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5773400000008

第8章 博物馆建筑(5)

本节只是讨论关于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规范中一些应注意的原则问题,至于每一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其它可以量化的东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南有关部门组织调查、论证和确定一个参考系数,然后每个博物馆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向建筑设计部门提供本馆在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就可以少走弯路,避免浪费。

(第四节)博物馆建筑周边环境

过去,人们只重视博物馆主体建筑、陈列内容、陈列形式,而忽视周边环境的建设。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搞好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博物馆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

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是重树甘肃省博物馆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甘肃省博物馆在观众的印象中是:十年不变的陈列展览、枯燥无味的讲解词、看不懂的说明牌、厚厚的灰尘、昏暗的灯光、散发恶臭的厕所、热闹的大卖场。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甘肃省政府投资1.5亿元,在甘肃省博物馆老馆原址上新建展览大楼,向社会推出“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甘肃彩陶展”、“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等三个固定展览和“馆藏金铜佛像展”、“馆藏书画展”两个临时展览,以期重树甘肃省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值得高兴的是,博物馆周边环境的建设改造也已完成。我们认为要重树甘肃省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仅仅靠维修建展览大楼、举办几个陈列展览是远远不够的。服务质量、业务水平等自不必说,博物馆周边自然环境建设也是影响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的改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从外观的“包装”上下工夫,是十分必要的。对甘肃省博物馆而言,这种“包装”就是在甘肃省博物馆本身已有的绿化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整合,以高大的雪松为主体,并加入新的元素,使博物馆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成为一处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同林特色的参观殿堂。

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是博物馆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博物馆要想在各行业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打破单一的模式,时时关注观众的需求变化,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比如人们谈到旅游,甘肃的旅游靠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雷台、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嘉峪关城楼。如果调查观众到兰州最想去哪里?问十个人,也许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五泉山、白塔山、水车园、碑林、兴隆山等等,就是没有一个人说去省博物馆,这就反映了现在观众的心理,人们关注的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更乐于走向风光绮丽的大自然或者优雅怡人的园林景点。所以博物馆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在办好各种文化、文物展览的同时,也要建设好周边自然环境以吸引观众。

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是对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一个补充。现在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已不再是单一的展览馆,而是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方向发展。周边自然环境美化与博物馆建筑相应结合,是对文物陈列展览效果的一个有力补充,甚至会起到1+1>2的效果。在古老文化的氛围里,增添园林文化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刻板、压抑的感觉,观众参观文物展览后,在绿树草坪、鸟语花香、亭台楼阁、景观石旁欣赏一下自然的美,调节一下紧张、疲劳的节奏。让观众在博物馆接受社会历史或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在大自然的绿色风光中体验到博物馆的另一番文化魅力。

博物馆周边自然环境建设事关“三贴近”的落实。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交通发达,南来北往,是兰州市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兰州市人民的居住中心。博物馆利用现有优势,开辟休息室、茶社、书吧、咖啡屋、商品部等,在高大茂盛的雪松下增添休闲长椅,使观众边参观、边休息、边享受,使博物馆进一步贴近生活,成为寓教于乐的场所。

博物馆周边自然环境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投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博物馆列为本地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我国的博物馆发展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并渐渐加大投资扶持力度。甘肃省博物馆的老馆维修改造,省财政拨款1.4亿元,就未包括广场等周边自然环境的改造建设这一块,后来追加了1000万元,对广场等周边环境进行了配套建设,使之与博物馆大楼整体相协调,相配套。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博物馆应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办好展览,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资。

