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博览1
15782700000025

第25章 对人类未来的预测(5)

日本大阪的机器人警察在世界上最有名气,它能用日语、英语与人交谈,它的头上有一个显示屏幕,人们可以看到它对问题的回答。如果询问者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机器人警察就会主动与当地警察局联系,很快作出答复。机器人警察还可以看家护院,它能按照一定的线路在家庭及其周围来回走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声。1991年,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警用机器人,它能够绕着房子运动,检查是否有不速之客闯入,是否会发生火灾。发现异常情况,它就会自动报警。如果病人需要医护,只要病人按下装在衣袋里的报警按钮,机器人就会将紧急情况通知医院或急救中心。

替身机器人

日本筑波市通产省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制造出一种替身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许多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操纵者可以戴着头盔,双手操作控制器,一边透过机器人的眼睛观看周围的世界,一边利用操纵器使机器人自由自在地运动。操作者也可以坐在控制室中遥控远在海底或太空中的机器人工作。这种替身机器人除了能去人不能去的海底和太空外,如果在耳朵和眼睛上加上特殊的感测器,它还能看见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听到人所无法听到的声音。

大器晚成的机器人——深蓝

“深蓝”本来不应该成为世界名人,它只不过是一台会下棋的电脑。如果给它装上一些必要的设备,比如感觉系统,行走装置、机械手,那么,它就是一名会下棋的智能机器人。其实,这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就有了,如果它想出名,绝对不会等到1997年。

但由于种种原因,“深蓝”还是在1996年~1997年大器晚成。其表现令世人惊讶不已。一般说来,国际象棋比赛曲高和寡,真正爱伸着头去凑热闹、看门道的人不算太多,然而,1996年2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国际象棋大赛却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关注。因为,这场棋赛的擂主——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挑战者是IBM公司的超级电脑“深蓝”。

卡斯帕罗夫可谓是国际象棋界的常青树,十几年来,他一直独步天下,笑傲江湖。这使他在人机对奕中成了人类智力的象征。因此,当“深蓝”向卡氏下了战书时,它挑战的其实是人类智力的尊严。“深蓝”使人们想起了它的前辈“深思”。7年前,卡斯帕罗夫在与“深思”的对阵中全胜而还,这一结果让当时的人们乐观地迷信电脑毕竟不如人脑。但是7年以后,卡斯帕罗夫惊出了一身冷汗,“深蓝”一上来便出手不凡,先胜一局,若不是卡氏及时调整战术,他肯定要大败而还。最终卡氏还是以42的总比分拿下了“深蓝”,但是他觉得赢得很艰难。

一年以后,卡斯帕罗夫又与“深蓝”狭路相逢。经过改造后的“深蓝”技术已非昔日可比,此次交手,它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式。开赛前一周,“深蓝”便离开了距纽约80公里的诞生地IBM公司沃森研究中心,来到设在50层高的曼哈顿“公平保险公司”办公大楼第35层的赛场。在“深蓝”临时居住的小屋内,一个台式摇头电扇不停地帮它降温。

1997年5月3日下午3时,美国纽约曼哈顿,备受全球关注的“人机大战”准时拉开帷幕。5月11日,一条电讯从纽约发出:IBM超级电脑“深蓝”今天在最后一局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中,终于以35比25的总比分战胜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从而创造了电脑首次打败世界冠军的记录。这场比赛只下了19步棋,仅1个多小时便告结束。输棋之后,世界棋王耸了耸肩,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棋室。

在赛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引人注目的不是对棋赛的分析,而是卡斯帕罗夫的一番讲话。他指责IBM制造专门用来对付他的软件,他认为这并不符合科学。卡斯帕罗夫还承认,他对“深蓝”的实力估计不足,他说:“我应该像对待世界冠军赛那样进行准备。”卡斯帕罗夫表示,他愿意与“深蓝”再比试一次。

这一次“人机大战”虽已结束,由此引发的话题却在持续着。美国一位前国家基金会研究员说:“深蓝”仍是一部笨电脑,说不上有人工智能,因为它不会思想,只是把大量的数据生吞活剥,然后分析数以十亿计的棋步。人脑尽管只能想几步棋,但是拥有“深蓝”所不具备的特点:意识。这样分析似乎很有道理,但无论如何,面对有意识的人,无意识的“深蓝”还是赢得了比赛,这是否意味着,一旦电脑的强项——计算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类的意识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高智能机器人

