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肉鸭
15789000000006

第6章 饲养与管理(2)

雏鸭开食一般用浅料盘或蛋托,也可以把饲料撒在浅料槽内。为了防止雏鸭浪费饲料,在浅料盘或蛋托下面铺一层报纸或把雏鸭盒拆开垫在下面,3天后把报纸或纸板撤去。

前3天饲料中根据情况可加入防白痢药物,但要注意拌匀和掌握剂量,防止药物中毒。

2喂料方案

由于肉鸭还没有发现严重的腹水症发生,因此普遍实行自由采食,从1日龄开始至出栏,能吃多少任其吃多少饲料,不加任何限制。吃得越多,长得越快,饲料转化率越高。经验证明,每昼夜喂料不少于6次,颗粒料不少于4次,有助于刺激食欲和减少饲料浪费。

第一周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每天喂料6~8次,喂料量以20分钟吃完为准。如前3天使用浅料盘或蛋托喂料,第3天起在饲槽中添上饲料,或开启自动喂料线。开始时饲槽中的饲料可以稍微多一些,可以占饲槽的1/2,以吸引雏鸭前来采食。5日后随着雏鸭习惯采食食槽中的饲料,逐渐将浅料盘或蛋托撤去。之后饲槽中的饲料应少添,一般低于饲槽的1/3,并掌握当天饲料当天吃完。

最初使用浅料盘或塑料布饲喂,每50只雏鸭1个浅料盘即可。5日后开始使用饲槽或自动喂料器。料槽的高度随鸭子的生长逐渐加高,使料槽边缘与鸭。

肉鸭饲喂沙砾是否有利,目前还存在分歧。大部分认为饲喂沙砾有好处。网上平养需要有专门的沙砾补充容器,地面平养可以在地面垫沙,由鸭子自由采食沙砾,喂沙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压碎饲料,促进消化,其次在限饲时起一定的饱腹作用。沙砾直径要适宜,随鸭的日龄逐渐增大。1~5日龄在料盘中放入一把小米粒大小的沙砾;6~21日龄让鸭自由采食高粱粒大小的沙砾。

沙砾要清洁卫生,以免成为疾病的传播源,机械化喂料添加沙砾时,一般采用单独的料盘,以免降低饲喂设备的使用年限。

3雏鸭饲料

雏鸭由于采食量少,消化机能还不健全,因此对饲料质量的要求较高。雏鸭饲料除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外,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也必须适当,粗纤维的含量要低一些。

鸭子不能利用纤维素。为保证雏鸭的健康生长,除接种必要的疫苗外,头3~7天的雏鸭最好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四的氯霉素或呋喃唑铜(痢特灵),也可以加其他对防治雏鸭肠道疾病有效的药物,如环丙沙星、莫能霉素等。雏鸭拉痢对其生长发育危害很大,常因慢性拉痢使生长受阻,影响后期的增重。

更有甚者患病后就长不大,变成“僵鸭”。

肉鸭的采食量和体重增加很快,饲喂颗粒料有助于采食更多的饲料,摄入尽可能多的营养。我国许多地方习惯于给肉鸭饲喂湿拌粉料,这对于无颗粒料加工能力,又不能购买到颗粒料的鸭场是可取的。但是要注意夏季剩余的饲料极容易腐败,要勤加料、每次少加料。鸭子无嗉囊,只有食管膨大部,因此容易饥饿,采食次数比鸡要多一些。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不少地区都建立了现代化的饲料厂,可以加工各种规格的饲料,使养鸭场很容易买到颗粒饲料。虽然颗粒料的价格高于粉料,但是饲喂颗粒饲料可以减少饲料浪费5%以上,而且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肉鸭的生长速度。因此饲喂颗粒料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显著高于饲喂粉料。

五、环境条件

对雏鸭来讲,最重要的是环境温度。雏鸭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前3天要求育雏区的温度在30℃~32℃。不同的育雏方式稍有差别。3天之后雏鸭能够正常采食和饮水,对温差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这时开始可以逐渐降低舍内温度。夏季气温比较高,除了晚上气温稍低的时候给雏鸭加温外,白天一般不用加温,而且有时需要适当通风,排除舍内热量。由于鸭子的饮水量较大,舍内湿度较高,在高温高湿下垫料容易腐败,鸭子的排泄物也分解散发出有害气体,因此需要适当通风。环境控制鸭舍可以根据舍内温度、有害气体含量和湿度等指标的监控自动进行通风,有窗鸭舍可以通过开关窗户调查通风。窗户的开启顺序一般为南上窗—南下窗—北上窗、南上窗、南下窗—北上窗、北下窗、南上窗、南下窗。冬季有时保温和通风存在矛盾,需要分析各自的影响程度,确定适宜的通风量,确保鸭舍内有害气体不超过鸭最大耐受值的前提下,有最高的温度。

肉鸭前2天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光照强度适当增大一些,然后再改用间歇光照或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也可适当降低。

肉鸭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控制见饲养环境部分的内容。

六、分群

大型肉鸭的生长速度很快,出壳时的体重只有60克,1周龄时达到300多克,3周龄达到1300多克,因此对饲养面积、喂料设备、饮水设备的要求增长很快,需要及时对鸭群进行分群疏散。肉鸭的分群一般在7~10天进行,最迟不超过2周龄。疏散的标准一般为由1周龄的每平方米50只,2周龄疏散为每平方米27只,3周龄达到18只。地面平养使用育雏伞和护栏,在分群时比较简单,将护栏向外扩大或撤去就可以满足要求。网上平养和使用部分鸭舍育雏,在分群前对分群所用的鸭舍事先进行清理消毒,清理消毒程序和雏鸭舍的准备相同。由于雏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分群所用鸭舍事先也要进行升温,在寒冷季节升温尤其重要。

分群后雏鸭对新的环境和饲喂设备有暂时的陌生感,通常会扎堆在一起,影响肉鸭的增重。当鸭群扎堆时需要及时驱散鸭群,适当加大光照强度,并在转群当天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使肉鸭尽快适应新环境。

通过分群,将体重明显小的或体弱的鸭子挑出单独饲养,可提高鸭群的均匀度。

(第三节)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鸭的育肥期为4~7周龄或8周龄,在此期间肉鸭的羽毛已基本覆盖全身,抗寒能力增强,除寒冷季节外,一般不需要额外再使用加热设备。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尤其是胸肉的生长加快,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大增加,体重增加很快。在饲养管理上要抓住这一特点,使肉鸭迅速达到上市体重出售。

一、更换饲料

育肥期鸭的消化机能完善,采食量大增,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应相应降低。虽然饲料的营养浓度降低,但是由于采食量的增加,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1肉用仔鸭育肥期的营养需要

肉用仔鸭的生长速度快、采食量大,一般提供营养浓度比较低的饲料就可以满足需求。肉鸭生长期合适的能量蛋白比为18左右,在此范围内有最佳的经济效益。饲料的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不要降低饲料的代谢能,而通过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使能量蛋白比从育雏期的14左右降到育肥期要求的18左右。因此育肥期饲料的蛋白质浓度一般为16%左右,而代谢能仍保持12180千焦/千克左右的水平。

2换料方法