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多的穆斯林人口决定了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现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民族约2100万人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2100万穆斯林人口中,约8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在西北五省区中,有两个自治区的自治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甘肃省有一个自治州、四个自治县,青海有四个自治县,其自治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陕西穆斯林人口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从历史到现在,伊斯兰教一直是该省的主要宗教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无疑是人与人的和谐,其中既包括个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群体之间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关键,在于彼此了解、沟通、理解和尊重。各族穆斯林与兄弟民族间的了解、沟通、理解和尊重,和睦共处,是西北地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伊斯兰教的积极参与,没有各族穆斯林的积极参与,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将会缺少非常重要的部分,那是不可想象的。
2.广阔的分布地域决定了其重要地位
西北各族穆斯林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西北五省(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就等于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在水利资源方面,全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西北,尤其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省(区),再加西北的地形复杂,水力发电条件十分优越。矿产资源中,石油、煤遍及西北各地,铁、铜、镍等金属资源储藏量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国五大牧区,西北就有新疆、青海、甘肃三个。另外,西北各省区地处祖国边疆,其中,新疆、甘肃直接同国外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新疆,从东北到西南,同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免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为邻,边界线长达5700多公里。在边境地区,又有一些民族,如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跨境而居。上述事实说明,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事关西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事关国防安全。
3.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其重要地位
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传播发展的历史悠久。陕甘宁青四省从唐宋时期就有穆斯林商人、使者等活动或留居,到元代,随着大量中亚、西亚穆斯林的东迁及定居,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至今已发展了一千多年。新疆从10世纪初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起,伊斯兰化进程开始,到元末;伊斯兰教传播到南北疆大部分地区,发展至今也已逾千年。一千多年的伊斯兰教发展历史表明,伊斯兰教和顺,西北穆斯林社会就安定团结,反之,则会引起纷争、动乱,造成社会动荡。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4.丰富的文化资源决定了其重要地位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伊斯兰教在西北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与各族穆斯林的原有文化,与西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交融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北伊斯兰文化,产生了大量有关宗教、哲学、历史、伦理道德、语言、文学等的精神产品,如《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热什哈尔》、《考证回教历史》等等。这些精神文化遗产,将成为各族穆斯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宝贵文化资源。就此来说,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5.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决定了其重要地位
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动乱和冲突,大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如长期没有解决好民族宗教问题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阿富汗、索马里、车臣、科索祆等国家和地区,都因民族宗教问题而陷人长期的动乱;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使巴以之间流血不断,积怨日深,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从国内来看,民族宗教问题也同样存在。特别是西北,由于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传布的地区,宗教问题同民族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不但信教人数众多,而且涉及民族多,宗教意识和风俗习惯,几乎渗透到回、维吾尔等10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原来属于宗教的内容和形式,经过长期演变,巳经成为民族习俗。因而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彼此作用,互相影响,难解难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敏感性。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民族宗教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宗教和顺、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因此,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没有伊斯兰教的积极参与,就没有西北穆斯林社会的和谐,就没有西北地区的整体和谐。那么,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其积极作用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既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又可在经济发展中,既可在国家统一安定方面,又可在社会公益方面,既可在个人方面,又可在集体方面,既有全局的,又有局部的。众多积极因素发挥合力作用,就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具体而言,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伊斯兰教可以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服务。宗教具有民族性,伊斯兰教也不例外。伊斯兰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紧密相连。伊斯兰教对回、维吾尔等10个民族具有很大的影响,是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影响着这些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也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伊斯兰教由于主张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允许不同信仰的民族和睦相处,故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和睦相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天,西北伊斯兰教在维护回、维吾尔等10个民族之间以及这些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依然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促进宗教和谐
宗教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宗教和谐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各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宗教内部的和谐。历史上,西北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之间,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总体上来看,始终保持着一种知谐的关系。这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来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但是,西北伊斯兰教内部,由于教派门宦的产生、分化,引起过许多纷争,留下了历史隔阂,不利于教内和谐。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团结,使伊斯兰教真正成为和谐的宗教。