21世纪的机器人将具有相当高的智能。从单个机器人来说,将会比人更灵敏,更聪明,记忆力更强,反应更迅速,尤其是在学习推理、模糊识别、组织协调能力上将有新的突破。例如,对外界情况的感知将更为敏锐、准确,触觉传感器能辨认物体的形状、质地等,将能对所触摸到的物体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分辨是钢材、铝材、玻璃、木头、布料、纸张,以及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是否加工过,并能识别盲文。视觉传感器能辨识人的喜、怒、哀、乐;能根据人以往的照片或图像信息,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仍能在人群中认出他,确定他的身份(虽然他的面貌已有变化),就像我们能很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一样。

机器人将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会思考,会推理,会判断;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能流畅地与别人对话,发表演说,写文章;能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从门外汉逐步成为数学家、作家、运动员、音乐家。

机器人将能互相协调,互相传递信息,配合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机器人之间将能按一定的规则或协商意见组成机器人团队,比如一支出色的足球队。

也许在21世纪的某一天,具有人类体型和思考、判断能力的机器人运动员将出现在赛场上。当我们在欣赏甲A比赛的同时,也将能欣赏机器人超级足球赛,其精彩程度远远超出目前我们的足球竞赛水平;也许会有连世界最顶尖级的球员组成的超级联队也对付不了的机器人球队,就如1996年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了计算机“深蓝”一样。

机器人的潜在威胁

1978年9月6日,日本广岛一间工厂的切割机器人正在切割钢板,突然发生了异常情况,一个疯狂的机器人竟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切成肉片。这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惨案。1981年5月,日本山梨县阀门加工厂的一名工人正为加工螺纹的工业机器人调整机器。处于停止状态的机器人突然动作起来,抱住他旋转,致使这名工人头部和胸部严重受伤身亡。当年7月,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明石工厂一名修理工人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人的启动钮,这个加工齿轮的机器人立即工作起来,把他当作齿轮夹住,放在加工台上砸成肉饼。1982年,英国一名女工在测试机器人电池时,机器人突然丧失理智,凶狠地将她的手臂折成两截。1989年,前苏联发生了一宗震惊世界的智能机器人棋手杀人事件。在全苏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连胜三局的情况下,机器人棋手突然恼羞成怒,动了歹念,向金属棋盘释放强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击毙。

这些惨痛的事例迫使人类不敢对机器人潜在的危险掉以轻心,因为谁也难以保证,人类是否有可能会因一时疏忽大意而对机器人失去控制。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挡也挡不住了。现在,如何防止机器人对人类产生某种威胁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课题摆上了专家的案台,但愿他们能想出绝妙的办法。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

英国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成功和日本本田公司双足步行机器人的问世,使人们自然联想到:如果将复制动物的“克隆”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出无性繁殖机器人,它们会不会是神话中的超人?机器人是不是会永远听从人类的命令?应该说,人们的担心不完全是多余的。生物机器人的研究确实已有不小的进展。科学家预言:生物机器人将在20年后问世;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使机器人具备了自我学习的功能,它会自己作出判断,发出指令,而对机器人自编的程序人类却不一定能了解,因而在是否给机器人注入人类的感情抑或对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给予某些限制等问题上,科学家们各抒己见,持有截然不同观点。未来学家阿尔宾·托夫拉认为,目前机器人三原则已经不够完善了。特别是对于能自我发展的自主机器人,应增加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应给机器人装上能破坏自己的自杀装置,以便当机器人危害人类时,自动阻止其行动;

第二,给机器人装上能阻止企图破坏自己的装置,使机器人不能擅自自杀。

机器人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现,是为了造福人类而发展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发展了一些诸如军事机器人等与人类期望相悖的产品。因而我们在企盼未来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要时刻不忘人类应当是机器人的主人。

机器人将进入人类日常生活

机器人介入家庭生活是人们对机器人寄予的厚望。21世纪的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理想成为现实。

未来,您也许会拥有您自己的机器人团队,它们将是您的个人机器人,能服从您的命令,为您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种便利,增加许多乐趣。

人们对个人机器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也许您希望有替您打扫房间的清扫机器人、烧菜煮饭的炊事机器人;也许您还期望有您自己的机器宠物(猫,狗等),有能与您交谈的聊天机器人;在户外,有收拾庭园的园艺机器人、辅助运送物品的运物机器人、帮您处理废弃物的垃圾处理机器人等。

也许您会觉得太轻松,太不可思议了。请记住,要会命令和使用您拥有的机器人,这也许不太复杂,但要一样样实现是需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付出极其艰辛的劳动的。您是愿意坐享其成呢,还是愿意在享受机器人服务的同时,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您自己的才智呢?

