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文化史速读
15777300000030

第30章 气鸣乐器

中国早期气鸣乐器是出现于原始社会的骨哨、骨笛和陶埙。骨哨和骨笛,一般用兽禽肢骨作成。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多支骨哨,似为先民用以模仿鸟兽呜叫诱来猎物加以捕捉的器具。贾湖骨笛经科学测定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前6500年,开有七个按音孔,经试奏和试测,可吹出两种七声音列,能奏《小白菜》一类乐曲。河姆渡遗址和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多件陶埙,可吹奏构成小三度音程关系的两音。至商代,埙已发展到五孔,可以吹奏完整音阶和部分变音。先秦以后,气鸣乐器得到充分发展,“八音”中的“匏”、“竹”类均为气鸣乐器。汉魏至近代又出现铜质、角质和木质类气鸣乐器。今各民族气鸣乐器据统计共有百种以上。由于气鸣乐器种类繁多,变体复杂,故根据发声部位结构和声学原理的差异,它们又可在总目之下再分三个次目:一是气振气鸣乐器,如埙、篪、笛、箫、尺八、吐良、夜箫、侗笛等,吹奏时靠气流通过吹孔在管体内振动发声;二是簧振气鸣乐器,如羌笛、唢呐、筚篥、马布、喉管、管子等,吹奏时靠吹嘴双簧振动气流发声。另笙、芦笙、葫芦笙、葫芦箫、巴乌、苗笛、三比、口箫、芒筒、笔管等,吹奏时靠吹口或管体内所装单片簧舌振动气流发声。三是唇振气鸣乐器,如贝(海螺号)、牛角号、羊角号、招军、大筒号等,吹奏时靠嘴唇堵住吹口送气使唇部振动气流发声。气鸣乐器善于吹奏悠扬、明亮的旋律,是吹打乐、丝竹乐等乐种中用于吹奏主要旋律的乐器。此外许多气鸣乐器都可以独奏,并已积累数量相当可观的传统曲目,如笛、唢呐、笙、芦笙、管子、巴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