博物馆周边自然环境建设要与服务观众相结合。周边环境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都是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促进和补充。例如:外地观众来甘肃省博物馆参观,随身物品很多,参观不方便,需要提供存包处;带小孩子来参观的观众是否需要提供婴幼儿推车或者办一个儿童陈列展厅(乐园)等等一系列细小服务措施,都要考虑,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想观众之所想,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美化环境与服务观众相结合,营造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和氛围。甘肃省博物馆要利用新馆开馆,新展览陈列、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及建馆七十周年大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改变旧的管理模式,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工作的出发点,从观众走近博物馆大门,在领票—进馆—咨询—参观—讲解—休息—购物—出馆等整个过程中,以观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把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搞上去。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博物馆要“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充实服务内容,突出特色服务,逐渐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旅游消费的上佳选择”。

(第五节)博物馆建筑规划

近年来,在各地做新馆展览策划的实践中,许多博物馆同仁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感慨:不少博物馆的建筑简单地追求博物馆建筑的外在形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忽视博物馆建筑的功能需求,要么建筑空间不适宜布展,要么建筑空间浪费巨大,甚至两者兼而有之。造成这种遗憾情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博物馆的建设方不懂得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在甲方设计任务书中提不出明确的博物馆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和工艺要求,任南建筑师个人发挥;另一方面,一些建筑师们也不懂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和功能需求,不懂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规划出来的博物馆建筑难有成功之作。

博物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其内涵、功能以及规划的原则和程序既不同于普通建筑,也有别于其他公共建筑。为了帮助新馆建设方和建筑师能够设计和规划好一座使用功能合适又建筑形式美观的博物馆建筑,有必要提示博物馆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建筑规划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功能第一”。所谓“功能第一”就是说建筑物必须符合或适应博物馆功能的需求,帮助博物馆达成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和实现自我社会功能的目的。美国爱达荷大学博物馆学教授乔治·埃里斯·伯考(G.Ellis.Burcaw)将之称为“formisdeterminedbyfunction”即“形随功能而生”。那么,什么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呢?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收藏功能、研究功能、展示功能以及教育和娱乐功能。因此,博物馆建筑规划必须从上述博物馆功能出发来安排博物馆各种建筑要素,包括:位置(是否易达)、扩展(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是否免于噪音和污浊空气)、户外环境(花园、草地、景观以及其他空地的安排)、建筑物风格(是否与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和主题相适应)、照明(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天窗和窗户)、建筑空间比例分配(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办公空间的比例分配和组织、平面和立体的考虑)、库房(区位、面积、高度、安全、易达和易使用)、展览空间(是否适宜展示,空间的弹性如何,占全博物馆的面积比)、交通控制(出入口、大门、大厅、走廊、楼梯、电梯、参观路线、部分空间的开关控制、紧急逃生、其他公共空间的安排)、观众服务设施(接待室、餐厅、商店、卫生间、寄存室、厕所、停车场和休息室)、学术服务设施(图书室、会议室、演讲室、放映室)、工作设施(研究室、修复室、观摩室、摄影室、实验室、消毒室、警卫室、编目室)、展藏运输通道和设施、维护设施空间、机器设备空间、藏品入藏设施空间、技术考虑(防火、防潮、防震、防噪、防盗、楼层负重、温湿度控制)等。

对博物馆建筑设计师来说,务必记住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栋建筑物,而且是一个涉及特殊需要和活动的有机体,不能让博物馆去配合建筑,而应该让建筑去配合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策划的第二项原则是“文化性、经典性和纪念性”。归根结底博物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文化设施。博物馆建筑应该与博物馆的性质相互协调,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博物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景观,而且往往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因此,博物馆建筑仅仅满足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是不够的,而更要从外观结构和艺术形象等方面满足地区或城市景观和文化标志的需求,要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格调,成为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能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此外,博物馆建筑应该是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内容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整个建筑物的构造要去烘托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内容,并且,建筑物本身又不能抢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内容的风采。例如,一座考古博物馆适合设在一座古典式的建筑里,但同样的建筑不适宜作为现代科技博物馆。同样,一座现代化风格的建筑物就不适应用来展示远古时代居民的艰苦生活。这就要求建筑师既要对本地区或本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和高超的把握,还要对本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文化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抽象和提炼,将文化涵义转化为建筑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文化性、经典性和纪念性的博物馆建筑;也只有具备文化性、经典性和纪念性的博物馆建筑,才称得上是一座优秀的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规划的第三项原则是“安全性”。安全性是所有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博物馆建筑师必须奉为圭臬的唯一法则。安全是博物馆的生命,这不仅因为博物馆是观众集结的公共场所,而且是因为博物馆是收藏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特点的文物的场所。要确保文物藏品的安全,从建筑的角度讲,必须具备先天的良好条件。在建筑上要求任何与文物藏品有关的空间——库房、展厅、修复室、观摩室、摄影室、实验室、消毒室、编目室等都应该有专门的物理防范考虑——防盗、防火、防光、防温、防湿、防有害气体、防菌虫害等。不论博物馆建筑规模大小,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和利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从而为博物馆收藏品和观众提供持续的最佳的安全保障。

