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15773600000040

第40章 伊斯兰教编(20)

1.这次学术考察活动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学术调研组达16人之多,来自南北各地不同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戴康生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吴云贵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主任秦惠彬研究员、副主任周燮藩副研究员和李兴华副研究员、沙秋真助理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黄夏年编辑,以及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杜红,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马忠杰,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杨怀中研究员、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所所长余振贵研究员,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所长郝苏民教授,江苏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行政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米寿江,甘肃省民族研究所马通研究员,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高占福副研究员,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历史宗教研究室副主任张世海、助理研究员等。他们大都是我国研究伊斯兰教的着名学者和青年研究骨干。可以说,临夏、临潭宗教现状问题学术考察活动是我国宗教学界,特别是伊斯兰教研究界集中研究力量进行宗教现状问题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我国宗教研究机构间一次成功的科研协调行动。

2.这次学术考察的中心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问题,这在当前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故考察伊始,即得到甘肃省委统战部、省民委、

省宗教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欢迎外地专家学者的晚会上,甘肃省民委主任李膺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这次考察寄予厚望。调研组途经合作时,甘南州委书记郝洪涛、副书记傅九大,甘南州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赛仓·罗桑华丹等也于工作之暇前来看望大家,并对考察的中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问题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事关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应加强研究。在临潭县期间,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主要领导及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负责人与学术调研组进行了座谈,就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宗教情况以及考察活动内容等交换了意见。

3·这次学术考察活动得到了民间资助与支持。文化思想和学术研究的建设,既依赖于个体的志趣投人。亦有赖于国家和民间社团的财富投人,在现代社会中,后一个方面的因素显得日益重要。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资金都不宽裕,一些重要研究项目因缺乏经费难以开展,怎样走出困境,是学术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次学术考察活动得到了西道堂的大力资助与支持。西道堂有重视文化、尊重学者的良好传统,学术调研组受到了上自敏生光教长、下至普通教众的热情欢迎,有力支持,积极配合。他们在交通、住宿等方面为调研组提供了许多方便,使这次考察活动得以圆满完成。对我国宗教研究机构及学者们来说,借助民间力量进行科研活动是为突破困境所作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次活动,学者们觉得,这条路是可行的,今后,应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包括民间力量在内的各方面资助,来推动我国伊斯兰教研究事业不断发展。

原栽《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3期。

河西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问题调研报告

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疏勒河下游,因地处黄河以西,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以南,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000公里,宽100·200公里,最窄处仅几公里,形如长廊,故名。河西走廊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历代王朝屯戍重地。今河西走廊设有武威、张掖、嘉峪关和酒泉四个地级市,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甘肃省在河舍走廊新建了许多新移民点,部分穆斯林群众移民到这里定居。新移民地区的伊斯兰教问题和伊斯兰教工作,有着不少新特点、新内容,值得关注和研究。最近,笔者利用在河西进行民族宗教问题调研之机,有侧重地对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作了较为细致的调研。通过调研,对河西新移民地区的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及有关问题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将调查得来的主要情况及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思考初步整理、归纳出来,写成此调研报告,以供大家参考。

一、河西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为了调整人口布局,开发国土资源,曾组织过多次各民族人口迁移,但规模都不太大。大规模有组织、有领导,以解决各族贫困农民温饱为目标的开发式移民,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在西北开始的“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区域性开发扶贫项目。当时的国务院“三西”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建设方针,移民就是另找出路中的重要措施。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有关移民工作的指示精神和“三条路”的建设方针,确定实施“两西”移民系统工程,即对生活在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贫困山区的各族农民进行有组织的移民,迁60万人到水土资源丰富的河西走廊和中部新开发的灌区,重建家园,发展生产。规划向河西迁移20万人,向中部新灌区迁移40万人,整个移民过程分两步走,第一个10年,1983-1992年迕移30万人,后10年,1993-2002年再迁移30万人。通过移民途径,使河西和中部、山区和灌区形成互促互济的经济纽带关系,这既有利于解决中部干旱山区各族农民的温饱问题,也有利于河西走廊和中部新灌区的开发建设。近20年来,“两西”地区的移民工作,按照“农民自愿,艰苦创业,精心组织,正向.流动”的原则,从分散多点,小片移民,到目前已形成开发性移民基地若干处,进行规模安置。在河西各新移民地区,对回、东乡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移民进行集中安置的主要有张掖市髙台县骆驼城乡移民基地,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移民村,酒泉市疏勒河移民基地,酒泉市玉门市(县级市)小金湾东乡族乡。

胳驼城乡移民基地位于髙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地势宽阔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较丰富,是集中安置移民的好地方。该基地是从1985年5月份开始建设的。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将一片原是植被稀疏的戈壁荒漠,建设成为条田连片,道路宽敞,绿树成荫,供电畅通,井水潺潺的新农村。该基地安置了定西县贫困山区移民共253户,1192人,其中68户,364人是定西县香泉回族乡的回族群众。这些回族群众大都是1988-1989年按甘肃省“两西”建设指挥部的规划从定西移民到骆驼城的,均属于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1995年后,与胳驼城乡紧连的黑泉乡定安农场青草湖村自发迁移上来38户定西、会宁等地回族,共188人,其中属于哲赫林耶派的有18户,94人,属于伊赫瓦尼派的有20户,94人。骆驼城乡回族移民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修建了清真寺一座,占地136平方米。清真寺除大殿外,还有住房、伙房、洗澡房9间,自养耕地7亩,林带、墓地1128平方米。现有住寺阿訇1人,不住寺满拉10人。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5名阿訇在骆驼城清真寺应聘开学。1992年成立了骆驼城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现有成员5人。当地穆斯林群众中先后有5人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4人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甘浚镇在张掖市甘州区近郊,是甘州区穆斯林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全镇共有回族穆斯林58户,242人,其中有回族移民23户,99人。这些回族移民大都是1986年底从庄浪县移民过来的,分布在星光、工联、晨光、头号、速展等村,其中工联村最多,有14户,64人。甘浚镇有清真寺一处,位于星光村,现有住寺阿訇1人。清真寺有3亩自养地,由穆斯林群众帮助阿訇下种收割,收成给阿訇作口粮。此外,穆斯林群众还交一些学粮,折成钱共计一千多元,交给阿旬作生活费。伊斯兰教派别主要有格地目派、伊赫瓦尼派和哲赫林耶派等。