3.促进和借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立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从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有益养分。伊斯兰教思想中就有许多与和谐精神有关的内容,可供发掘、利用。如公道、正义、诚信、扬善、抑恶、忠孝、仁慈、宽容、和平等思想,都可以在西北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热爱祖国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包括西北地区在内的全国穆斯林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各族穆斯林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彪炳史册。当今,在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伟大事业中,各族穆斯林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东突”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对维护祖国统一的大业造成了一定威胁。对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种种分裂破坏活动,当然需要依法动用国家机器给予严厉打击与镇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仅靠这一手段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大量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将各族群众更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才有可能更有效地粉碎敌对势力的各种阴谋破坏活动。应该充分发挥伊斯兰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由他们出面宣讲伊斯兰教的真精神,做穆斯林群众的思想工作,揭穿敌对势力蓄意歪曲伊斯兰教精神的歪理邪说及阴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5.促进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
建设和谐的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的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关于家庭,伊斯兰教经典中有着详细的论述,因此形成了关于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伦理和规定,为穆斯林和谐家庭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和谐家庭关系方面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和谐:一是关于夫妻之间的和谐,另一个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和谐。在夫妻之间的关系方面,伊斯兰教要求夫妻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忠贞,互相信任,互相照顾,并特别强调男方要善待女方。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方面,伊斯兰教要求父母要善待和抚养子女,而作为子女,则要孝敬父母,尽赡养之责。伊斯兰教的这些伦理思想,对于当今西北地区各族穆斯林建设和谐家庭,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乡村和谐不仅要有物质领域的进步,也要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西北地区各族穆斯林,绝大部分从事农业,乡村是他们活动的主要空间。伊斯兰教的关于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等思想,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各族穆斯林建设和谐乡村的进程中,伊斯兰教将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社区和谐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定居与流动的民族成分和少数民族人口越来越多,信教群众也相应增加,城市民族宗教的结构发生变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新的特点。西北各大城市不断增加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尤以各族穆斯林为多,并多聚居于一些特定的社区。在这些社区构建和谐的进程中,伊斯兰教将起到积极作用。
6.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当今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因躁动不安、贪欲、嫉妒、烦恼、失望、愤恨、困难、挫折等引起的浮躁情绪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在西北,由于穆斯林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因人们心态失衡而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发挥宗教特有的宽慰人心、缓和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穆斯林社会的稳定。另外,伊斯兰教界,特别是各级伊斯兰教协会,充分发挥了维系穆斯林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各族穆斯林维护地区稳定,维护全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正确对待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促进慈善公益事业
慈善公益事业可为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均衡提供直接的服务,其在当今中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方面,伊斯兰教界将大有可为。伊斯兰教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主张扶贫济困,强调人们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富人和穷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倡导富人对穷人、失去生活能力的人等赈济,从而使无劳动能力者、弱势群体得到一部分的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存,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古兰经》中讲到如果你们公开地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于你们是更好的。”(马坚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271)。改革开放以来,西北伊斯兰教界结合自身实际,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积极举办各种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开办养老院、幼儿园、医疗机构、文化补习班,在抗灾救灾、兴教助学、扶危济困、修桥补路、植树造林、宣传环保、救济失学儿童、救济麻风病和艾滋病人、送文化知识下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慈善公益事业的开展,对整合利益结构,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西北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8.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我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比较重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伊斯兰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有自己的明确主张。伊斯兰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求善待一切有生之物,并提倡崇尚节俭,抑制物欲。我国穆斯林学者刘智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大世界”和“小世界”的关系,“天地,大世界也。人身,小世界也”,就充分反映了伊斯兰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西北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各族穆斯林聚居的地区大都是自然环境较差甚至恶劣的地方,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抑制荒漠化、沙漠化趋势,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西北地区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伊斯兰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有助于促进西北各族穆斯林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梦想。
本文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伊斯兰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经堂教育家马良骏
马良骏(1870-1957),字善堂,又名穆罕默德·尤素夫,俗称小马阿訇,回族,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上磨乡上磨村人。
马良骏出生于一个宗教世家,幼年在家乡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勤奋好学,及长,立志深造,千里负笈,求学于陕西西安,甘肃平凉、临夏,宁夏西吉等地,先后得到陕西禹月明阿訇、平凉老兰阿旬、云南马仁阿訇(普洱马老爷)等着名经师的教诲。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起任静宁、平凉等地清真寺教长,1913年后前往新疆,相继任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清真寺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