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15773600000013

第13章 回族编(12)

比全国平均差距1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东部低22.03个百分点,比西北民族省区低4.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数低12.13个百分点。

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全省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基本一样,既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讲,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镇化率低,城镇密度小。全省回族地区县级市只有1个,即临夏市,建制镇13个,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11个,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个,其结果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区域经济辐射区域有限,辐射能力也有限。

第三产业落后而缺乏根本动力。

三是城镇分布零散,镇与镇、镇与市未形成合理架构。在现有的建制镇中,其传统地域优势相对明显,但作为经济中心点的职能还未充分发挥;作为商贸流通中心的职能有所发挥,但作为本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心点的职能因经济基础薄弱而未形成规模,作为单一中心点分散于回族地区,未形成合理布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来衡量,甘肃省回族地区县城的现代化进程还相当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县城道路标准低且部分路段年久失修,街巷小路大多未能硬化;供热点多且小而分散,影响环境;给排水问题突出,许多县城有给水、无排水,污水难处理;垃圾随意堆放,无有效收集处理制度或措施;绿化很少,大多县城无公共绿地;公厕极少,给群众特别是外来人员造成很大不便;消防设施建设极差,跟不上县城建设速度。等等。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县城作为县府所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政治中心的作用,经济中心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在有的县县城的经济中心作用还不如其所辖乡镇的作用。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其城镇化水平之低也是显而易见的。

城镇(包括乡镇)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也是人口及其他要素聚集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甘肃回族地区的一些乡镇,在很早以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这种聚集,形成了一些着名的乡镇,在经过改革幵放以来的发展,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与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尚有差距。因为简单的人口聚集并不能完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只有与之配套的多种要素的合理集聚才是髙效的,或者说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适度规模和髙效才是实现城镇化的标志。

城镇化是人口和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首先这种聚集无疑具有规模性,这就决定了这种聚集是一项规模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其次,这种聚集是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整合,不可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完成。第三,这种聚集在甘肃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存在多种途径与选择,合理的规划和引导是有效聚集的前提。第四,这种聚集又受甘肃回族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同时又决定于甘肃回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的基本目标应当是,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体系,形成发达的民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回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应以建设具有特色的第三产业主导型中心城镇为重点,即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在产业选择上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民族特色经济,以引人和培育商业资本为着眼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应以带动区域经济为目的,选择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地区,加快人口及生产力要素的聚集,推进城镇化建设。

许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就高,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就缓慢。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决定性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则是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

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无疑制约着甘肃回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甘肃回族地区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缓慢的现实决定了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的现状。

加快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对甘肃回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化。由于城镇人口的聚集和增加,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化,形成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加速落后的农业区向现代化的跨越。其次,城镇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渠道与空间。第三,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聚集,一方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减缓农区人口密度及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增长。第四,城镇化进程可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传统、保守、封闭向开放、现代转化,从而加强了交流与信息传递。第五,城镇化建设为培育、完善、发展甘肃回族地区的市场提供了条件。现代化开放式市场的建立为打破闭塞,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甘肃回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较其他地区缓慢,但发展前景广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回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甘肃回族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和保障。

但是,推进城镇化,加快甘肃回族地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缜密研究,集思广益,全盘考虑,合理规划,才能快速、有序地推进城镇化。根据国情、省情以及甘肃回族地区基本情况,我认为,必须采取以下一系列对策建议,才能有力推进城镇化,构建出比较完善的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发展体系。

从宏观方面来看,应注意解决好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提高对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把城镇化放在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回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整好发展战略,加速发展,缩小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甘肃回族地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始终关注、苦苦思索的焦点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化,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也就是说,是甘肃回族地区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之一。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实施不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刚刚展开之机,甘肃回族地区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城镇化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因势利导,加快推进这一历史进程。

