辱使命。我们常说“创新”是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为此,作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岗位要求。没有教育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博物馆。博物馆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讲,博物馆的工作都可以称作教育,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狭义讲,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各项工作中最贴近公众、最直接服务于公众的部分,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它的重要职责就是“宣传展示,服务社会”。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广泛性的,通过人们的参观、学习和思考,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延伸到社会生活实践和文化形态的不同领域,从而构成了人们教育实践的必要环节和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博物馆在营造人文环境、提高民众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优势就是它的“物”。博物馆的“物”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都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它所告诉人们的知识是真实的,客观的。它突破了教科书的抽象性与主观性,而以直观、生动、科学的方法解读、传达社会历史信息,并印证这些信息。这些社会历史信息,尤其是一些史前社会信息,如果没有通过考古发掘、采集,没有博物馆的科学陈列展示,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去了解和认识它。例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彩陶时代”、“青铜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坝文化”等文化类型都有哪些特色?当我们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等展览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一系列的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陶制的罐、豆、鬲、甑等生活用器;璧、琮、璜、环等礼器配之以图片和文字来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会兴致勃勃地欣赏、想象,自己勾勒出一幅那个时代生动的生产生活图景。在一个通史陈列中,从猿人复原雕塑或化石到“古人”、“新人”,从旧石器时代粗糙的砍砸器到新石器时代磨制精细的石器、骨器;从夏商周精美的青铜器到秦汉的铁器,从隋唐到宋元明清,越来越精美的瓷器,越来越华丽的丝织品,观众漫步于其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目睹”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了解了我们的祖先不同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与规律,了解了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的社会历史知识应该是难以忘怀的。一个民族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民族在人类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从中汲取精华,继承优秀文化,不断创新,这个民族才能成为一个前进的民族,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2.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途径和落脚点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多,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知识的传播已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成员。面对具有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陈列展品,人们在欣赏享受它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和启迪。观众在博物馆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博物馆也就真正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场所”。

(1)在设施建设上,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展出环境,功能齐全、实用舒适的展厅,使参观者有良好的视觉感受,这是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宗旨的真实体现。新落成的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是一个“工”字型现代建筑群。整个建筑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所有展厅都配置了先进的火灾监控报警灭火系统、安全防盗监控报警系统,新建成的展览大楼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建筑。院内还有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为了使外部环境与博物馆的功能、风格相协调,甘肃省博物馆对新展览大楼周边基础设施、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治,让其更为幽雅、舒适,给观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

(2)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讲解水平,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保障。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讲解员作为连接展览与观众的桥梁,通过讲解使观众不仅了解展览的基本内容,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得到精神上美的享受。对于不同观众对讲解的不同需求,讲解员应该最大程度地给予满足。“因人施讲”,是衡量讲解员讲解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博物馆工作对每一个讲解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讲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同时,我们还辅助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讲解工具,如语音导览机、扩音团队讲解器、无线团队讲解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等,全方位地为公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