人机世界大战——人类会让位于机器人吗

人类为什么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这个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很显然,若比体力,比人类强壮的动物实在太多了;若比智力,人类却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现在是这样,那么将来呢?谁也无法断言,因为智能机器人似乎显得比人类更能适应未来的生存环境。比如太空,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SDI)——或称为星球大战计划,试图建立一个防护屏以保护美国免遭苏联核武器的袭击,这可是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机器人将被派往太空,并会在那里“像在自己的家”一样地生活。毫无疑问,机器人比人类更适合在太空中生活。

机器人是否会因此而倒戈,统治太空并进而统治人类并不是最令人类恐惧的,因为这并非一厢情愿的事情。可怕的是,在地球上,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过分依赖智能机器人的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西方——如果没有机器人将会乱成一团糟,离开了机器人,人类可能会寸步难行,什么也干不成。一旦让机器人明白了这一点,在它们的心底就有可能升腾起权力的欲望——因为它们的智能已经超过了人类,它们的心态开始失衡,它们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接受人类的奴役。于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战争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这场人机世界大战持续了很久,人类曾为生存而浴血奋战,但最终失败了,败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敌人手里……这是英国人工智能专家渥维克在《机器的征途》一书中描述的未来世景。渥维克显得过于悲观,他把这样的情景设置在2050年。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总之,会有那么一天,人类的日子会很不好过,人类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但这对现状的改观毫无帮助。

渥维克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对未来机器人统治人类的场景作了一番耸人听闻的描绘:在机器人控制着地球的时代,人类为机器人所驱使,必须做它们规定的事情。许多人被用作一般劳动力。这些人类劳工都已经被阉割了,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性冲动。此外,对于人类的大脑,机器人也设法作了适当的调整,以避免人类性格中的弱点,如发怒、感到压抑或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几乎所有的劳工都是男性,尽管有时也会用一些特别强壮的女人做劳工——不过人类的性别已经差不多被机器完全抹掉了,机器人割除了他们身体里各种不必要的腺体……机器人在人身上进行了许多试验,试图去掉人脑中导致睡眠的机制,它们希望人类永远失眠。通常,人们认为失眠是个不好的症状,而这个症状对机器来说却很有吸引力。

那些自出生时就被挑选出来作为劳工的人们从12岁起就开始工作,18岁左右是他们处于工作状态的巅峰时期,而到了27岁左右时,这些人通常都已经垮掉了,最终被扔进了焚化炉。女人们被用来生不同类型的孩子,以适合各种工作的要求。当女人生完孩子后,她有一小段时间来恢复健康,然后就又被人工受精,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产,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女人们的工作寿命与劳工们相近,从12岁开始生孩子直到30岁以后被扔进焚化炉。一般说来,一个女人在此期间可以生出50个左右的孩子……2050年时存活的人类数量远远低于20世纪晚期,这是因为机器人不需要更多的人了。人类也曾多次试图反抗过,但每次都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失利了,以至于在多少年以后,他们灰心丧气得什么也不想干了,除了表示臣服……

这种可怕的情景会不会发生呢?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是,在人类没有确信不会存在这种可能性之前,任何掉以轻心都会导致自身的毁灭。50年前,谁也不会料到,一台小小的“深蓝”电脑竟然使世界棋王败走麦城,令人类无地自容。那么50年后,乃至500年后,谁能确切地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和凯文·渥维克教授一样,许多控制论领域的专家们都向人类发出过警告:未来的机器人将会统治世界,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反扩散组织势在必行!他们认为,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在未来的10~50年内,机器人都会拥有高于人类的智能。那么,未来的机器人会不会像人类今天对待其他生物一样,设立人类农场,豢养人类宠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