疏勒河工程是甘肃省“九五”农业重点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疏勒河流域水土资源,集水利灌排、移民安置、农业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工程,总工期10年,总投资26.97亿元,计划安置甘肃省贫困地区移民20万人,开发耕地81.9万亩。疏勒河移民安置开发工程自1996年开工以来,经过各方通力协作,艰苦努力,8个移民村和4大移民示范基地的基础和服务设施目前已达到配套目标。位于瓜州县的扎花是疏勒河各移民基地中集中安置少数民族移民的一个基地,计划从东乡族自治县移民近万人(其中东乡族占90.4%)。建成后,扎花将成为河西最大的少数民族移民乡。目前,扎花已安置东乡族移民1800余户,9000多人。已建成清真寺6座,有阿訇10人。伊斯兰教派别主要有伊赫瓦尼派、北庄门宦、大拱北门宦、胡门门宦等。

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是个纯移民乡,移民中99%都是东乡族。小金湾移民基地始建于1990年8月,1996年6月正式由玉门市纳人管理,1998年8月,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共辖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最近又增划一些土地),开垦荒地1.2万亩,总耕地面积0.9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98亩。现有人口972户,4903人。全乡共建有清真寺11座,有开学阿訇11人。伊斯兰教派别较多,有伊赫瓦尼派、赛勒菲耶派、北庄门宦、华寺门宦、海门门宦、胡门门宦、张门门宦、大拱北门宦、香源堂门宦、穆夫提门宦等。

二、河西新移民地区的伊斯兰教管理工作

在河西调研中,访谈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的形势是好的。特别是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表示很满意,认为政策好,希望民族宗教政策不要变,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这种良好的伊斯兰教工作局面的取得,与当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各新移民地区穆斯林群众刚从外地迁来时,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上没有伊斯兰教清真寺或活动点,群众过不上正常的集体宗教生活,故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一些人产生返乡念头。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移民政策,稳定穆斯林移民的思想,鼓励他们安居乐业,移民工作站和当地政府制订规划,划出地皮,帮助穆斯林群众修建了清真寺,以满足他们过集体宗教生活的需要。如高台县委、县政府对骆驼城移民基地的回族移民的宗教生活问题就很重视。在他们迁来后,先是批准幵放伊斯兰教活动点一处,以暂时解决·族移民过集体宗教生活的问题,后在上级民族宗教部门的支持和回族移民的配合下,采取向上争取,群众筹资等方式,在骆驼城回族移民聚居地新民村一社修建清真寺一座。近年来,在县、乡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又整修了清真寺围墙、大门,改修了清真寺供水渠道,彻底解决了清真寺用水问题。

2.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的基础上,河西各新移民地区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小金湾东乡族乡结合本乡实际,注重对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常抓不懈,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一是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同“四个维护”等爱国主义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同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加强对本民族和本乡情、村情、民情的认识。三是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同开展创优评比活动结合起来,每年在清真寺之间、教职人员中开展争创“五好清真寺”、“五好阿訇”的创优评比活动。通过创优评比活动,树立起了模范,进而调动了广大信教群众和教职人员爱国爱教、维护民族团结、教派团结、保持地区稳定的积极性。四是把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民族宗教政策培训班,组织阿訇、寺管会成员等共同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条例。这些学习促进了宗教界“文明集体”、“文明个人”和“安全文明小区”等精神文明活动的深人开展。

3.抓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抓管理是河西新移民地区伊斯兰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小金湾等移民乡镇政府,同市(县)宗教主管部门一道,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对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逐一登记发证,建立伊斯兰教界人士档案,指导、帮助各清真寺建立健全了寺务管理、财务管理、阿訇聘任制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逐步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市(县)民族宗教局与每个清真寺寺管会、开学阿訇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规定了寺管会、阿訇在清真寺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务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及目标任务,定期考孩,及时兑现奖惩措施。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不仅增强了清真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丰富了宗教部门的管理手段。

宗教活动场所年检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着重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清真寺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玉门市民族宗教局和小金湾乡政府非常重视清真寺年检工作,提出“一个坚持,两个对照,三项检查,四个结合”。一个坚持是:坚持年检标准,严格把关。两个对照是:对照标准搞工作,对照标准找差距。三项检查是:宗教活动场所自查自纠,乡政府复查评议,民族宗教局检查验收。四个结合是:年检与维护团结相结合,年检与学习党的宗教政策相结合,年检与完善管理制度相结合,年检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年检工作确实推动了清真寺、的自我管理,促进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化。例如,检查组在年检中发现小金湾香源堂清真寺没有教职人员,不按制度管理。检查组提出意见,该寺寺管会及时聘请了开学阿訇。又如小金湾东金清真寺因内部矛盾造成寺管会成员集体辞职,阿訇辞学,年检验收不合格。检查组提出限期整改,使该寺恢复了寺管会,聘请了阿訇,受到信教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