2.必须打破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制度障碍,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一切涉及经济要素和人口流动与集聚的制度安排都影响着城镇化进程。在一些制度,如户籍、社会保障、土地等制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城镇化的内容,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是放宽管制,促进和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具体来说,一是重新设定农民户口迁人城镇的条件,放开城镇的户口迁移限制,二是放宽大中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管制,三是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配套制度,实行公平“市民待遇”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是扩大保障面,实行社会化,将进入城镇生活、工作的农民逐步纳入保障范围。

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一是应探索建立城镇国有土地出租使用制度,以降低城镇房地产开发成本;二是建立农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以使农民能够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在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无疑是市场化进程慢而制约的结果。因此,加快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步伐,必须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将多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甘肃回族地区的各种优势要素资源,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中优化配置的功能作用,在各区域之间和城镇之间加速流动,从而有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从微观方面,也就是推进城镇化的具体措施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县城为中心和建制镇为重点,推进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人口基础为前提的,应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县城‘和建制镇人口有一定规模,密度较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具有较大辐射、带动作用。因此,甘肃回族地区的城镇化应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推进。

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推进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无论从全国还是全省来看,城镇化进程不仅呈现出不均衡性,而且也存在着许多变量。因此,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规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城镇化中模式选择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模式选择从本质上讲,是立足地区发展现状,利用优势资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完全有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指令性运作。但是,选择本身依然取决于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作出的科学决策的正确引导。

甘肃回族地区在选择城镇化模式中,必须结合实际,强化特色观念,以充分发挥本地的地理、人文、资源、传统优势,将传统文化与城镇风貌相结合,建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民族城镇。就这些年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实践来看,形成了多种城镇化模式,可供今后借鉴、推广。

①民族特需用品加工型。这种类型以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保安腰刀生产,临夏市回族生活与伊斯兰教用品生产加工最为典型。大河家镇保安族、回族群众素有加工保安腰刀的传统,其腰刀做工精美,品种多样,共有10个大类,30多个品种,年产量高峰时达40万把,产值800万元,行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国外,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临夏市作为回族相对集中的地区,素有加工生产回族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宗教用品,如号帽、盖头、汤瓶的传统,其销量很大,从业人员众多。

②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型。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历来是甘肃的优势资源,就回族地区而言,主要是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临夏作为众多伊斯兰教派门宦的发源传播地,被称为“中国的小麦加”,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临夏旅游、观光、投资,带动和促进了临夏经济的发展。此外,张家川回族风情及兰州黄河两岸伊斯兰建筑风情等都是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③生态旅游型。甘肃回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临夏州境内的刘家峡风光,莲花山、太子山自然景观,张家川县境内的关山自然景观等各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④商品集散型。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甘肃回族地区涌现出了众多商品集散基地,如临夏市小商品批发与零售、民族用品集散已达到相当规模,辐射临夏全州,以及邻近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东部等周边地区。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张家川县龙山镇及平凉市,是我省三大皮毛集散地,改革开放以后,商贾云集,以皮毛集散为主,交易量很大,在全国皮毛业中颇有影响。

⑤综合型。就甘肃省回族地区而言,一般县城、建制镇都具有综合型特点,只是规模和所涉及内容不同而已。如有些县城或建制镇既具有一定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供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吸引着众多游客。但综合型模式依然应强调突出重点,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因缺乏重点而影响发展进程。

3.从做好城镇体系规划入手,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了实现甘肃回族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应当从长远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做到合理规划,分批建设,有序推进。

长期以来,甘肃回族地区城镇体系建设中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着布局凌乱,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带动作用小等问题。今后,应先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计适用,功能配套,并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城镇体系建设规划中,需加强对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合理确定城镇产业的空间布局,坚决防止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城镇体系建设要根据统一规划的要求,长期短期结合,循序渐进,分批推进。

4.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甘肃回族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影响了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进入。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向西部地区倾斜,这为甘肃回族地区的城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甘肃回族地区应以政府为主导,在立足于发挥本地区力量的同时,抓住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强化投、融资政策和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机遇,内引外联,多渠道、多方式地利用国内外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未来5-10年,甘肃回族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交通、通讯、供水、环保上,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变这些方面的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