二、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程序

基于上述博物馆建筑原则,科学、合理的博物馆建筑的规划程序依次为:

首先,建筑师要了解博物馆的性质或本质是什么?这是博物馆建筑策划的起点。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文物标本,并提供公众学习、教育和欣赏机会的特殊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是一般的商业大楼、学校建筑、宾馆和写字楼,也有别于普通博览建筑。

其次,建筑师要了解博物馆具有何种特殊功能?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等特殊功能,因而其建筑功能比商业大楼、学校、宾馆和写字楼建筑要复杂,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就是要满足博物馆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几大功能的空间需求。

第三,建筑师要根据博物馆的特殊功能,详细地、明确地列举出所规划的这栋博物馆建筑的各项任务。例如收藏空间的任务、研究空间的任务、展示空间的任务、教育空间的任务、办公空间的任务和观众服务空间的任务等。

第四,建筑师要针对博物馆的功能,特别是收藏的状况、展览内容的规模,制定其空间需求,并将能够共同使用的空间功能加以归类。

第五,以概要式图说的形式制定出空间组织图,用来表明博物馆各种功能所需要的相对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关系,并配以人(工作人员和观众)和物品在各空间内的流动路线。

第六,拟定出博物馆建筑的楼层配置图。

第七,设计出各个空间的外部结构。

乔治·埃里斯·伯考教授认为,博物馆建筑的规划作业程序是由内而外展开的,是以博物馆建筑物所要达到的功能为基础的一种设计作业。显然,这种设计作业程序保证了博物馆建筑对博物馆功能的适应和满足。按照这种设计作业程序,容易规划出一座较为理想的博物馆建筑。但是,在博物馆建筑规划实际中,许多建筑师往往不遵循这样的博物馆建筑规划程序,相反,采取的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违背博物馆建筑规划规律的做法。他们往往更像艺术家,而不是建筑工程师。他们太希望通过博物馆建筑设计创造出自己的代表作,以至于太过强调博物馆建筑的外观,而忽视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忽视博物馆内部空间的规划。

鉴于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以及博物馆建筑规划原则和程序的要求,也鉴于博物馆建筑规划失败的众多惨痛教训,需要提醒博物馆建设方:

不要把博物馆建筑当成普通的基建工程处理。特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博物馆,不要将博物馆建设工程当成“交钥匙工程”,完全南政府建设部门负责。在博物馆建筑的论证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多听取博物馆建筑真正的使用者——博物馆工作者的意见。

应该认真做好博物馆建筑甲方设计任务书,向建筑设计师提出本博物馆在功能、使用、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让建筑设计师充分了解博物馆的需求。

在聘请博物馆建筑师时,不要迷信知名的建筑师。因为知名的建筑师不见得一定能设计出优秀的博物馆建筑;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博物馆建筑规划成功经验,熟悉博物馆性质和功能需求,并懂得博物馆建筑规划原则和程序的建筑师。

三、《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编写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活动的舞台,一个合适的舞台是博物馆工作和活动,尤其是展览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